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
2018-03-16周莉
周莉
[摘 要]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数学教学的至真追求。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探究情境、提供问题支架,驱动学生自主建构框架,发展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
[关键词]高阶思维;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搭建支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84-01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高阶思维表现为思维的变通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可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创设探究情境,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
教师创设探究情境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习得新知识,从而发展高阶思维。在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唤醒,在情境中主动进行分析、比较、对比、归纳、推想、实验的探究活动。
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教师先和学生复习小学一年级学生排队中的“第几个”,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先展示一列队伍再展示教室的平面图,并提问:“如何找到班长的位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发了学生浓烈的探究兴趣。学生纷纷展开描述,有的学生从左往右数,有的学生从右往左数,有的学生从前往后数,有的学生从后往前数。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结论,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方法混乱,由此,教师引出了“数对”。
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描述确定班长的位置,引发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描述,还是应该站在你的角度进行描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再次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有学生认为应该以“自己”作为参照物;有学生认为应该以“老师”作为参照物;还有学生认为两种都可以,但迅速遭到其他学生的否定,因为如果参照物不同,那么位置的表述方式就有很多种。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自拍杆和手机,让学生拍摄教室内的全景照。学生在拍摄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站在自己角度拍,无论如何都不能排出教室内的全景照。而站到老师位置,即站到教室前面,一下子就拍到了教室的全貌,学生恍然大悟,引发了自身的高阶思维。
二、搭建问题支架,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
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问题支架,进行适当的教学干预,厘清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讓学生洞察数学知识的本质。学生在层层递进、步步启发的问题链中展开积极的数学探究,展开深入思考,进而发展高阶思维。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有的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斜边,有的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教师给学生提供方格图,让学生展开验证。随后学生发现:用底乘高的方法是正确的。教师:“在刚才推拉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斜边、高、周长、面积有没有变化?”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高相关,推拉过程中,高变了斜边,周长没有变化。
高阶思维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思维,是一种运用合理的逻辑和判断准则的思维。教师给学生提供结构化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问题支架,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超越低阶认知,形成高阶思维。
三、驱动自主探究,敞亮学生的高阶思维
运用自主建构、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观察,驱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当学生不仅能依靠记忆力,还能展开主动猜想、验证,展开积极批判时,其高阶思维能力也正悄然生成。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有一道习题:小芳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前5天看了这本书的20%,照这样的速度,看完这本书还需要多少天?学生主要有以下两种算法:200÷(200×20%÷5)-5和(200-200×20%)÷(200×20%÷5)。教师提问:“根据‘前5天看了这本书的20%这个条件,可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5天看了这样的多少份?”学生开始拿起笔画起了线段图,然后举起手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们把这本故事书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5天看了其中的1份,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2/25,看完这本书需要25天”。教师接着问:“那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在交流中,学生又有了另外两种算法:1÷(20%÷5)-5和5÷20%-5。正当我准备结束本题的分析时,有个学生激动地说:“我还有一种方法。一本书共有5份,5天看了1份,因此只要用5×(5-1)就可计算出还需看几天”。基于教师的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不同的数学思考,教学效果较好。
高阶思维是一种超越简单记忆的较高认知水平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开展高阶思维训练,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转换思维、求简思维等的训练。如此,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推理,逐步领悟数学探究活动的精髓,从而发展高阶思维。
(责编 韦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