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隆模式成长小组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发展的应用

2018-03-16朱永卓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咨询

朱永卓

摘要: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咨询有它独有的特点,亚隆模式的成长小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法。亚隆模式的团体咨询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十分契合,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接纳且灵活”的自我同一性,提升人际交往亲密感和舒适度,降低人际困扰引发的冲突,提高人际关系中的责任感和主体性,体验自我的存在意识。

关键词:亚隆模式;心理咨询;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071-03

一、独立学院心理咨询面临的困难

目前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高质量需求日益提升,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大学生中16%-25.4%的人有心理障碍[1]。而且这还不包括很多因境遇性危机、发展性危机陷入心理困扰的学生。与此同时,独立学院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配比也很低,不管是从人数比例还是从性别都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此外,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做心理咨询是免费的,既不符合心理咨询的设置,也使得来访的学生缺乏持续改变的动力。很多大学生意识不到自己应承担改变的主体责任,只是把心理咨询作为倾诉和宣泄的渠道。一些大学生只会在心理危机十分紧迫的时候才会选择心理咨询,并且对心理咨询抱有不恰当的迅速完美解决的期望,往往在一两次达不到期望之后就会中断咨询。对于咨询成功的学生,因为无法付费,会使得学生对老师总有一种歉疚感而无法表达。面对上述的这些问题,我们在持续探索解决的方法。个体心理咨询的私密性好,安全度高,可以深入探索,但只能呈现单一的人际关系,反馈也并不全面。团体心理咨询既可以得到不同侧面的反馈,也可以呈现多样的人际关系,更接近现实生活。并且由于独立学院心理咨询老师与学生的配比比例小,所以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成长需要。首先,亚隆模式的心理成长小组对人数的要求是8-12人,人数恰当,能够保证学生对私密性和安全感的需要。其次,亚隆模式成长小组有一条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有时成员间的反馈往往会比带领者的反馈更为重要。所以,团体咨询可以削弱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移情和反移情关系。再次,亚隆模式成长小组在招募之初是有一定设置的,参与时间、次数等等,这种门槛的设置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会增强学生参与的动力。因此,亚隆模式的成长小组,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成長来说,是目前一种特别好的形式。

二、亚隆模式成长小组契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

亚隆模式的团体咨询被证明与个体咨询有着一样的效果,欧文亚隆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前人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的11个疗效因子。分别为:希望重塑,普通性,传递信息,利他主义,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团体凝聚力,宣泄以及存在意识因子[2]。独立学院的学生处于18-22岁之间,在埃里克森定义的自我同一期和成年早期之间。在这两个阶段,大学生担负着要达成自我同一和建立亲密感的两大任务,正是这种任务的特殊性表明亚隆模式成长小组特别适合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团体。

(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定义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主要是根据欧美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的[3]。而中国的大学生在大学之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自我感弱,心理发展缓慢。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以后甚至直到大学毕业,自我同一性仍然没有完成。因此,中国大学生在大学的主要发展任务仍然是完成自我同一。而自我同一性的主要任务恰恰是“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将来要做什么,我该如何与人相处”。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以及外部世界的多元化,使青少年的选择越来越多,越来越自由,对自身责任感的要求也就越大,一个自我感成长不足的青少年是无法担负起选择人生道路的重任的。大学阶段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整合期,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轻,几乎没有经济压力,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我整合这个方向中来。亚隆模式的成长小组正好可以契合大学生这一成长需求。在成长小组中,去除权威的影响以及组员间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组员的反馈往往比带领者的反馈对个体来说更为重要和有效。个体在团体互动和反馈中,逐渐得出自己是什么人的重要议题,这些都有助于个体自我同一性的达成。组员逐渐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个体,一方面要认识到这种差异,另一方面也能接纳这些差异。团体中这种信任和自由的氛围,有利于组员形成“自我接纳且灵活”的自我同一性,而不是“自我否定且刻板”的自我同一性。

(二)发展亲密感

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在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积极品质——亲密感,避免消极品质——孤独感。现在大学生的父母大部分是60后、70后,这一代人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上,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普遍不足。所以90后的大学生们普遍是缺爱的一代,他们在物质生活已经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有着较高的需求,需要高质量的人际交往和深度的情感交流。而亚隆模式成长小组的要义便是把情感交流作为小组成长的核心,重视小组成员与自己内心的连接,看重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情感连接。培养小组成员间的亲密感,提升小组整体的凝聚力。

(三)人际困扰与人际学习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最主要的压力就是人际压力,给大学生带来人际压力最大的就是宿舍关系,其次就是交友困扰和恋爱关系,这些都能折射出他们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上处理得不恰当往往会给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很大的困扰,甚至有些大学生因此而退学或产生极端行为。如何改善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情绪问题,学会社交技巧,改变人际关系中的负面情绪,就成为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在亚隆模式的成长小组中,组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小组就像一个模拟的人际圈。由于组员之间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所以这个小组就像一个成长实验室,可以表达负面情绪,而不用担心在现实中的关系破裂。随着小组活动的展开,组员的人际交往模式会逐渐显现,组员在互动中体验自己当下的感受,别人带给他的感受,自己带给别人的感受,以及别人在当下的感受。在带领者和其他组员的反馈和澄清中,当事组员可以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有所觉知,并矫正有偏差的人际行为。而且由于心理动力的惯性影响,这种矫正往往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所以就建议组员要长期坚持参与小组成长活动。此外,在亚隆模式成长小组的体验中,随着小组凝聚力和安全感的增强,往往暴露程度越深的组员,收获也就越大。因为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小组成员间的反馈也就显得更为真诚与真实,这与现实生活不同,对组员的深度成长有特别大的帮助。组员在组内先体验后内省,在组外也会把这种技巧带入到实践生活中,提高社交技巧与社交能力。

(四)朋辈学习的重要性

很多心理学者已经意识到朋辈学习比代际传递更为重要[4],大学生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自由,对权威的依赖,以及权威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弱。大学生更为看重的是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以及更为重视同伴间的反馈。在大学里面反映出来的就是,宿舍关系对于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在亚隆模式成长小组中,带领者在小组中扮演了一个权威的角色,带领者与组员间的互动关系,更多呈现的是与权威和长辈间的关系,而只有组员间的互动才能真正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与同伴间的关系,这种互动越真实越流畅,在现实生活中与同伴的关系和连接也就越紧密。而在团体里,带领者也有不足之处,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并且实践表明,带领者对组员的反馈并没有同伴间的反馈对组员的触动更大。所以亚隆模式成长小组更强调的是同伴间的互动与反馈,而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带领者身上。

(五)主体性的发展

许多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在学习中大学生的主体性问题[5]。在心理咨询中,我们要做的是逐渐增强来访者的内在力量,而不是显示咨询师的力量,最后达到助人自助。在亚隆模式成长小组中,带领者不是一个指挥家,而是一个爵士乐手,他的作用在于帮助整个乐队演奏出最和谐的乐音,而不是凸显自己的地位。在小组之中,带领者给予组员更多的是肯定和支持,增强组员的内在力量,开发他们的潜能。当小组内每个组员的力量都能得到增强的时候,这个小组才能走得更远。带领者从小组运行之初的引领慢慢退到一个辅助的地位,给予组员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当整个小组流动起来了,小组才能处于一种工作的状态。

(六)度过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6]原本是青春期的一个特征,但因为中国大学生心智成熟得比较晚,很多学生直到上大学才经历了跟父母的第一次在空间和心理上的分離。所以,如果大学生与原生家庭父母间的关系是和谐健康的,那么这种分离就会比较容易,就会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如果大学生与原生家庭父母间的关系是比较糟糕的,比如父母是控制型的,或是放纵型的,那么大学生的这种分离就会比较困难,表现为在大学中人际交往困扰较多,在生活中迷茫,无助。在控制型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否定和不支持居多,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感、无助感,也更容易在上大学之后出现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他们既想去迎合父母,但又感觉很抗拒,所以在与同辈成员交流的时候,导致很多真实的感受不敢表达,感觉很压抑。在放纵型的原生家庭中,孩子比较缺爱,父母大多数在外打工,父母与孩子间缺乏情感交流,这也会导致大学生与同辈成员之间情感交流出现问题,不知道交流什么,不知道怎么交流。而在亚隆模式成长小组中,鼓励组员情感表达,做真实的自己。把成长小组当作实验室,可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不敢表达的感受,再倾听其他组员的反馈,从而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并且在小组中也会呈现组员与家庭成员间互动的模式,继而在组内加以觉察和矫正。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顺利走过“心理断乳期”。

(七)存在意识的探索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随着中国经济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中产家庭日益增多,很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大学生已经不需要为生存而奋斗了,此时他们心里面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句问话:“我为什么活着,我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很多大学生因为这些问题无法解答,从而陷入了存在危机。欧文亚隆把存在因子分为四个,孤独、自由与责任、无意义和死亡。对于大学生困扰最大的就是孤独因子,在大学里最害怕体验的就是无人陪伴,无从倾诉的孤独感;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要体验的,就是择业所带来的自由与责任,也就是所谓的毕业生危机;很多大学新生从高中的紧张学习生活到进入大学的“自由散漫”,所体会到的最为强烈的感觉就是无意义感;死亡因子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的终点在哪里,不管我们选择何种方式度过,大学终将毕业。即便是不情愿,也要去面对。这将促使我们,将我们的生命和生活过得更有质量和意义。

三、结语

亚隆模式成长小组以其独特的设置和11种疗效因子,能够解决高校心理咨询面临的困难,并特别契合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需要。高校心理服务工作者都值得尝试这种咨询方式。

参考文献:

[1]俞国良,董妍.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2,6(389).

[2]Yalom,IrvinD.&MolynLeszcz.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5版)[M].李敏,李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

[4]JudithR.Harris.洪兰,苏奕君,译.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能不能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M].台北:商周出版,2011.

[5]吴盈英.基于主体性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4,(4).

[6]夏艳霞.大学新生心理断乳期的情绪管理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4).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心理咨询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德育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