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灵动活跃的语文课堂

2018-03-16毕春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思维

毕春梅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46-02

由于语文是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全方位的学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快乐学习的理念已经得到共识。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轻松且高效利用课内时间,让课堂充满灵动性成为教师不断摸索和探寻的方向。本人将近年来对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试以总结,以期同仁探讨教正。

一、教学主体转移。

新一轮课改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摒弃过去“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这是教学理念的变革。以往的教學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点整理清晰,在课堂上予以讲授,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讲,把老师所讲内容记牢背熟,课堂上的主体是老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就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限制,缺乏开放性、创造性,把知识学死了,学习过程也是痛苦和乏味的。

教学理念的转变就是要真正做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怎样把学生“领进门”?怎样引导学生个人“修行”呢?首要任务就是对课堂上的主体进行转换,从教师在课堂上全程发挥,转变为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来学习,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学生围绕老师的提示来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此时教师的重要作用就要从“授业”进而转为“解惑”。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老师精炼、提示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而后把所学内容消化,融会贯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被禁锢思维活动,有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要允许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持有不同意见和看法,这也是学生用心“学”的过程。优秀的老师就是优秀的向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归集成为有条理、有延展性的知识链条,让学生掌握知识精髓。

曾经听一位老教师讲《赵州桥》公开课,有学生提出问题,拱形桥既然那么牢固,为什么现在的大桥大多不采用这种结构了?古人造桥的时候测过流水流量吗?怎么测的?学生也对此展开一定范围的讨论,课堂上始终保持着活跃气氛,时时体现着“互动”。教师提问很少,更多的是学生提问。最后老教师针对不同时期的工艺水平、技术能力、力学、审美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和讲解,使学生对赵州桥一课的内容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延伸出的知识对本课时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促进和巩固的作用。可见,课堂主体的转移是学生学习态度更端正、学习更积极、知识掌握更扎实的有效方式。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发展,现今的孩子接受能力大大增强,更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当然包括新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老师的讲解配合板书构成了整堂课的授教模式,偶尔有些教具或图片展示算是较为生动的授课方式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因此,各学校在课堂教学上大多已经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录音、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等视听辅助工具,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和质量。

教学模式要新颖,要有创意,体现在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教学环节的创设上,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可以丰富信息,充实知识容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效率。诸多优点能否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呢?答案是否定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使教学模式得以完善。过多的多媒体演示会过犹不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可能很活跃,很轻松热烈,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很可能只是单纯的被丰富多彩的影音画面所吸引,而不能将着重点落实到相关的知识上。因此,多媒体教案的选取一定要恰当、多样、适量。传统的板书不再是主要的授课方式,但其重要性仍不容忽视。比如教师讲解、强调重要知识点时,配合以一字、一句,抑或是一段刚劲鲜明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动力之一,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首先要有吸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气息,包括教师的美好形象、创设美的课堂意境。再者通过教师自身丰富的内涵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喜欢”的情绪下愉快的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社戏》一课为例,为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简单讲解了社戏是江浙地区民间传统艺术之一,然后向学生提问中国都有哪些传统曲艺。学生纷纷例举了京剧、黄梅戏、二人转、豫剧等等。我随即唱了一段黄梅戏《女驸马》,又请学习过京剧的学生唱了一段《苏三起解》、豫剧《花木兰》。短短几段唱腔,几分钟的预热,很快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从而对社戏这种民间艺术产生了好奇和急需了解的兴趣。轻松顺利结束一课时,学生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对鲁迅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特色有了新的认识,不再觉得鲁迅文章晦涩难懂。

四、提问权的转让。

问题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利用好这把钥匙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已经成为常规,殊不知,这样的提问形式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老师提问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启发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知识核心来思考。更多的让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才是使学生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对知识进行探究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而不是为简单的追求标准答案而提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要设计好学生提问、讨论的形式和时长,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中断,课堂冷场,也不能天马行空,思维过于泛滥。提问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会因为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而高度活跃,在提问中发现真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主动提问的参与度越高,自主学习意识就越强,对知识的理解也越加深刻,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把提问权更多的转让给学生,让他们在提问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更透彻地消化知识,使其受益终生,师者,不愧“传道、授业、解惑”之职。

语文是一门艺术,学习过程就是欣赏艺术之美的过程。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着想象力的舞台,由师生共同出演。高品质的演出可以让人身心愉悦,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能让老师轻松,学生愉快,同样是一种享受。语文知识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因此语文课堂就应该是灵活、多变的课堂。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让学生在灵动而欢愉的氛围中汲取知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维跳跳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