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眼世界各地 共赏桥梁之美

2018-03-16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铁桥古桥兰州

【引言】

桥梁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作为一种建筑,尤其是大桥,具有使用和观赏两项功能。桥梁设计者运用结构学原理进行设计,以满足交通使用的要求,同时,还要运用美学原理进行构思,以满足人们观赏及改变环境景观的要求。世界上的很多桥梁正是这样,它们造型多样,韵味无穷,精彩纷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桥之美、桥之韵。

【选文一】

黄河铁桥

张小苗

百岁铁桥,神采别具,风光旖旎,盛装华美,颂歌盈耳。然铁桥之最美处,在于她所承载的一切……

铁桥沟通了黄河两岸,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永久性桥梁的一座“凿空之桥”。铁桥不同于镇远浮桥的冬拆春建,安危不定,铁桥稳稳地扎根在那里,让无论是行人还是运输车辆来往无忧,一桥贯通,一劳永逸。黄河历来都是兰州通往新疆、西宁等地的咽喉要塞,铁桥的交通作用显而易见。虽保固期80年已过,铁桥退出了辎重运输的舞台,然铁桥功成身退,“退”而无憾,其“天下黄河第一桥”的光环永不褪色!

铁桥彰显了位于西北腹地的金城兰州自强、开放的城市胸怀,是一座“开放之桥”。从陕甘总督左宗棠到兰州道台、甘肃省洋务总局总办彭英甲,在“实行新政”“开办洋务、兴建实业”的谕令下兴办了一批农、工、商、矿产业,充实地方财力,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道路,这为修建铁桥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铁桥的开放姿态在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地方官员敢于同被视为“强盗”的洋人合作,引进其先进技术和设备,为我所用,造福一方百姓。正如彭英甲所言:“天下事总是要干,要干最是要一片实心。”在全国一片风雨飘摇的形势下,甘肃兰州的官员却仍能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一项如此浩繁的工程,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先生在回忆录中称“黄河铁桥是清朝覆亡前最振奋国民的壮举、最节俭的工程”。

铁桥完美展现了中国农业文明、悠久文化和西方工业文明的结合之美,是一座“合璧之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作为此次工业革命的主力,工业生产飞速发展。人才辈出,起重机、搅拌机、打桩机、大型的桥梁建筑材料,这些当时大多中国人从未曾谋面的“稀罕物”在西方国家已出现了近半个世纪。在中国,尚属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兰州人硬是靠马车、驴车、骆驼车、人力推车这些简陋的运输工具,把筑桥器械从天津搬运到黄河边上,凭着一腔热情和改变现状的决心,在美国小伙子满宝本的带领下将铁桥筑起!在铁桥承建的过程中,一直得到来自上至官府,下至民间,乃至其他州县的全力支持和悉心配合,这是一次真诚的合作。铁桥竣工后,中方配之以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悬挂“第一桥”“九曲安澜”“三边利济”等匾额,桥头立碑为志,与洋式铁桥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堪称中外合璧。

铁桥连通着金城兰州的昨天和今天,见证了这座城市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是一座“丰碑之桥”。铁桥在兰州人的心中是一座丰碑,它刻满兰州乃至甘肃百年发展史上每一个脚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每一个历史事件,铁桥都是亲历者、见证者、诉说者……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百年铁桥就是兰州近百年内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从建成之初到百岁华诞,兰州人对铁桥都呵护备至,不仅仅是当作一座桥而加以养护维修,更是将它深深地植入兰州城市的精神文化之园,将它作为兰州历史发展这部大书的书签加以珍藏,将它作为金城兰州的文化符号而高高擎起。这位百岁老者,他的每一根胡须、每一条皱纹都蕴藏着一个故事,细数着百年风雨的点点滴滴……

(选自《兰州日报》2016年12月8日,有删节)

品评

本文重点从桥的实用角度阐述黄河铁桥的美。桥梁之美,不仅仅来自造型、序列或韵律、节奏等等各种建筑要素的精彩纷呈,更由于它为乡亲们实现世代的梦,铺就了腾飞的现实。美只有和善相结合,才会创造更多、更新的美,而外在之美,也只有融入了充盈的利国利民的内在美,才能升华成异于寻常的大美!

【选文二】

水色宝带桥

张苏玲

最早认识宝带桥,是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每到中秋,前往宝带桥53孔观赏“串月”的年轻人,不夸张,可用“人海”来形容。常常是天未亮,由人民桥下的南门路开始,一路上已是大批的交警在维持秩序;到了晚上六七点钟,通往长桥方向的一路,人流如潮、一路水泄不通,要想走近桥身,不知要提前多少时间呢。

宝带桥与运河平行,横卧在大运河与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有苏州第一桥之美称。五一假期第一天一大早,由西环高架转南环高架东道口下,沿吴东路南行。车子停靠于狭窄的沙石路边。不远处,有一平顶小屋,屋角墙根,竖立一29英寸电视大小的小小矮石,不留心,还真极易错过;石面上刻着三个字:宝带桥。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矮石碑旁靠近河边,有一石框小门,穿过门洞,便是古桥的最南端。意想不到的景象直撞而来。

宝带桥,犹如一千岁老人,53孔便是智慧老人的眼耳鼻舌,它们一五一十、经年不息、默默记述着运河两岸这方水土的生息繁衍;316.8米的桥身,便是生命老人的不朽躯体,它镌刻着岁月变迁的痕迹。走在一块块古老石板铺就的桥面上,犹如从岁月的这头穿向岁月的那一头。和风拂面,河水湍急,记忆的时空就镶嵌在长满野花小草的一块块石板缝隙间。

古桥西侧,有片树木掩映的村庄。这里,河水弯弯,水草丛生,芦苇摇曳,小船漂移。紧挨古桥西侧,留有被拆除的新桥桥墩。20世纪80年代初,它担负吴江苏州的南北通道;当年,我们曾走上此桥,从侧面近距离观赏古桥,但总归印象别扭。现在好了,还了古桥旧有的风貌。古桥南端,一对石狮,身朝南两两对视;北端一石狮,身向北,独视运河一方。顺桥远望,北端有石塔与石亭;西侧偏北,一片绿树丛中,新添了一黄一灰两座小祠堂。

满以为人们已不再在意这处寂静的古迹了。不想,早于我们一行人,已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輕人停立祠内,他们时停时语说着什么。祠堂门头刻着四个字:澹台子祠。祠外,一尊高大的三脚香炉,香炉上书有“长桥头太太”。一时不明其意,边上两位守祠的婆婆告诉说:“长桥头太太就是上方山塔里太太的姐姐呀!她们是姐妹。”哎呀,这倒是第一次听说呢。边上一外地口音的中年人问道:“你们长住这里啊?”婆婆笑说:“都是自愿的,也是行善积德呀!”说得一行人一愣一愣的。转身几步,来到亭边石塔。这是座八角五层石塔,高4.5米;底座方形三层,每层塔面均刻有佛像浮雕,他们神态各异,非常引人。桥北堍西侧,有一宽大的石埠码头,坐北朝南,一级级一直伸向水下,让人想起许多来……

(选自《苏州日报》2017年4月9日,有删节)

品评

本文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用细腻的语言详细地展现了宝带桥之美,让我们读来有如身临其境一般。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巧用映衬的手法来烘托宝带桥之美,如文章开头第一段的“每到中秋,前往宝带桥53孔观赏‘串月的年轻人,不夸张,可用‘人海来形容”一句,既非常巧妙地烘托了宝带桥之美,又吊足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满以为人们已不再在意这处寂静的古迹了。不想,早于我们一行人,已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停立祠内,他们时停时语说着什么”这里表面写人,实际是从侧面烘托宝带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人们对它的无限向往之情。

【选文三】

桥之美

舒 星

美国金门大桥,它是我最心爱的桥。可以说,它使我对桥梁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学会了怎样全面地科学地赏析。课堂里,老师在投影上放出了各式各样的桥梁美图,让我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坐落于旧金山下的金门大桥。修长的身躯,红彤彤的外衣,仿若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实际上,金门大桥也是为周边的景色而设计的。不管是周边的景色使金门大桥变得雍容典雅也好,还是桥梁使周边的景色变得分外妖娆也罢,总之,它们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辅相成。如果说金门大桥是一首诗,那么周围的美景便是一首歌,歌声的悠扬与诗的意境让这里分外隽永深远,耐人寻味。

塞纳河,蜿蜒于法国的一条著名的河,在这个浪漫的国度里一年又一年地深情流淌,见证了法国的一场场兴衰成败。如果说金门大桥是现代化的象征的话,那么塞纳河上的桥则极具古朴的气质。正因我喜欢塞纳河,所以喜欢河上每一座桥,虽然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它们的形象却在心中矗立铭记。

明石海峡大桥,我最为钦慕的桥梁之一,位于日本本州与四国之间,主跨1991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这座桥不仅是一条引导交通的道路,一个艺术作品,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到了夜晚,全桥被华灯环绕,如同一串绚丽夺目的珍珠跨越海湾。寂寞的冬夜,刮着冷清的风,飘着肆意的雨,撑上一把雨伞,独自踱步在明石海峡大桥,听着海浪拍打暗礁的声音,叙述着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是否别有一番滋味呢?让我们用心去品尝吧!

(选自《连云港日报》2017年3月5日,有删节)

品评

本文用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世界上几座有特征的桥的美,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文章告诉我们——桥,不仅仅是能通行就可以了,它是要历经几十年、几百年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所以它看起来很美。但这絕不是被装饰的那种美,而必须是桥的造型本身给予观赏者以美的感觉。力学上的合理性、功能上的优越性,可以说是美的最低的必要条件。当然,桥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作者眼里,桥还具有能够反映不同地域、国家的文化及传统的独特功能。

猜你喜欢

铁桥古桥兰州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世界首座铁桥开始大修
铁桥
铁桥仙
相知
探访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