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感:数学学习的催化剂
2018-03-16刘崟
刘崟
[摘 要]数学情感是学生数学必备品格中的重要一项,教育应当着眼于人的全面發展。教师要挖掘数学的学科价值,创建学习共同体,对学生进行数学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情感;童趣;探究;分享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10-01
研究表明,有24.5%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高度焦虑感,有20,8%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低度焦虑感,只有54.7%的小学生是适度焦虑。数学焦虑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消除数学焦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激发童趣,渗透数学情感
学生被动学习是导致其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恰当地运用故事、图片、动画等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兴奋的状态。
【教学片段1】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
师(播放“大风车”的音乐):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风车,看看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生(齐):旋转。(两个学生上台演示转风车)
师:这两个风车转得一样吗?
生1:不一样,一个向左转,另一个向右转。
师:说得很好,但是这样的说法不准确,还有别的说法吗?
生2:一个是顺时针转,另一个是逆时针转。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你能说说它们是如何旋转的吗?(学生举例,教师展示生活中物体旋转的照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旋转背后的奥秘。
摈弃教材中的传统素材,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玩风车的游戏情境,并配以音乐,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始展示了单个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案,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感受到旋转的应用价值,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
二、参与探究,体验数学情感
探究式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内在求知、理解和成功需要的发展,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真正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片段2】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齐):180°。
师(惊讶):这么快!不用量就知道了?
生1:我爸爸告诉过我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不用量的。
生2:我看过书了,书中有答案。
师(质疑):不量的话,好像不容易让人信服呢!
生3:那我量给你看!
(教师请生3到讲台上量,同时也请其他同学拿出学习材料一起量;有的学生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却不是)
师:同一个三角形怎么会有不一样的内角和呢?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全面参与问题的探究)
有学生想到了剪拼,有学生想到了折一折,还有一位学生说:“如果是两块一样的三角板,这样一拼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4个角是直角,那一块三角板的内角和就是180°,不用量,肯定对!”
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心情愉悦,沾沾自喜;紧接着教师的一句表示质疑的话语,打破了学生的情感平衡;之后学生认真思考,和教师、同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
三、彼此分享,催生数学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真诚的,让自己的真实感受感染学生;要放下权威与控制欲,要蹲下身子,“俯就童心”,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埋怨,唯有如此,才能催生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片段3】六年级下册“复习圆柱和圆锥”
这节课,我设计了前置性学习单:如右图,你能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已学知识,提一两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看谁的更有创意。”
课前让学生独立思考,课始给学生3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再请其他小组补充,我只是作为一名倾听者。学生提出了各种问题:“这个圆柱形木头占地面积多大?”“这段木头的体积是多少?”“把这段木头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要削掉多少木头?”“把这段木头放入一个底面积是20平方分米的圆柱形水槽中,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只是简单的一道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却几乎涵盖了这个单元的所有知识!圆柱、圆锥的相关计算是很烦琐的,但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就非常愿意解答。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能听见真实的声音,学生能说出独到的见解,整个课堂也变得自然与和谐起来。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