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即美

2018-03-16丁云

现代苏州 2018年5期
关键词:玻璃珠香料玻璃

记者 丁云

【编者按】

每到跨年前后,苏州就有着大大小小各种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活动,七彩缤纷,欢欢乐乐,倒是极有过年的气氛。整座城市一点不孤单。选了近期的两场讲座部分内容做了整理。除了讲座本身内容丰富以外,还有好玩的地方。两场一点不相干的讲座竟有有趣的相似,比如艺术学者与文化学者同时都提到了鲁迅先生的学识;都提到人与人之间的传承自有妙不可言,那是文字记载永远无法取代的;都提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之有影响力。

亲授传承的生活之美

郑诗亮:孟老师是做明物研究这块。如果我们穿越到古代,有哪些时代是我们愿意回去的?我本人也比较喜欢晚明,对外很开放,同时物质上很富裕,又讲究精致生活。

猛会如果我们穿越到古代,哪些时代是我们愿意回去的?

孟晖:确实晚明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但我个人兴趣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我并不认为宋代比明代更富,但宋代有什么特别呢?中国当时技术先进,生产发达,贸易很强,大量香料通过海运进来,香料资源比较丰富。明代是很富,但世界香料资源已被人类浩劫得没有宋代丰富了,反而香文化没有宋代发达。这并不是文化倒退,而是物质上的一个很具体的原因。

在宋代,不光文人,包括宫廷,有教养的女性,甚至普通老百姓,香料消费与弹琴等都是一种文化修养。台北故宫藏了一件类似书法的作品,实际上是黄庭坚给朋友默写的一个香的方子,具体到哪种香几钱。他还说,这是我凭记忆写的,也许不准,回头我再给你核实一下。换句话说,当时很多士大夫的爱好之一是自己做香,且每人都有秘方。不是说其他时代的生活比宋代差,是说这种生活方式很有趣。

但古代配方留下来,工艺有时是师徒传,一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文字里记不下来的,所以也就没法说清,是不是就是那个东西。一方面,中国的绵延能力很强,很多工艺品、首饰等好多东西的制作技术还是留下来的。另一方面,中国工艺当然有自己的独特性,历史上也跟其他文明有着交流。有些文明没有像中国这样经过这么巨大的断裂,工艺反而在那儿留着。我到迪拜偶尔进了一家香店,发现卖得并不贵的小香料的配方,跟宋代一个常见的叫四和香只差一个配料,且形态又很像宋代的。它是用很便宜的所谓檀香木料,掺上香粉以后在玫瑰水里泡。比起日本的,反而那个地方的香料更像描写中的宋代香料,但你说完全一样吗?很难说。

超越时代的中国工艺

郑诗亮:古代女性很多对自己生活比较重视,比如首饰、服饰。请您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孟晖:中国人的工艺发达是很突出的。并不是中国中心主义或者贬低其他文明,中国文明时间很长、很早,农桑长期发展而来,人灵巧且爱动脑,工艺就很精细。今天回想起来是很惊人的。

在伊斯兰世界,大概14世纪写的《世界史》虽然有些东西不可信,但同时又记载了很重要的资料。它对中国的工艺水平赞不绝口,那个时期大致相当于宋代。

有汉唐一路发展下来的过程,到了宋代确实工艺水平很精细,也确实比较富。后来有些就不如宋代精致。比如福建出土的南宋皇帝墓,出土了当时女性用的脂粉粉饼,像今天的月饼一样做在小模子里面,上面有兰花、梅花等各种花。

中国古代首饰并不仅仅限于女性,每个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首饰,比如重阳节戴的首饰纹样上要有楼阁,当时讲究要登高,还有菊花开,要赏菊花。中秋时一定要兔子图案,耳环、簪子、衣服上都跟月亮有关,新年也有对应图案。

一个楼阁簪能把建筑抽象化,上面是三个中国古代重檐屋顶,同时又把三个屋顶做成菊花。你会以为是现代设计,因为它把建筑变成一个锥体。很多人喜欢宋代是有道理,宋代从美学角度、艺术角度、工艺角度都是很惊人的。

孟晖(左)与郑诗亮

楼阁簪

写首小诗发微博

郑诗亮:您是怎么样通过宋代的诗词和绘画来展开明物研究的?

孟晖:我们说生活即美,日常王道,确实从唐诗开始到宋词再到明清,古代文人对诗词的掌握跟说话一样。好多诗词就像今天发博客或者发朋友圈一样。日常很多小事一下就写首诗,好多就是个便条。

有一首诗词,说朋友给他送来海南香料,他表示答谢送了茶叶。我怎么重视你那个香料呢,拿到后我立刻检测了一下,先用茶水煮一下,还做成饮料尝了一下,确实很好。把整个过程用这首诗写下来。

他们从小写诗词,出口成章。有些诗就是今天早上起来心情很不好,下雨,但是朋友给我送了茶,我弄了一杯,心情就好了。像微博一样。这种无意留下了大量生活细节。八九百年甚至上千年后,生活方式变了,反而今天读那些便条或微博一样的诗,你读不懂了。要通过其他文献比如一些生活用书,互相佐证,包括通过出土文物重新读懂之后,一下子就变得生动了。

古人也是活生生的人,懂得享受生活。

郑诗亮:今天有一个词叫“猫奴”,陆游也是一个大猫奴,他写了很多诗讲他怎么养小猫,怎么爱小猫。黄庭坚也喜欢猫。

孟晖:顺着“猫奴”说,绘画在唐代就很惊人了,到了宋代,绘画不仅仅是中国文明的高峰,也是人类文明的高峰。13世纪中国绘画之发达,今天是不能想象的。举个例子,当时分科分得很细,有专门画猫的画家,而且靠卖猫画就能维生,那就说明有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不光有宫廷,不光有大贵族,是有一个比较富裕、又普遍的阶层都在买画。好多宋代猫绘画,留到了现在,非常生动。

了不起的中国人

郑诗亮:古人对生活多美的发现和发明是我们今天人难以想象的。其中有些,是过去我们根本不知道中国人也有这样的技术,特别了不起。

孟晖:1840年以后,中国落后所受的打击太大,西方文明全部进来。这种打击里头,人的技艺断裂很严重,大家要学新科学,中国原来的事情就不注意了,有了很多误会。“五四”有一个自我否定,说中国完全是封闭的。倒过来说,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中的细节?因为有时细节跟真相是联系在一起的。原来以为只是一个细节,最后发现它不是细节,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历史真相。

中国古代首饰

大家认为玻璃完全是从西方进来的,起源其实很难说清楚。但考古在战国时代墓里头发现了地中海当时生产的一种叫蜻蜓眼的玻璃珠。改革开放后,西方很多学者研究认为,中国人的模仿和再生能力是自古就有。历史上传说的“隋侯珠”很可能是模仿蜻蜓眼的玻璃珠。换句话说,隋国这个地方用一种技术模仿了外来玻璃珠。

蜻蜓眼

同时中国还受自身传统即道家影响。中国人重视玉,但“玉”当时很珍贵,很有限,所以在战国时就有非常漂亮的,彩色玻璃仿玉制品,从此形成中国的传统,一做玻璃就要模仿玉。

直到康熙乾隆时代,传教士把欧洲玻璃技术引进来,做了很多漂亮的玻璃器,也做了很多不透明的玻璃器,特别漂亮。这个背景也有助于阅读《红楼梦》。比如起名叫“温杜里拿”,大家都叫不起来,就叫“金星玻璃”,还嫌坳口,干脆叫“玻璃”。“温杜里拿”是意大利词汇“偶然”的意思,说是偶然发现的,一种金褐色,闪着金星的玻璃,这是有文献的。《红楼梦》里玻璃碗、水晶缸都砸过,那是真砸,不是开玩笑。当时玻璃缸、水晶碗很贵,《红楼梦》通过这样是讲奢侈。

考古出土不断地震撼我们。前几年,一个西汉王陵里发现一整套玻璃做的不透明的仿玉玉器。玻璃器是中国本土传统,但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南北朝时引入了玻璃珠技术,结果从唐代一直到明清,都兴挂玻璃珠帘,所以当唐诗和宋词里讲珠帘的时候,它是玻璃珠珠帘,不是真的珍珠珠帘。

日常中的西域影响

郑诗亮:中国古代没有我们想象得封闭,保守,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西域文明是怎么影响到我们中国古代艺术的?

孟晖:古人比我们有耐心。现在老攻击汉武帝说“穷兵黩武”,我特别不赞成,他打西域和打南方是很重要的。丝绸之路之前是存在的,他通过武力推进后,状态马上就不一样了。

仔细看汉代文学,到东汉,贵族生活一下子不一样了,因为丝绸之路两边走,海上贸易走广州,影响到生活,继而影响到文学。所以鲁迅先生会注意六朝魏晋的志怪小说,因为是有进口东西了,里面写的很多物质生活跟之前就不一样。

其实从汉代开始,西域只是丝绸之路中间一段。到宋代之后,印度洋贸易的海船一直走到广州。当时伊斯兰世界掌握了玫瑰香水,包括蒸馏技术和种植特别香的玫瑰花,农业技术很发达。所以宋代很重要的进口品是玫瑰香水。好多人以为香水是近代从欧洲进来,其实不是。

中国人有自己用香的传统,是用来做盒香。宋词里老讲“香”,一首没有写香料的宋词,“香”很可能是玫瑰香水的味道。

元代时,烧酒技术也从伊斯兰传过来的。中国历史上虽有玉,但不太出宝石,所以有不断从国外进口宝石的传统。学者孙来辰对明代评价很高,提出一个概念叫“宝石世纪”,认为明朝向东南亚影响力扩张,同时从东南亚进口各种各样的宝石。

还有,大家普遍认为清代就是“闭关锁国”,其实不是。清代十三行贸易非常发达。比如生产一种外销画,像明信片一样,很多外国水手可以很便宜地买一些外销画回去,表示我到中国了。中国人做生意是很灵活的。

今天中国人生活中很基本的桂花,原产不是在江浙一带,是在喜马拉雅山路,到南宋时,桂花几乎变成野生的了,桂花的流行跟南渡有关系,对于宋朝人来说,桂花非常清雅,有非常高级、新鲜的香味。像茉莉花原产波斯。中国人完全认为茉莉花是我们一部分,经过农业改良把原产波斯的完全变成中国人生活一部分。

劳费尔当年写过《中国伊朗编》,有一句话特别感人,意思是说,中国人对植物移植是充满了热情而且是很有能力的,什么样的植物都要引进、栽培,在农学上有很多很多成就。

郑诗亮:中国人也天生对生活的美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角度。

猜你喜欢

玻璃珠香料玻璃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玻璃珠去看海
玻璃珠去看海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玻璃珠“穿墙术”
香料之王
——香草传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重庆火锅香飘世界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