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创业者成长角度,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018-03-16付立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供给侧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付立阳

【摘要】随着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从创业者成长角度,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突破高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回到创新创业本源,适应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供给侧 创新思维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24-02

一、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落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何避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经管类课程简单的拼凑,如何结合学生需求、结合学科专业建设,构建科学、系统、有效的创新創业教育课程体系,一直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方向。如果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将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逐步进阶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创业者,那么,从创业者的成长角度,从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的角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充分满足普通学生成长为创业者的各个阶段的学习需求。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

一名普通大学生,如何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需要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需要具备哪些知识结构?需要重塑哪些创业能力?通常,一名普通大学生到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创业意动阶段,创业学习阶段,创业准备阶段。三个阶段所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别是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创新创业思维与技能训练,SYB创业培训。

1.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从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无论所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否创业,其都应该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对创业常识有着基本的了解,并能在专业学习及未来的职场工作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为此,高校需要针对所有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意识课程,并将其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之一,而且要实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看待创业。创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最有效途径,也是个人职业素养提升的最快捷通道。此为创业生涯认知。

2)创业有风险,盲目创业不可取。从风险承担的角度,从心理成长的角度,告知大学生:理智创业、智慧创业,才是大学生创业的应有之意。此为创业风险认知。

3)创业需要条件,资金、项目、市场、团队、技术、经验、资源等,都是创业开始的必要条件。哪一个条件是创业的关键,因项目而异。只有当市场机会与项目契机都具备时,创业才有可能成功。此为创业条件认知。

4)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做哪些准备?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营销实战、专业实践、社团管理、SYB创业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都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可以借助的资源,也是创业成长路上的垫脚石。此为创业者的成长路径认知。

5)有创新才有创业。创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创业者能开创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满足客户群体某些共性的需求。创业需要创新,也需要专业,专业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专业的创新,只是从表面看表面,或是人云亦云的花样翻新,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产生不了价值。大学生只有从专业的视角,综合运用创新创业的思维,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才能奠立创业者的核心价值。创业与专业结合,是进入创新创业领域的重要途径。此为创新与创业、创业与专业的关系认知。

让大学生树立上述五个方面的正确认知,是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的主要目标。围绕五个认知,选择相应的知识内容,则是从创业者成长角度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第一步。

2.创新创业思维与技能训练

在大学生初步具备了创新创业意识后,针对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需要开展的是创新创业思维与技能训练。此阶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机会识别,营销进阶,团队建设。

机会识别,主要是发掘创业机会,产生企业想法。该部分属于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即通过社会痛点分析,寻找创业蓝海领域;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市场调查,发掘创业项目的切入点并构建项目的盈利模式,最终产生可行度高的企业想法。为拓宽创新创业视野,高校还可结合本校专业设置、互联网经济、地方特色产业,开设“专业+、互联网+、地方+”等创业特色课程,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知识、成果与发展动态,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所在,及如何运用专业知识或自身优势开展实务操作。

营销进阶,主要是市场营销技能的提升。任何创业项目,都需要通过市场交易,才能获得盈利。能否打开市场,是对创业者最大的考验,也是创业项目是否可行的最终判定。从商经文化到营销策略,再到互联网营销;从人际沟通到商务洽谈,再到市场营销计划;逐步进阶的营销课程,配合相应的营销实践活动(比如:校园跳蚤市场、项目市场调查,营销活动策划、网络推广等),通过项目驱动、模拟实战、教学做一体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营销实战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建设,主要指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信息时代,创业商机一闪而逝。对于创业者来说,通过个人努力,去积攒、准备创业所需的所有资源,而后再去创业,已经不太现实。资源共享,团队创业已经是现代社会创业的最基本特征。但创业伙伴不是玩伴,创业团队也不是人数的拼凑。为此,团队建设课程须包含有:团队的构建(团队目标,资源,能力,岗位,职责,招募等),领导者素质,团队成员的合作关系与企业法律形态,团队的文化与制度,团队的管理与时间效能,创业者心态等内容。创业者通过学习,掌握团队沟通协作的技巧,并运用到创业实践项目中,从而真正理解团队管理的精髓,进而聚积起一支打天下的创业团队。

3.SYB创业培训

创业者起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创办企业。为规避风险,厘清创业思路,创业者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SYB创业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专门为小微创业者开发的一套标准化的创业教程。该教程自进入中国以来,对我国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创业,带来了很好的促进效果。近些年,其开始陆续进入高校,作为有意创业的毕业生离校前的一门创业必修课。该教程涵盖了创业者能力、创业项目、市场评估、团队建设、企业法律形态、企业法律责任、启动资金、利润成本计划、创业计划书、开办企业等十个方面内容,其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创业者做好创业前准备,制定出一份规范、可行的创业计划书。有了创业计划书,再结合当下的創业扶持政策,掌握一定的财税基础知识,创业者对创业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可以稳健地按计划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对创业者来说,就是其由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创业者的过程。创业者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获得创业知识外,更要获得对创业的体验感悟,从而实现知识到技能,技能到态度,态度到行为的转变。为此,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实施,必须依托实践活动和实践项目,让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具体措施有:

1.设立创新创业教研室

为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加强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衔接,加强教学质量管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必要设置创新创业教研室,有条件的高校还可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研室的主要职责: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技能训练、SYB创业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课程体系的建设;组织教学实施并落实教务管理;组建创业导师队伍,开展师资培训;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与课题研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指导等。

2.根据成人学习法则,尽可能采用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都是已成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课堂教学,须结合成人学习的四大法则,充分使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享、沙盘游戏、角色扮演、主题讲授、练习反馈等多种互动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3.统筹安排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在双创时代,大学校园里每年都有很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开展,如:校友返校交流活动、创新创业讲座、创业计划书大赛、校园跳蚤市场等。通常,这些活动由不同的部门举办,有的是团委,有的是就业指导中心,有的是教学系部,活动的举办时间要么是响应上级主管部门文件要求,要么是随机安排,活动与活动之间,活动与创业课程之间没有衔接,活动的效果有限。为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氛围,需要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统筹安排,使之与创业课程相配套。大致对应关系如下:

4.项目驱动,导师先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不同: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是互动参与式,对老师的授课能力要求高;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对老师的相关创业经验及创业指导能力要求很高;三是创新创业不是专业学科,没有科班专业的师资。从这几点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按照常规教学师资管理办法,很难调动创业老师的积极性。为此,需结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不同实施阶段的主要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以便充分调动创业老师的积极性。在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阶段,以理论授课为主,且针对的是全体学生,故可采取传统教学管理方式;在创新创业思维与技能训练阶段,更多是实践性教学活动,且针对的是创业意愿比较强烈的部分学生,学生需要的是“师傅带徒弟”模式,此阶段适合采用课题研究方式。即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动,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共同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市场调研、技术培训、实操训练、创业计划书制作、论文发表,最后参加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有开展学术研究、项目调研的动力,学生有项目实操及老师手把手辅导的机会,双方合力,教学目标会更容易实现;在SYB创业培训阶段,由于培训效果更多取决于培训的后续跟踪支持服务,此阶段适合采用“项目制管理”。即创业老师可参与SYB创业培训学员的创业实践项目,成为创业团队的成员之一,与学员一起推动创业项目的落地转化,最终成功创业。通过项目制管理,将创业导师变成了学员创业项目的种子轮投资者之一,创业导师也就成为了真正的创业者。

5.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满足创业实践活动的资源配套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需要多方社会资源的配套。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尤其是创业实践活动环节,至少需要三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在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阶段,学科专业建设类校企合作是专业与市场,专业与创业之间最好的桥梁。学生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举办的“行业、专业、职业系列讲座”,了解学科专业的最前沿知识与发展动态,了解行业、专业的最大市场需求,从而确立“专业+”、“优势+”的创业方向,提高未来创业成功率;在创新创业思维与技能训练阶段,市场营销类校企合作,可以提供真实的运营项目及营销实战技术的培训,能够让学员充分了解企业运作规则,并提升营销实战技能;在SYB创业培训阶段,基地共建类的校企合作,可以弥补高校在基地资质申报、创客活动组织、风险投资、项目孵化、创业政策运用等方面的不足,提升创业基地的专业化服务水平,降低大学生的创业难度,最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君,王敏. 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6:9-10

[2]郭雷振. 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5):28-29

[3]刘波. 高校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7:68-71

猜你喜欢

供给侧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