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人文素养培养实施路径
2018-03-16张建国
【摘要】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形成系统优化的知识体系,最终成长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着力重点,也是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使命。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立德树人”的视角提出了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 人文素养培养 英语课堂
【基金项目】2017年外教社——甘肃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96-02
一、立德树人与人文素养
“立德”,即“树立德业”,提高道德修养,“立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其中“立德”是前提甚至根本,只有先“立德”,才能“立功”、“立言”,才可能 “不朽”。“树人”即培养人才,正如《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所说,乃百年大计。
“人文”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1]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建立在对一定的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 [2]既包括人文知识,如语言、文学、历史、艺术等关于人文领域的知识,同时还包括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价值、尊严、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等的理解。人文行为是在这些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实际行为。人文知识是基础和前提,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行为是目的和表现方式。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规范人文行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这就要求教育从业者不仅要涵养自身的内在品质,更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断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使其成为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二、大一新生人文素养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笔者对所任教的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480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30名女生、30名男生,分别进行了访谈。调查、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对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人文精神的认知情况和对人文行为的认同情况等三个方面。
1.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匮乏
受高考指挥棒影响,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应试为主,很少涉猎课本外的人文知识。中国四大名著的内容都是通过看电视剧得知的,也有学生看过书的简介,但没有读过原著,感兴趣的大都是网络小说等快餐文化。对于国内外著名的音乐作品、绘画作品大一新生也知之甚少。
2.道德修养欠佳,与人文精神背离
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潮影响和西方文化的渗透,调查对象普遍有一切向“钱”看价值取向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行为取向,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够,学习被动,没有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的学业和人生没有系统和长远规划,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甚至有个别学生存在厌世、精神空虚等“人文危机”。
3.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能力较弱
笔者在问卷中列举了有关处理问题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的情境选择,比如,上课迟到了你会怎么做?被老师批评了你怎么做?宿舍与舍友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失恋了你会怎么做?团队合作中出现分歧,你会怎么做?结果显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普遍欠佳,社交能力不强,情感生活丰富但比较随性,容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学业投入的主动性不够,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育部 2007 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轻人文思想的培养。教学侧重点放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教育已经变成了高难度的知识训练,而忽视了语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的多元价值、文化内涵及对人的精神的关注,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窄、文化底蕴薄,从而出现缺乏人文素养的“文化失语症”。可见,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三、英语课堂人文素养培养的实施路径
1.贯彻实施“课堂五分钟立德树人工程”
“课堂五分钟立德树人工程”是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一项教学工程,即教师利用课堂五分钟,以课堂行礼与行为管理、课堂考勤与课业考核、案例引入与精彩一刻为契入点,开展行为养成、文明礼仪、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主题教育,切实做到立德树人。高职学生就读大学的起点低,英语基础差,同时对语言学习认识的不足和学习策略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对学校和专业还没有建立认同感,对人生和學业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和长远的规划,甚至有的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满脑子的吃饭睡觉打游戏。英语课堂五分钟正是从端正学生三观入手,采取多种形式的双语互动,一句名人名言的讲解,一首古诗的双语翻译,一则时事新闻的双语播报,一条学院发展动态的英文展示,都可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为培养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理论由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四阶段的循环周期,Kolb模式的精髓在于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在经历了具体体验、观察思考、抽象概念、主动实践这一循环过程之后取得的,其中关键一环在于体验情景的设计[4]。David Nunan指出,对教学理念各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的就是从传授式模式向体验式模式的转变。美国跨文化交际学者Patrickck提出的文化教学理论中,文化体验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营造文化氛围,以体验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途径,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5],其中体验是观察与反思的基础,观察的结果会同化到由演绎推理所产生的新的认知或理论中去。然后,这些认知或假设行为行动的指南将会指导未来的行动,产生新的体验。
3.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英语课堂教学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仅把语言视为工具,势必遮蔽语言教育的真正含义,即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思想情感的熏陶。这样的语言教学是缺乏灵魂的教学。由于英语教师经常接触西方文化,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难免会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西方文化的介绍,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至上的价值取向与人文精神。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尺度,辩证地对待不同的文化,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西方优秀文化,也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本土文化的推介,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群体活动和其产生发展的实质做到扬长避短,汲取精华。比如给学生介绍传统文化基本概念如仁、道、德、二十四节气等的英文表述方式,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方式和来历,学会用英语介绍本地的文化景观,会用英文介绍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等,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有自豪感,对自己的学校和城市有归属感,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国际化背景下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4.建立高素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是一项具有道德性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之人格化的承担者,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将蕴含在优秀文化中的文化价值汲取出来并予以提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唤醒学生心中追求完美的人文渴望。因此需要一支既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基础,又要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学科领域都有所涉猎的高素养的师资队伍,培养英语技能熟练全面、人文素养深厚、知识面宽广、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较快适应各种工作的专业人才。并且要通过制度创新和价值导向来引导教师队伍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加强能力锻炼和岗位培养,注重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注重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造就一支讲政治、有德行、讲团结、有水平的德育队伍,不断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凝聚强大育人合力。
四、结语
外语教学有应用目的,更有教育教养作用绝不能只顾应用目的,却忽视教育教养作用,否则,将是严重的瘸腿教育,是对外语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立足校本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在夯实学生语言应用技能的同时,传授教学素材中涉及的政治历史、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各个学科领域的人文知識,促进大学生将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转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成长为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兼备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692
[2]唐西京.论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2):8-10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4]郭佳等.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9):76-78
[5]陈西雁.作为文化实践的语言学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3):131-134
作者简介:
张建国(1975-),女,甘肃会宁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