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拓印活动的开展

2018-03-16方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创作

【摘要】拓印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它是指使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或者自然界中多元化的材料蘸红、黄、蓝等水粉颜色进行想象与创作的玩色游戏。其色彩鲜艳、图案多样,又易于操作。深受幼儿喜欢。结合3―4岁的小班幼儿对于色彩感兴趣,喜欢涂鸦的特点。教师应该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通过拓印活动来满足小班幼儿创作的愿望,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萌发对美的想象和创造,弥补作画技巧的不足。

【关键词】拓印活动 小班幼儿 创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06-02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拓印活动开放了幼儿的双手,通过多样化的材料和颜料的结合,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在目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普遍存在将美术学习当作是一种技能的训练,临摹则是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活动中,为了便于整理和收拾,提供的材料单一,大多数为水彩笔。幼儿很少有接触颜料的机会。本文就环境创设、材料提供、组织手段和评价方式来阐述拓印活动的开展。

一、创设特色的环境,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通过对周围自然环境以及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欣赏和感受,激发幼儿自发的、个体化的表现与创造。

(一)展示各种作品,为幼儿提供欣赏的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教师布置活动室时要有目的有选择。拓印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拓印的作品。如名画,教师的范画、幼儿的优秀作品。让幼儿在美的环境中接受艺术熏陶,随时随地欣赏和体会美,陶冶情操,使幼儿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二)展示拓印的图示,让幼儿了解拓印的方法。

拓印与其他美术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拘泥于画笔的束缚,幼儿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自由的美术创作。比如有玩具拓印、水果拓印、手指点画、手掌印画等等。小班幼儿刚刚接触拓印活动。教师可以将拓印活动所需的材料及方法使用图示的形式展示。让幼儿直观的了解拓印玩法的多样性,为幼儿的创作铺垫。

(三)材料呈现方式多样、美观,易于取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拓印活动依托各种材料,我们提供了各种玩具模型、水果、奶瓶、刷子、盖子、颜料。有的放在篮子里,有的挂在洞洞板上,方便幼儿使用。在材料呈现上,我们还有意识的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如:在树叶拓印中,我们创设了秋天的背景,将幼儿的拓印作品黏贴在秋天的背景中。幼儿拓印使用的叶子使用磁铁黏贴在树上、半空中,幼儿可以随时使用。

二、提供丰富、有层次的材料,激发幼儿想象。

不同的材料蕴含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激发幼儿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作。工具是幼儿拓印活动的重要载体。小班幼儿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材料提供上不但要丰富,而且还要具有层次性。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为幼儿的想象空间给于支持。如小三班的“美丽的花瓶”主要让幼儿使用各种材料在花瓶底图上拓印出各种颜色、形状的花。教师提供了购物袋底图、T桖底图、画框底图、扇子底图,纸箱底图。让幼儿感受颜料在不同材质上出现的不同效果。拓印工具更是多种多样,有正方形积木、雪花片、棉签、瓶盖、瓶子、玩具汽车、娃娃、芹菜、莲藕、杨桃、扭扭棒等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想象空间。

同时,我们在活动中也要根据幼儿能力的发展和兴趣爱好不断的增添和改变材料,使活动层层递进,幼儿的水平不断发展。如“手掌拓印”活动初期,我们提供了红、黄、绿颜料、纸,让幼儿使用自己的手来初步感知拓印的乐趣及色彩的变化。之后,我们增加了娃娃,让幼儿可以使用自己的手、娃娃的手来拓印,感受不同大小、颜色手掌形成的美感。最后,我们提供了排刷、水彩笔、手掌添画的范例,让幼儿尝试在自己的手掌拓印作品上添画。通过材料的不断调整,支持幼儿的不断探索和创作。

三、使用多元化的空间和方法,支持幼儿的创作。

拓印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充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拓印,让孩子们通过五彩缤纷的颜料,编制内心最美丽的画卷,独特的画笔,天马行空的手法,满足孩子们的表达欲望,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绘画手法。因此,在组织上也要考虑作画空间和方法的多元化。

(一)扩展作画空间。

经常更换作画地点能开拓幼儿的思维。生活本身就是一块大画布。拓印活动不必局限在一张小画纸上。如在我们幼儿园的艺术创想区里,高低不等的木桩,大大小小的水缸、轮胎、各色的油纸伞、家里的PVC水管、小花园的石子路都成为幼儿的画布。教师充分挖掘身边的环境,让幼儿大胆创作。

(二)将游戏和拓印活动相结合。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自发内心活动,表现为,是孩子们的纯洁神圣的活动的产物。”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艺术教育,充分考虑孩子的学习特点,把教学放在生活中。儿童艺术教育,尤其是涉及到教学的艺术技巧、技能,甚至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利于孩子的一些艺术的意识。在一次拓印教学中,我让幼儿穿上雨鞋听著音乐走在设计好的纸箱小路上,刚开始她们并不知道老师的意图,她们愉快的在“小路”上跑着、跳着。发现小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可爱的小脚印,这些脚印的颜色、花纹不一,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这样的活动立刻引起了一些好动幼儿的好奇心,他们开始探索脚印的秘密。寻找身边可以用来印画的工具、材料,她们找来了树叶、玩具等等工具开始新的创作。体验满满的成就感。

(三)将故事、音乐和拓印活动相结合。

在拓印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故事、音乐元素的运用。二者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它们能够拓展幼儿的创作思路。

例如,老师在组织孩子们拓印《我的花裙子》时,借用绘本和幼儿一起欣赏《我的花裙子》故事。让幼儿感受花裙子的色彩、花纹的美。为幼儿的创作做铺垫;在树叶拓印时,可以播放《落叶》一类的音乐,促进孩子们的思想活动,想象树叶飘落的景象,从而使印画中的树叶更加生动;在拓印添画《小动物》的时候,可以播放《小白兔》等熟悉的儿童歌谣,也能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四、巧用评价,保护幼儿的创作愿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儿童美术创作表达的是儿童眼中的世界,特别是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独特性。因此,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和尊重幼儿的想法。在对幼儿的拓印作品评价中,切记用成人的标准,使用“像不像”的评价方式。对于幼儿的创作教师要给于鼓励、肯定。尽量找出其进步的地方加以表扬,这种表扬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如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色彩的搭配,画面的布局及幼儿的想法。教师让幼儿在绘画中体验满足和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管理研究,2012(2)

[2]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张美洁.放飞梦想,体验快乐——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R].福建教育;2014年(4)

[4]《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9

作者简介:

方燕,幼儿园二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于福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