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研究

2018-03-17希,王

时代农机 2018年11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职业院校校企

苏 希,王 璐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朝阳 100029)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具有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评价的基本特点。现代学徒制打破了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建立了集课堂教学、职业培训、技能提高于一体的教学新模式。建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使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受益。在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和内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企业学徒培训的优势,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最终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后备员工。

1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1.1 增强企业参与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需要地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进行深层次人才的培养,而且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符,因此可以极大的增强企业的参与积极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不再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旁观者,而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的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出的技能人才符合企业用工需求,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同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一致。由此可知,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企业的既定利益,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1.2 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人才培养制度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需要地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进行,这种培养模式使得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因此二者需要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进行沟通交流,确定合作的具体方式。促使职业院校必须改革自身的人才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都需要与企业进行协商确定。而且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认识到合作企业的主体地位,在做任何有关人才培养的决定时都应当与合作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以此来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高度契合企业需求,从而毕业生就业率相应也得到大幅提升。

1.3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除了职业院校外,合作的地铁企业也要负责学生的培养,学生在企业中跟随企业师傅跟岗实践,同时具备学徒的身份。学徒的双重身份要求其在工作岗位上积极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同时还要努力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其日后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合作企业需要给与学徒适当的工作补贴,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其对企业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促使其日后积极参加企业的相关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保障

2.1 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管理部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校企联合育人,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联合合作企业建立专门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管理部门,二者可以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学生管理、学生实习安排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管理部门应当包含合作企业高管、企业相关技术人员、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职业教育专家四方面的人员。

2.2 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想要顺利实施,首先必须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中应当对校企双方的责任进行清晰的划分,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项事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另外,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结合轨道交通企业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专业人员的成长规律。

2.3 对校企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分配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将校企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分配,使得合作企业和职业院校能够联合承担人才培养的各项成本。职业院校和企业应当共同建立人才实践基地,并且实现对人才实践基地的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另外,校企双方应当进行充分的人才交流,发挥职业院校教师和合作企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合理分配二者的教学责任,保证达到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

3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

依托校企共同成立的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和专业工作组,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校企共同分析试点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过程,确定工作内容,归并整理形成教学内容。根据地铁岗位生产特点,设计工学交替的教学安排,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在学校传授,学生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综合技能主要在企业传授。现代学徒制需要校企双方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即地铁公司的技术和业务经理不仅要承担专业的教学,还要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校企双方还要合作开发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适合教学的资源,包括实训教材、课件、实训手册、案例、教学资源库等。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划分,将其具体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四种类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专业核心课的前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包括岗位的具体技术要求、技术操作、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和企业文化等内容,为学生日后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轨道交通专业岗位严格服从、整体协同作业、心理素质好等共性要求,制订职业素养养成训练方案,将企业“半军事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植入到班级管理中,推行学生(学徒)企业化管理。共同设计考核方案。考核内容包括课程考核、综合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标准由学校制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综合技能及职业素养考核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

4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

4.1 合理衔接工学交替

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工学交替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职业院校和地铁企业之间应当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企业能够了解学生的理论学习进度,并且在阶段性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完毕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遵循教育规律,合理进行课程配置,保证工学衔接合理,使学生带着任务下企业,带着问题回学校,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

4.2 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根据轨道交通专业岗位生产过程特点安排教学过程,依托学校和地铁企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根据各专业特点,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第一阶段学校为主体,企业协同。采用在校内学习和企业见习交替的方式培养,校内教师重点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和通用能力训练,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企业教师进入院校讲授专业认知、安全教育和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企业为主体,学校协同。实施师徒制的轮岗实训,学生进入学徒角色。学徒进入地铁公司熟悉工作岗位、工作流程等,进行跟岗实习。第三阶段企业为主体,学校协同。学徒融入地铁公司培养岗位综合技能,进行顶岗实习,进行故障应急处理等训练,并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把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进入准员工角色。学校负责统一组织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协助企业进行过程管理,企业负责日常管理、岗位安排和成绩考核。学生顶岗实习完成,由企业按照员工录用标准进行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转为正式员工。

4.3 合理安排实践时间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应当对此进行重点关注。在安排学生实践时间方面,可以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学期和假期划分,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安排。比如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期间,正是轨道交通设备高峰运行时期,因此相关方面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也就成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一个好机会。合作企业可以与学校沟通,安排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学生跟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在进行实践学习的同时还能积累丰富的实习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4 督促学生积极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让学生不断认识到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督促学生积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学生按照不同就业方向,建议取得低压运行维修、高压运行维修、制冷安装维修、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资格证书等,这样在其日后踏入工作岗位后,可以有更多的工作选择。而且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是学生成为相关专业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使毕业生更加受到企业的欢迎。

5 结语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研究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保障机制,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