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规划、强化设计环保理念,建设绿色和谐铁路

2018-03-17朱正清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噪声铁路规划

朱正清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1 概述

2004年国务院批准如改为2017年数据更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铁路进入以高速铁路建设为重点的加速发展期,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 km,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5万 km、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

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铁路大规模建设和运营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路网的形成不仅改变生态环境,同时也会改变原有景观结构、物流、能流及信息流的传输方式和通道,对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产生较严重影响。虽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具有快速、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等技术优势,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现代化和舒适性有了更高要求,对于铁路不仅要求能够方便、迅达、安全、舒适,还注重了铁路的美观,铁路与周边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和谐性、协调性[1]。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形势需要和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建设绿色铁路,减轻环境负担,实现铁路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铁路建设面临的关键课题。

西南交大等相关研究部门提出的“绿色铁路”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概念,它通过铁路自身比较优势,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实现铁路设计、修建、运营和管理的绿色环保,使铁路不仅在环境保护方面凸显优势,而且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景观环境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也显示其优势[1]。可见,建设绿色铁路,必须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与控制,本文从规划、设计阶段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

2 重视铁路规划与城乡规划协调,充分发挥规划环评作用

加强铁路规划设计和地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配合、密切协调。规划环评是从规划决策源头防范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环境制度,由于铁路规划涉及不同层位、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如中长期铁路网、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区域(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或省级城际铁路网、铁路枢纽总图等。如何充分发挥规划环评的指导作用,提升规划环评实施效力,一方面各层位铁路网规划要全面落实规划环评制度、同步编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另一方面要强化环评单位、环保部门与规划编制、审批机关的合作互动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沟通,以地方城乡及土地利用规划为基本、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做好铁路选线选址布局,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和环境改善要求融入到规划编制中;同时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还应做好规划铁路两侧或站址周边土地利用功能的控制。

2.1 重视铁路站址、路由选择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统筹考虑交通接驳、疏解

城市区域内铁路客货运站址的布局与路由选择对城市的规划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衔接、制约作用,铁路枢纽总图的规划布局也日益得到城市规划部门和铁路部门的高度重视。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及建设需要满足铁路运输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铁路客运站作为衔接铁路与城市的重要节点,其选址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相关,同时客站设计要体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原则。

原则上,总图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客内货外、客货分线”的设计理念[2],如石家庄枢纽利用既有编组站设置客运站,将客运专线(京广、石太、石济)引入市区、货运系统外迁市外,运营后极大方便了居民出行,货运外迁极大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对城市的噪声振动污染,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建设,为城市建立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北京南站构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与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建筑造型吸取和借鉴天坛建筑元素,站房建筑采用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污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车站;虹桥枢纽集航空客货运输、高速磁浮、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多种城市对外交通方式为一体,并引入低速磁悬浮、地铁、出租、长短途汽车客运、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疏解客流,既体现了车站设计五性原则,又减缓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沿线客运中间站选址一般遵循“近城而不进城”原则,但考虑城市规模的差异和交通接驳能力,满足客站功能性要求,发挥铁路快捷便利、安全舒适优势,车站尤其是中小城市客站选址不应一味强调“近城而不进城”,必须结合环境功能区划做好规划衔接。

2.2 做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衔接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兴起,城市群间综合交通规划至关重要,强化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联系、构建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一体化网络,必须以全国及各省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为指导,以满足能源、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以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整体协调、出行时效、网络可达、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合理规划城市群之间、内部综合交通运输方式和线站位布设。在发改委组织的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在北京城区连接首都新机场交通规划建设中采取京霸城际、新机场快轨、机场高速公路共通道,减少阻隔、减少占地和扰动破坏、减轻噪声振动污染。

2.3 切实控制规划线路两侧的土地利用功能

以往由于既有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因铁路而建城、城市包围铁路现象比较多,在规划控制不力情况下,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房地产开发力度迅速加大,既有铁路两侧建筑物越来越密集,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紧邻铁路,列车运营噪声引发矛盾越来越多。虽然随着制造技术进步,铁路机车车辆噪声水平不断降低,铁路自身也采取轨道声源降噪、声屏障阻隔声传播以及隔声窗对受声点防护等多种措施,但被动噪声防护措施投资巨大,仍难以取得满意的降噪效果。而强化线路两侧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合理划定一定间隔区域规划建设噪声敏感建筑,是从根本上减轻列车运行噪声影响的最佳途径,如京沪高速经过北京大兴区路段在土地一级开发时,规划审批部门与环保主管部门联动、铁路建设运营单位积极配合提供铁路通道噪声环境影响预估分析,规划建设居住建筑与铁路走廊间隔120 m左右的绿化带和市区道路隔离带有效减缓了既有京山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噪声影响。

3 强化环保设计理念,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落实到位

工程设计中要贯彻“源头预防、保护优先”和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保理念,做好选线选址、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设计。

3.1 贯彻环保选线理念,优化选线选址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当”的原则,并明确“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当前,铁路环保选线也日益得到铁路行业主管、建设、设计部门的高度重视。坚持“保护优先”原则,项目选线选址应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禁止穿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其他生态红线区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建设和开发区域;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项目。

由于工程技术、地质条件等制约,确实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以外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规划及已建成的集中居民住宅区时,应取得相关部门同意,并结合敏感区保护对象的生境保护要求,从优化设计线位、工程形式、施工组织方案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环保措施和必要的生态补偿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扰动破坏,减缓不利环境影响。如京沈客专选线绕避了雾灵山、四座楼、凤凰山、喀左化石沟多处自然保护区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白石水库水源保护区等,对确实不能避让的,采取隧道穿越外八庙-鸡冠山风景区、关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明长城、承德丹霞地貌地质公园,对穿越朝阳古化石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鸟化石地质公园采取抢救性发掘、生态补偿和控制施工扰动破坏措施[3];蒙西至华中铁路以黄河公铁两用桥跨越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采取设置遮光声屏障、增设补饲点、开展生态监测和环境监理、严格施工管理措施减缓不利影响[4];郑州至阜阳铁路穿越安徽颍州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采取湿地再造和鸟类栖息地生态补偿、设置遮光声屏障、人工筑岛植被遮景等措施[5]。

3.2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保护是建设绿色铁路的重要基础,设计阶段采取合理的工程方案和措施对生态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铁路采用以桥代路、路基基地抛填片石等措施保护湿地生态功能,设置专用野生动物通道保证野生动物通行,采用片石通风路基、碎石护坡等措施保护多年冻土环境,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强化对路基土石方调配,减少取土、弃土点的设置数量,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植被和表土得以充分保护和利用,对生态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京沪高速、京津城际、京沈客专等高铁以桥代路、以隧代堑、设置桥式站房,桥隧比达80%以上,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缓解了生境切割和破碎化;本着“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合理确定临时工程复垦复植、综合利用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并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努力实现“边建设、边复垦、边受益”,成效显著。胶州至新沂铁路率先提出绿色通道理念,采用了“以生物技术防护为主,与土工合成材料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乔灌花草结合”的防护技术标准,采用喷播植草、喷混植生、三维植被网护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固化剂空心块植草等多种先进的生物防护新技术、新工艺,首次建立铁路百余种防护林结构形式的绿色防护技术体系,全线实现绿色防护与林带建设、防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凸现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获得“2005年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第一名。

3.3 注重噪声防护,强化水气污染防治,贯彻总量控制、以新带老原则,改善环境

列车运行噪声是铁路建设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工程设计需针对铁路噪声源的不同和复杂特性,从线路、桥梁、路基、轨道、车辆、受电弓网等考虑综合降噪措施,统筹考虑声源控制、传播途径降噪、受声点防护,保证人民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如石家庄车站以北京广普速、京广客专、石青客专采用4 km长的6线隧道,天津站至天津西站间铁路以地下直径线联系,既避免了噪声影响、减少城市干扰,又可使地面成为绿化、休闲、商业长廊,美化城市环境;京沈客专、沪杭城际、杭长客专、哈齐客专、深茂铁路等采用封闭、半封闭式框架结构声屏障,兰渝客专采用半封闭式声屏障与深路堑相结合,在防护新建铁路噪声同时,又减缓了既有线噪声影响。

图1、图2是哈齐客专并行既有滨洲线段临近高层住宅,通过设置半封闭式声屏障,“以新带老”有效的降低了铁路噪声影响,改善了声环境质量。

图1 哈齐客专半封闭声屏障北立面

图2 哈齐客专半封闭声屏障南立面

图3、图4是深茂客专全封闭声屏障,铁路距“小鸟天堂”核心区大榕树约800 m,工程采取全封闭声屏障最大限度减少客运专线铁路对沿线环境的声光污染,避免破坏鸟类的繁殖栖息环境。

图3 深茂铁路全封闭声屏障俯视

图4 深茂铁路全封闭声屏障断面

铁路车站的污水、废气排放也不容忽视,必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政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大中城市铁路站、段、所应充分依托地方市政基础设施,中小站污水需以达标排放为基础尽可能处理回用,采暖供热需采用清洁能源,并结合相关工程情况,以新带老解决既有环境问题,设计阶段还需关注保障运营期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尽可能采用低能耗、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投入少、便于监测监控的处理设施和工艺流程;对铁路货场散货扬尘的控制应采取筒仓式等密闭装卸作业或强化防风抑尘措施;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区宜考虑站区雨水集蓄利用或建设集雨式绿地。

4 小结

建设绿色铁路,应从铁路路网及总图规划、设计入手,发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指导作用,强化选址选线和工程设计环保意识,做好源头预防控制。

[1] 杨立中,贺玉龙,朱颖,等.高速铁路绿色评价体系的研究[R].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西南交大,中铁二院,铁三院,中铁四院.2011.

[2] 卢春房.高速铁路建设典型工程案例—站场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3] 铁三院.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R]. 2013.

[4] 铁三院,铁四院.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R]. 2014.

[5] 铁三院.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R]. 2015.

猜你喜欢

噪声铁路规划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汽车制造企业噪声综合治理实践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