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思想、新组织、新媒介
——近年中国文艺评论状况探析

2018-03-16唐宏峰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艺

唐宏峰

一、新思想观念的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艺工作的论述,基于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现状,倡导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铸就文艺高峰、提高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等,构筑了一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科学体系,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引领全国艺术发展呈现新气象。

习近平文艺思想特别强调艺术理论及文艺评论的重要意义。习近平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发挥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要 “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 “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这些思想观念为文艺评论工作者坚持文艺评论的精神导向和理性准则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些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思想厘清了文艺评论的方向、标准、方法、意义与价值,为我国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和观念指引,使得文艺评论工作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评价准则。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开展各种活动、以多种方式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批评导向,以专业的知识和优秀的艺术感受力来评判作品,褒优贬劣,歌颂真善美,剜掉烂苹果,努力发挥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

二、新文艺评论组织平台的建设

在新的思想观念指引下,出现众多以文艺评论为主题的国家组织、社会团体和学术共同体等,各种文艺评论活动极为活跃。国家积极引领和倡导搭建各种文艺评论组织平台,聚集文艺评论专家,培育文艺评论人才,开展各项文艺评论活动,以正确的批评观念和态度引领和团结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进行广泛而富有实效的批评实践。五年来,国家在组织平台的搭建、评论队伍的团结和培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文艺评论 “国家队”的声音逐渐响亮。

2014年5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京成立,这是中国文联领导下第一个以文艺评论工作者为主体的协会。随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成立评论家协会,迄今已有27家省级评论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在文艺评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传统的学术型的文艺评论圈开始向有组织有体系的文艺评论队伍转化,中国文艺评论 “国家队”正在崛起。各级评论家协会通过举办理论座谈、作品研讨、人才培训、阵地建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文艺评论工作,加强行业引领,完善组织建设,增大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激浊扬清、引导文艺创作健康发展的作用。在学术研讨方面,形成了 “长安论坛”和 “西湖论坛”两大品牌。中国文艺 “长安论坛”已举办两次,第一届聚焦于 “文化自信:中华美学与当代表达”,第二届以 “中华文化传统与当代艺术语言创新”为主题。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 “西湖论坛”已举办三届,第一届议题为 “我们的戏剧——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第二届议题为 “戏剧的中国表达”,第三届议题为 “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除此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频繁组织各种重要作品研讨会,积极组织各方专家学者介入当代文艺评论,进行具体的深入的切实的批评实践,发挥文艺评论促进和提升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在人才聚拢和培育方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先后举办了三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分别探讨了 “中华美学精神”“当代文化思潮与艺术表达” “中国传统艺术境界与现代性呈现”等理论问题。此外还有,文化部艺术司举办的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 “全国青年舞蹈理论和评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 “文艺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北京文联举办的青年文艺评论家读书研讨班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各高校或文化部门联合成立了首批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吸引全国的文艺评论力量共同合作,开展了大量文艺评论活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开创了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已进行两届,分别评选出年度优秀评论著作和评论文章,为文艺评论工作者成长搭建了更多平台。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倡导下,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组建,文艺评论平台阵地建设进一步巩固,文艺评论矩阵日趋形成。2016年,该协会发布了 《中国文艺评论工作者自律公约》,倡导全国文艺评论工作者爱国为民、坚定立场、科学说理、敢于担当、继承创新、遵纪守法、德艺双馨。该评协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办中国文艺评论网和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围绕新文艺现象策划了许多专题,组织评论家参与在线批评,积极探索文艺评论与新媒介融合的有效方式。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为核心所组织的这些工作,意在聚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扩大队伍,容纳各种新生力量,注重培育青年评论家,团结各种网络新媒体的评论主体,以正确的观念指引文艺评论工作,确实起到了引领文艺评论工作健康蓬勃发展的作用。

五年来,我国文艺评论实践如火如荼,文艺评论界对重要文艺作品、现象、思潮发表了大量的分析与评价文章。总体说来,评论者做到了说真话、讲道理,营造了良好的文艺评论氛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积极投入文艺评论工作,主动介入社会现实,关注新的文艺创作,其讨论与批评多次形成文化热点现象,引发全社会关注。如电影 《老炮儿》引发的关于京味文化的思考、 《百鸟朝凤》引发的艺术电影的讨论、《战狼2》《芳华》等影片引起的各方讨论;电视 《人民的名义》 《白鹿原》引发的现实主义创作的价值的讨论;话剧 《蒋公的面子》引发的全国大讨论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化部门召开了数量众多的以文艺评论为主题的研讨会,如武汉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在武汉举办“数字化时代文艺评论的转型与创新”研讨会,在哲学、科学、艺术的多维视域中探讨应对方略;辽宁省文联举办 “媒介融合生态下文艺评论策略研究”学术研讨会,对 “文艺微评论”、媒介融合条件下文艺评论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探讨;“左翼文艺批评:历史经验与现实处境”第四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总结左翼文艺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在新时代重新认识左翼文艺批评的思路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艺术理论与批评在当代”学术研讨会,集中探讨艺术理论与批评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性价值问题。学术期刊和大报也积极组织评论话题研讨,如 《文艺报》与 《人民日报》文艺部年初联合召开 “弘扬现实主义精神”研讨会、《中国文艺评论》特别策划 “现实主义与当代中国文艺”以及 《当代》第6期青年作家现实主义创作专号,重新思考和彰显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成为集体呼声。各地青年沙龙性质的文艺批评活动日趋活跃,以其新锐性、现实性和在场性为当下的文艺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 “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 (如“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的研讨)、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的“青年文艺论坛”(如 “《芳华》——七八十年代的情感结构及其当代呈现”研讨)等,针对新出现的文艺现象和作品及时展开评论。这些沙龙活动主题鲜明、迅疾介入现实、分析与评判有力,对于推进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聚焦议题、达成共识

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引下,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初步达成了 “以人民为中心”“倡导现实主义” “不做市场奴隶” “说真话、讲道理”“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等一系列重要共识,研讨文化自信、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建构、文艺作品质量评价标准、媒介融合对文艺评论的多重影响、文艺评论的时代精神与当代价值、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学术宽容与自律等重要命题。

第一,深入研究和阐发中华美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一个新的重要命题,文艺理论评论界和创作界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认真梳理与深入讨论。首先,对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意义进行阐发。论者指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健康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为人类和谐安定贡献的东方智慧。”②仲呈祥:《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求是》2014第23期。论者还对 “中华美学精神”进行历史梳理与内涵阐发,总结从先秦、两汉、隋唐直至明清的中华古典美学思想与核心观念,提炼出“中华美学精神”的诸多特质。③陈望衡:《中华美学之魂——为中华美学释名》,《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9日。其次,研究者对现代中国美学精神进行深入探讨和重构,对朱光潜、宗白华、蔡元培、方东美等重要美学家进行再研究,重新发掘中国现代美学在中西古今之间创立的宝贵的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①王一川:《现代艺术理论中的 “中国艺术精神”》,《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学科版)》2016年第2期。最后,对文艺创作如何践行中华美学精神进行讨论,主张文艺工作者对在本土文化土壤中生长的美学精神要有深入的认识,要以植根于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审美方式,去观照、认识和描绘现实。②丁振海:《中华美学精神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人民日报》2015年3月24日。

第二,研究建立健全文艺作品的综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当代文艺作品纷繁复杂,相应的影视评论、美术书法评论、音乐舞蹈评论等领域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作品评价标准混乱,在某种程度上迷失在模糊的价值观、不准确的艺术感受力和种种涉及经济利益或文化资本的依附性评论中。对一种综合、科学、客观的文艺评价标准的研究成了近两年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一种包含着美学价值、思想价值和产业价值等在内的辩证综合的评价体系广受期待。在书法领域,由于评价标准混乱,急需建立一种作品质量评价共识。建立当代书法标准有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而不是设立某种清规戒律束缚书法前进的脚步。标准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要鼓励自由创造,鼓励各种风格流派的协同发展。③李一:《建立健全文艺作品的综合评价体系》,《光明日报》2015年11月16日。有机构开展题为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的课题研究,提出中国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征求意见稿,邀请众多专家进行民主讨论。④葛复昌:《浙江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课题研讨会实录》,《中国书法》2016年第18期。在网络文艺领域,评价标准的建立更显急迫,相关机构和专家对此展开热烈的研讨。⑤欧阳婷:《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1期。有学者认为 “传统的文学经典的评价体系与网络文艺的评级体系之间存在断裂”,应该建立一种融通传统经典和网络文艺的评价体系。⑥吴月玲:《融通传统经典和网络文艺的评价体系》,《中国艺术报》2016年1月15日。在美术批评领域,“批评的有效性”是第九届艺术批评家年会的主题,批评的有效性问题与批评的独立性、批评与市场和艺术家的关系、批评的泛化、批评立场的缺失等问题密切相关。不少理论家和批评家呼吁应该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美术批评活动。这个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的,而非固守某个恒定标准的,但是美术批评最基本的原则即它的独立性以及基本术语和概念的清晰性不能被忽视。

第三,增强文化自信,建立中国批评话语体系。文艺理论与评论界努力探求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艺术理论,归纳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建立一套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学术规范。当前我国文艺思想活跃,中西文艺理论交流频繁,但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身定力不足,文化自信缺乏,学术话语自主性不强,评价标准缺失等现象。单纯以西方文艺理论马首是瞻,以西方美学为标准思考中国文艺问题,套用西方话语解释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等现象还比较明显。因此,立足于中国艺术发展现状,扎根中国文化深厚土壤,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吸收借鉴世界艺术理论发展成果,探索构建中国艺术理论评论话语体系,努力壮大文艺理论和评论的中国学派,是有理想的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新时代的中国文艺评论,应继续秉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批判和关注社会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艺理论思想,积极吸纳西方文艺美学思想,形成独立而鲜明的体系架构。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实践中摆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艺理论在我国文论发展中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研究,使其重获生命力,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论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民间文艺理论为例,民间文艺理论发展始终伴随对西方理论的借鉴。近年来,在开掘基础理论和重读经典的同时,学者们致力于不断结合中国特点,试图将结构主义、表演理论、过渡礼仪等引自西方的学科理论进行深度的本土化。广大理论和评论工作者需要以中国艺术和美学精神为核心,进行理论化的提升,提炼中国自主的理论概念,建构具有中国当代主体性的话语系统。

四、新媒介的深刻影响

五年来,中国新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文艺评论在媒介融合时代机遇与问题并存。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艺 (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文艺形式)高速发展。网络视听节目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多的网络应用内容。网络剧的发展尤为突出。网络综艺大步发展,网络音乐平稳增长,互联网根本改变了传统的CD、唱片等歌曲发布与消费的模式,在线音乐早已成为主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审议通过的 《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 《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等政策的出台,推动网络文艺走向了 “善治”。《通知》明确提出坚持网台“同一标准” “同一尺度”的标准,把好政治关、价值关、审美关,实行统筹管理。这就对从2014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在不同场合提出的 “同一标准、同一尺度”的表述正式以文件予以明确,形成制度;并对2012年出台的 《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进一步修订完善,从内容、原则、导向、标准、处罚等全方位形成行业审核规范。在网络文学领域,《办法》将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的方法具体化,将其分为出版质量、传播能力、内容创新、制度建设、社会和文化影响五项,并对出现严重政治差错、社会影响恶劣、推介导向有严重问题的作品以及违反政治纪律和规矩的情况,实行 “一票否决”,明确评估结果的奖罚情形。

面对网络文艺发展现状,评论家展开各种深入研究。各大文艺类报刊纷纷组织评论专题。比如, 《红旗文稿》组织专题笔谈“网络文艺:如何引导、怎样把握”; 《中国社会科学报》用了较大版面推出特别策划“构建新时代清朗的网络文艺生态环境”,就网络文艺的创作与流通、网络治理与监管、网络文艺评论等话题展开理论探讨;《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推出了多篇探讨艺术与科技关系的论文。网络文艺理论评论繁荣发展的蓬勃之势正在形成。2017年,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召开。论坛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研讨网络文学创作传播发展的新成绩、新情况、新趋势,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论坛会议上提出,“文化品质”是网络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网站诞生之初,只是大家作为文学爱好者进行交流的小众平台,现在已是一个大众传播的公共空间。网络文学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风尚,同时也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决定了作品能走多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带来了过度追求资本和过度追求市场的后遗症。而针对网络文学的评论评析,对于保证和提升网络文学的质量水平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网络文学市场也具有潜在的引导作用。当下针对网络文学的评论亟待强化,因此论坛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学评论的呼声。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主办“网络文艺发展与新型智库建设”研讨会,成立了网络文艺智库专家委员会。智库以网络文艺评论为手段,致力于培养良好的网络文艺生态,净化美化网络文艺环境,推动网络文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 “西湖论坛”以 “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为主论坛,分设三个分论坛,探讨“IP培育与中国故事——网络文学的经典话”“内容产业的中国实践——网生内容的传统与现实”“网络产业的中国经验——网络平台与产业”等议题。论坛聚焦于全球化条件下网络文艺创作及网络文艺理论评论发展创新的话语体系,探寻网络文艺在 “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与会青年评论家立足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现状、时代机遇与责任,就推动繁荣我国网络文艺相关问题深入开展思想论辩,还面向全国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和工作者发出“西湖论坛”倡议书,彰显了当代青年文艺评论家的时代担当。

学者们指出,由于媒介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带来评论生态的全面变化,从评论的主体、评论的属性、传播的途径到文本的文体风格、评论的价值与效果等都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根本变化。媒介变迁日新月异,文艺受众很容易变成批评主体,批评主体更加多元化和大众化,文艺批评呈现全媒体整合、全民性参与的新态势,批评变得空前便捷和纷杂。文艺评论在今天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数量的参与主体,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其标准和风格也日趋多元。但同时,网络文艺评论中鱼龙混杂,非理性、碎片化、娱乐化、标题党、话语暴力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在新媒体影评这一新媒体文艺评论的代表性领域,随着网络介质的发展,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当下最主要的影评发布媒介,出现了一些以发布电影深度评论为主的影评公众号,主要文章体现了其良好的趣味、丰富的知识、优秀的艺术感受力和极大的阅片量,对引导观影行为、丰富当代中国电影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单纯的内容提供者到独立的自媒体经营者,影评公众号在创造更为丰富与多样的迷影文化,但也将电影批评所包含的媒介属性前所未有地放大,这带来了种种隐忧,并在2016和2017年以 “恶意影评”和评分争议的文化事件暴露在业界、学界、管理机构和大众面前。以往,人们大多强调影评要独立于片方、独立于官方,但现在另一重更隐性的依附越来越凸显,即对媒介资本的依附。自微信公众号诞生以来,自媒体使得影评人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媒介主体性,他们从传统内容提供者慢慢变成复合的媒介经营者,必然要应从于媒介偏向,开始取媚用户、改变文风。首先,微信影评篇幅短小,常见犀利判断,却无法提供严谨的分析论证,停留在资讯性和介绍性的层次上。其次,过分地图像化,打断写作和阅读的连贯性,成为阻碍论述走向深入的屏障。最后,公众号文章塑造出一种突出的虚拟人格,形成一种戏谑化的油滑的娱乐文风。①此段论述参考了唐宏峰撰写的 《微信影评人与公众号文风》(《电影新作》2017年第2期)。

近年来,媒介的发展对文艺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电影方面尤其突出;同时,在戏剧评论方面也发生类似变化。“押沙龙在1966”“北小京看话剧”等网络剧评人以隐身的方式通过微博发布大量剧评,凭借专业的理论素养和戏剧艺术感受力,对上海和北京的话剧演出进行敏锐的分析和犀利的批评,打破了戏剧界一团和气、缺少真评论的局面,为戏剧评论带来勃勃生气。在当代艺术批评领域,也有大量展览评论、作品评论、画评等文字发布在各种新媒介上,评论主体被极大扩展,批评家、策展人、观众、美院学生、艺术行业从业者、爱好者等等都可以在各种自媒体上发布犀利的见解,并极易形成讨论、交流和争论。网络新媒介带来了新的评论模式,评论活动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向选择,形成评论与创作、评论与市场、评论与体制等多重关系的新状态。

媒介融合时代,改善网络文艺评论生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府监管,着力构建全方位的网络文艺监管系统。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相关配套规定正在制定,这是网络文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二是强化行业自律,引导互联网企业肩负起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三是提升作品格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艺创新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网络文艺评价体系,培养一批网络文艺评论人才,以清晰的标准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网络文艺的创作方向。五是创新网络文艺批评形式,倡导良好的批评风气,推动营造昂扬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文艺生态,帮助广大网民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雅情趣。

结 语

五年来,中国文艺评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与指引,来自国家和民间的大量的文艺评论组织平台的踊跃出现,来自网络新媒介的深刻作用。对于文艺评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评论在今天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数量参与主体,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批评为进步,中国文艺评论者谈论中国文艺,有一种荣辱与共的情感投入,民族共通感使得批评会有一种切肤之痛,而非无关自身的局外冷眼。真诚的赞美与痛彻的批判,激浊扬清,不正是一切批评的要义吗?在未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文艺评论将会有更充分、更丰富、更有意义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文艺
1942,文艺之春
文艺联合五月好书榜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古代文艺青年“晒图指南”
信封上的小文艺
□文艺范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任何不能让你赚到钱的文艺情结,都是黄赌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