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为最好的内向者

2018-03-16李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内向心理咨询交际

李洋

〔摘要〕高中女孩因为自己内向而感到十分迷茫,她想要变成一个外向的人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本文借助这样的一个咨询案例探讨了内向与外向的实质,澄清了人们对于内向的一些误解和偏见,在解决了这个个案的同时,也带给从事教育的教师们以及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们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心理咨询;内向;交际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7-0078-03

我的咨询室里来了一个女孩,高高的个子,修长的身材上裹着一身浅蓝色的校服,两只手紧紧攥成拳头缩在衣袖里,胳膊像两只被风化的腊肉般直挺挺地垂下来,青涩而稚嫩的脸上却挂着一副极为委屈的表情,两双澄净的眼睛上面挑着一对紧蹙的柳叶眉。

女孩低声说道:“老师,我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但是我讨厌这样的性格,也为这样的性格感到很自卑,我到底怎么样才能像别人一样活泼开朗,成为一个外向的人,从而受到父母老师的喜爱呢?”

这个咨询用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女孩走的时候,脸上挂上了欣喜的笑容,紧缩的双手也舒展开来,情不自禁地在胸前双手合十,紧闭双眼,默默地告诉自己:“今天我才认识了自己,原来内向是这样的一种优势品质,它并不比外向者低一个等级,我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做最好的内向者。”

有些盲从的理念,比如内向性格的人就意味着闭塞,意味着孤独,而外向性格的人意味着活泼可爱,意味着成功,这种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一个“真理”侵入我们的骨髓,我们被这样的一个貌似真理的理念紧紧地操控着,以至于越来越厌恶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自己。

一、如何判断自己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

在马蒂·兰妮博士的《内向者优势》一书中,作者以睿智而独到的见解总结了内向者与外向者的几个区别。

首先,表现在对刺激的反应上。内向者通常对外界的刺激有着较为强烈的反应,因而大多情况下,他们要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这种刺激,当他们处在人群中或者面临较为繁重的任务时,他们会感到紧张和不适感;而外向者则对外界的刺激不那么敏感,反而需要主动去外界接触更多的刺激来维持他们的心理平衡,他们会期待更多的人际交往环境,而总是意图逃避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解决一项复杂的任务。

其次,表现在精力的恢复上。内向者就像是一款充电池,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独自静静地充电,然后快速地消耗掉,因而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内向的人喜欢独处,在独处的过程中,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自我探索,以此获得满足感和动力;而外向者则像是太阳能板,他们需要从外界的接触中获取能量,同时,能量的消耗也比较慢,外向者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充满活力,需要与他人建立链接而获取能量,而一旦处于独处的环境中则会感觉到束缚和无聊。

再次,在深度和广度上,内向者倾向于对某一件事物做深入的了解和剖析,而对于外向者而言,他们则倾向于追求更广阔的视野而不喜欢做深入的研究。这种特点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则体现为内向者通常没有太多的朋友,他们也会对应付过多的朋友而感到疲惫和烦恼,他们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非熟悉的关系。外向者则往往不满足于一两个朋友,這会让他觉得是一种遗憾和无能的表现,他们乐于去追求热闹而喧哗的交友圈子,同时也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内向者与外向者,本就为两种不同的个性特征,有着各自的优势特点,也有着各自所不愿面对的性格弱点。如果你还想将自己的内向性格定义为孤独、冷漠、自卑,那么请你也要记得内向性格有独处、深交、内心强大这样的特点。其实,历史上很多杰出的领袖都是内向的人,如富兰克林·罗斯福、罗莎·帕克斯、甘地等,他们都曾经把自己描述成内向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令人钦佩的伟大人物,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独处和深思熟虑的内向特质,使得他们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佼佼者。但是如果你依然执意要将自己的个性变为外向者,那么请你在注意到外向的活泼好动、开朗和合群的同时,也同样准备好迎接它需要应对诸多的外界刺激,需要借由外界给予的回应来获取力量,需要回避那些独处的寂寥时光的特点。或许你在这样想之后,你就会发现无论哪一种,并无多大的区别,因为你终究是要发挥一些优势,而要面对一些弱点。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你要让自己原本就有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用一个莫名的“理念”将原本的自己一巴掌打死,继而又去追寻那些不属于你的特点。作为这些“理念”的传承者和最大影响者的父母和教师,帮助孩子识别他的类型,并发挥自己的优势,面对自己的弱点才是正确的教导方法。

二、如何做最好的内向者

(一)自我与社会的接纳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外向者原本的一些特征能够更好地与热情、合群以及自信这样的字眼相连,而社会对于外向者也会给予更多的赞赏和期待,因而外向者一直是生活在人们的掌声和鲜花中,而内向者,这些与孤僻、冷漠、奇葩、脆弱等字眼紧密联系的一类群体,则大多情况下处于一个角落里,要么安静地躲藏着,要么焦急地想把自己改变为让多数人喜爱的外向者,要么在无奈中寻求着同病相怜的人一起互诉衷肠。

我们需要能侃侃而谈的外交官,也需要孜孜不倦地进行深入研究的践行者;我们需要能够高谈阔论的演说家,却也需要那些能够静静给予你理解的倾听者;我们需要借由独处汲取能量的蓄电池,也需要那些将外界的能量为我所用的太阳板。因而作为内向者而言,首先需要的是自我接纳,而我们社会需要给予他们的是一个宽容而客观的评价,让他们能够在一个被社会认可的环境里尽情绽放他们的光芒。

(二)发挥深思功能

美国一位专门研究内向性格的专家苏珊·凯恩在她的著作《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里提到:“在强调竞争、高调与张扬的现代社会,外向者往往被赋予更有能力的假象。”她在书中分析了像巴菲特这样的内向者在面临投资时,能够更谨慎地思考、理智地坚持,善于利用自我的头脑去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引导男人走向艺术和科学殿堂的最强烈的动机就是逃避日常生活。”而他也因体会到了内向者独处的优势力量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因奔波于人际交往的繁杂关系而感到疲惫,不妨看看你是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去积蓄一些能量;如果你不满足于浅尝辄止地阅读浩瀚书籍,看看你是否需要碰触心灵的更深层,去细细品味书中的悲欢离合;如果你对于不能很细致而深入地研究一件事物而感到遗憾,请你淡化旁人的眼光,或许这样的深入和仔细正是你与他人的不同,也正是你的特长所在。

正是因為看到了深思的力量,因而诞生了世界上著名的宗教人物:摩西、耶稣、释迦牟尼和穆罕穆德等,他们独身去往大自然,企图探寻人类和生命的意义,经过深思而有了深刻的领悟,创办了辉煌的宗教教义和文化。

(三)珍惜自己的交际圈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笃信“朋友多,走四方”,于是在一波波的友人面前,我们坚信在遇到困境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拥有这浩荡友人队伍的外向者常常让内向者钦羡不已,他们暗自伤神,即使在自己面临危机的时候始终有一两位好友不离不弃,却也总感觉到一阵莫名的辛酸和落寞。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在这浩荡的友人群中有多少人仅仅是送去无关痛痒的问候,有多少人仅仅是为了了解事情原委,有多少人只是怀着到此一游的心态。内向者深陷自己编织的海市蜃楼而不能自拔,却忽视了一些人在热闹背后的失落。

内向者不善言辞,通常会被形容为“嘴笨”一族,但是当我们细细去观察,会发现这样的一类人群用他们踏实和稳重的强大力量,吸引着那些真正走心、可以建立亲密关系的几个朋友。

当然,我们并非在以一种非白即黑的心态让大家去认识这两种个性特征,只是因为更多的时候,内向者在社会的观念里更容易迷失自己。我们也并不反对在内向者性格主体下增加外向者性格的某些特点,但请记得前提是先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再去弥补那些弱点带来的不便,不要妄图完全活成别人的样子,这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内向安静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激情四射的史蒂夫·乔布斯携手创立了苹果公司,彼此因为不同而互补并追求更高的进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从来不希望将内向者和外向者视为对立的两方,也并不需要唱着非白即黑的论调,这个社会需要内向者与外向者协同共存,越给彼此成为自我的自由,他们越能做得更好。

咨询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个咨询给予我的启发是意味深长的,希望这样的一种理念能被更多的盲目因为自己内向性格而否认自我的学生、老师、家长们看到,认清自己,肯定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你恰好是一个内向者,请尝试做最好的内向者。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中学,天津,301700)

猜你喜欢

内向心理咨询交际
内向的你
A song in his heart 心中的歌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两块磁的交际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内向者压根不需要“修复”自己
心理咨询不简单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