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科学导论》双语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8-03-16梁婵娟
【摘要】此文基于工程认证背景下,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导向, 对《环境科学导论》双语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模式选择、教材选取和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环境科学 双语课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基金项目】项目支持:“江南大学教师卓越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46-01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其中,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教育部提出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的要求,结合时下工程认证的OBE理念,开展《环境科学导论》的双语教学对于学生快速了解本专业研究的国际发展前沿动态,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增强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非常必要。然而,要使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是具有一定挑战的,这不仅体现在授课语言和学生接受程度上,也因该课程覆盖内容宽泛但教学学时短(32学时)。因此,要想切实达到预定教学效果,在选择教学模式、设置课程内容、选用教材、设定考核方式等方面就要紧紧围绕双语教学的目标,深入反思与总结对提高这门课的双语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
一、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是非语言类的专业教学[1],教学的目标是应用英语这门语言达到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培养大学生中西结合的思维方式,能够读懂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并可以用英文进行口头专业交流,在OBE“以学生为本”理念指引下,明确该课程双语教学核心目的是传授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应该与专业英语严格区分。为了提高学生对此课程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和自学能力的因素,在大学低年级开展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是不理想的,放在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大二下学期)之后较好。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
现有的双语教学模式研究大致归为两类[2]:一类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以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及双语的使用比例为依据来构建双语教学模式。第二类是依托于某一学科或某一课程,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中英文授课比例、考核方式等众多方面来探讨双语教学的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模式选择上需考虑:(1)加强互动,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教和学是一个双方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精心制作课件,设计教案,围绕问题展开讲解。“讨论式”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及时反馈会帮助教师调整进度,保障教学效果。(2)循序渐进,化难为易。双语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的专业词汇积累偏少和听力水平的差异,也有心理上的畏惧因素。因而在开始进行时,可用英、汉交叉后逐步达到流畅地使用英文表达,教学难点或者生僻专业词汇等都可用中文注解。经反复训练后,学生会逐步适应,双语教学的优势和长处就会慢慢地凸显。(3)延展课堂,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参与课堂讨论,课前将讨论问题及重点告知学生,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增强课上用英语参与讨论的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后学生可利用国内外其它院校的教学课程或多媒体网络课件进行学习和巩固。
三、教材选用及循环使用
为了营造“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环境,使用外语原版教材是最佳选择。但原版教材价格高昂,学生购买负担较重。我们尝试了“学院购买,学生借用”的方式,由学院出资购买原版教材存放于学院资料室,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自由借阅,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归还。这样循环使用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图书资源,也解决了学生购买的困难。选用McGraw?鄄Hill出版的Environmental Science: 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Thirteenth Edition)作为教材, 不仅考虑到该书配有大量图表和照片,内容丰富生动,而且每章开始均给出学习目标、概要,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环境问题的发展先有宏观的了解。各章后给出简要总结、分析案例、关键术语及复习思考题,列出相关因特网址,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材。
四、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课程考核是检查教学质量、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环节,因而考核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基于该课程在学生毕业达成度评价中支撑的指标点,考核注重专业知识与英语表达能力相结合,考核方式上不拘泥于常規考核,主要有:(1)注重过程考核。改变“一张考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注重平时考核,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测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作为平时成绩;(2)考核形式多样。学会运用相关知识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可以根据课程主要内容设计一些讨论问题,让学生自愿组队(3-5人),围绕问题利用PPT进行观点展示。这种考核方式既锻炼学生资料获取、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又能锻炼其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笔者实践了五年,获得较好效果,还将不断改进和完善。(3)考卷注意题型选择。由于此类课程的独特性,考试题目的设置可舍弃判断、填空等题型,采用选择、论述及分析题等题型,注重学生能力考查。
五、结束语
我们对《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进行的设计和思考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研究与探索。面对时代的要求,21世纪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相信通过不断深入反思和实践,《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能成功地进行下去。双语教学定成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桥梁,有效地促进我国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燕花.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03(5):51-54.
[2]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30(4):66-72.
作者简介:
梁婵娟(1978.8-),女,汉族,四川射洪人,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是环境生态与生态毒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