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苗联合流感疫苗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2018-03-17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451450时光源
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451450)时光源
老年患者因为器官老化,身体机能下降,使得住院的病患人数增多[1]。在呼吸内科之中老年病患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之一,为了减少老年病患住院时长和住院次数,本文将2012年5月27日~2015年6月3日于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73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肺炎疫苗联合流感疫苗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发现临床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作以下陈述。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2012年5月27日~2015年6月3日于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老年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组(33例)和实验组(40例)。实验组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范围67岁~84岁,平均年龄为(75.80±3.28)岁。传统组病男女比例为17∶16,年龄范围65岁~85岁,平均年龄为(75.53±3.17)岁。传统组和实验组的临床资料梳理对比之中,并没有出现很大差异,具有比较性质(P>0.05)。
1.2 治疗方法 传统组老年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老年患者主要进行了化痰止咳、解痉平喘以及抗菌消炎等治疗。实验组老年患者在传统组的基础之上,行肺炎疫苗联合流感疫苗治疗。在观察期间为病患进行肺炎疫苗肌注一次。之后每三年进行一次肌注,使用剂量为0.5毫升。在我国每年流感来临之前两周,进行流感疫苗肌注一次,每次0.5毫升。两组病患均进行康复锻炼,并禁烟禁酒。
1.3 观察指标 两组老年患者症状好转之后出院,并每两周进行一次随访,随访时间为两年。在随访期间主要记录病患咳嗽、咯血、咳痰以及气喘等症状,并进行针对性的临床评价。了解病患住院时长、发作次数、感染流感次数、症状再次发作间隔时间、住院次数、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次数、真菌耐药次数、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次数以及病死率,其中肺部真菌感染标准:从病患的痰中找到真菌菌丝,痰培养之中养出同一菌种超过3次的阳性者,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研究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计量资料则通过(±s)表示,如果两组数据对比后,P<0.05则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老年患者住院时长、症状发作次数、感染流感次数、症状再次发作间隔时间、住院次数、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次数、真菌耐药次数、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次数以及病死率分别为(7.8±1.5)天、(2.76±1.60)次、(13.6±2.15)次、(284±62)天、(1.20±0.57)次、(15.00±3.50)次、(8.0±1.4)次、(6.0±1.2)次、2.5%;传统组分别为(18.5±7.3)天、(6.11±2.19)次、(158.0±24.7)次、(106±67)天、(2.31±0.95)次、(146.00±24.2)次、(29.04±4.71)次、(22.00±3.46)次、15.15%。实验组住院时长短于传统组、症状再次发作间隔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实验组发作次数、感染流感次数、住院次数、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次数、真菌耐药次数、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次数以及病死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
3 讨论
流感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主要是为了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2]。为了避免流感流行,临床主要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之后,会在人体中产生保护性的抗体,在两周之内即会产生效果,疗效可保持一年。老年患者容易患上流感,因此需要加强流感疫苗的接种。老年病患接种疫苗之后,流感以及相关的呼吸道疾病减少,有效地缩短了病患治疗天数。本研究中实验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传统组、症状再次发作间隔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实验组发作次数、感染流感次数、住院次数、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次数、真菌耐药次数、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次数以及病死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将传统组和实验组数据展开梳理,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由此表明老年病患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能够加强人体的保护,降低流感次数,减少病患死亡。
总之,肺炎疫苗联合流感疫苗联合应用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能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