APP下载

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8-03-17

上海蔬菜 2018年2期
关键词:肃州区农技技术推广

王 瑾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酒泉735000)

1 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肃州区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力度和深度,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通过科技特派员下乡、科技下乡等科教服务活动,农民的科技意识得到增强、科学素质和文化水平得到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肃州区各乡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三墩的辣椒、西洞的食用菌、泉湖的蔬菜和果园网室制种、金佛寺的肉牛肉羊、下河清的西瓜等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构建了肃州区农业产业新格局。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市场化体系初步建立

肃州区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发展思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导向,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截至2017年底,肃州区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6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8家;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3.07万hm2,“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认证数量达2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3个、绿色农产品5个、原产地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注册各类农产品品牌21个,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取得了农产品进出口经营权,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10家。

1.3 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肃州区各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在推广先进的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4 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农情传达逐步畅通

有线电视、移动电话、宽带等已进村入户,部分乡镇、村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并配备了信息员,同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可通过网络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

2 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1)求稳怕乱的农本心理:认为种粮食收入稳定,种植其他作物风险大。(2)直观务实的从众心理:别人种什么他就种什么,不敢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看别人成功后才敢模仿。(3)盲目求快的过急心理:有些农户虽然敢于大胆尝试新事物,但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马上就放弃。如这年某个农产品价格有所降低,下一年农户就不种这个品种了,经不起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4)小而全的自给心理:种植番茄、黄瓜、茄子、辣椒、白菜等多种蔬菜,只是为自家生活考虑,主导产品无规模,特色产品无优势。还有极少数农民不讲诚信,虽然与企业签了农产品产销协议,却不将农产品卖给企业,影响了农企合作关系,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2.2 农民获取知识途径少,农业技术含量低

(1)培训力量不足。肃州区农技培训机构主要为农业系统的有关部门,乡镇农技人员仅有部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培训老师和农技推广人员较少走进生产一线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指导。(2)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农民培训的形式通常为举办培训班、赶科技大集、咨询解答、散发资料等,培训效果不理想,尤其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新技术接受能力低,一些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得到推广和普及。有些培训内容只注重单环节的技术指导,没有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还有些培训内容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相符,无法解决当地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影响了农民学技术的积极性。(3)培训设施落后。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设备还不普及,特别是村级农民培训,缺少学习资料和固定的培训场所。肃州区下辖15个行政村,大范围开展声像教育很困难,科技培训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一方面,农民获取知识途径少,很多新技术和新信息只停留在区、乡一级,不能进村到户,科技成果转化率、入户率低,另一方面,很多农民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

2.3 农技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少,缺乏有效保障机制

随着农业各项改革措施的日益深入,肃州区农技推广部门逐步走向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不再享有财政经费,难以承担技术推广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当前各级财政除保留对农业的政策性资金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资金可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肃州区建设农技推广体系、改善服务条件迫切需要资金支持。

2.4 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技人员知识老化

近年来,肃州区各乡镇农技人员有部分被抽调去从事其他工作,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逐渐减少,常年专职从事农业适用技术指导,进行市场预测、行情分析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且一些农技人员接受再教育、再培训的机会少,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3 发展建议与对策

3.1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区农广校、村文化大院等在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动员和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和有培训资质的社会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稳步有序发展。(2)创新农技推广理念,改进农技推广方法。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科技宣传等各种载体,加快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扩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利用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覆盖面广的优势,直观、快捷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针对不同时令、不同农作物,有针对性地选择科教宣传片到村里播放。(3)拓展培训范围,突出培训重点。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民企业家,让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4)尊重农民意愿,拓宽培训内容。根据时令季节,开展配方施肥、合理用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继续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3.2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加强对农技人员的使用管理,区、乡农技人员必须在其位尽其职,真抓实干,工作业绩要与工资、职称评定直接挂钩,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给予一定补贴,确保他们在农村蹲得住、留得下。大力推行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农技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对现有的农技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内容的继续教育,创造机会让他们到高等农业院校学习,拓宽知识面,使其成为基层农技推广的带头人。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推广条件,各级政府要拨出适当的经费,帮助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不断提高农技推广的现代化水平,使农技人员办公有场地、工作有设备。

3.3 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开展科企合作,发展农科教示范企业。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各类农业技术示范园,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先在科技示范园区试种试验,成功后再向农户推广,引导当地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探索一条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的选拔培养,每个村选拔5~8名科技示范户,以期带动更多的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

3.4 建立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继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人员到村、到户、到企业,实施“千名干部包户富民促调整”工程;由区、乡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服务队,村级成立由村主任为组长的科技服务组,围绕主导产业,通过技术培训、开通农科热线,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指导农民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规范组织运营,切实发挥服务功能,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3.5 健全农业信息系统,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村村通宽带,设立科技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政策和市场等信息。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资源,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村民代表、青年人收听收看农业科技节目,搭建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进农村生产信息化,提高农民开拓市场的能力。

3.6 发挥各级政府职能,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议的扶持力度

对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借鉴粮食种植直补的做法制定优惠政策,给予生产者一定补贴,提高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乡村人才给予一定补贴,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以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安排专项科技经费,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和农户小额贷款机制,加强银企、农企联合,切实解决农业企业、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确保科教兴农顺利进行,并取得明显成效。

猜你喜欢

肃州区农技技术推广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肃州区田野文物的保护思考和建议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酒泉肃州区甜菊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