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
2018-03-15罗蓉
罗蓉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新课改明确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加之学科的逻辑性强,学生稍有不认真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一定阻碍。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乏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学习模式基本是“听讲+作业练习”,一些学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放弃,甚至产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小学生年龄偏小,但他们具有思维活跃的特征,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对学生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通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把数学知识很好地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而且也能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合理地应用独立思维,提升学习效果。
一、影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因素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小学生自身因素
一方面,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育成长期,无论是智力还是精力都是有待开发的,这决定了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工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不同小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他们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知也不同,对各学科教师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支持和配合程度差异很大。
(二)教师因素
大多数教师仍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小学生能力的主要依据,忽视了日常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参与。正因为如此,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听讲,跟着教师的节奏去收获新知识、能力和方法,而很少会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教育环境因素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以升学率为荣,家长以学生成绩为荣,因此学生的成绩和名次成了评价学生的法宝。小学生下午三、四点放学,等待他们的不是放松和娱乐,而是堆积如山的作业,速度慢的小学生做作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上上课的时间,小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有10多个小时。如此多的学习时间,对于精力和智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讲是疲于应付的,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除了有赖于整体教育环境和学生自身以外,主要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引导不足
如前所述,我国当前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安排日常教学,学时一般较紧,课堂上以教师教授知识点为主,学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课外,教师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安排训练内容或作业,最后给出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严重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思考的机会,在课外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相关内容的复习和练习,缺乏自主学习,导致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即使少数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然而也只是简单地放任自流,不会结合不同学生的数学功底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不同的思考问题,这最终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思考,要么思考能力跟不上,要么思考的问题过于简单。
(二)教学方法单一
讲授法和练习法是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许多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编写教案,然后按照教案分学时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最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作业练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导致课堂讨论学习氛围不活跃,学生参与不足,课堂学习完全跟着教师思路进行。一些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趣味教学法等,往往被束之高阁,学生个体的能力没有机会得到很好展现,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小學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一成不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有了明显变化,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独立思考能力便是新课改教学目标之一。一些数学教师只会沿用多年不变的教案,有的数学教师上课甚至直接不用看课本,每节课上什么内容都清清楚楚,该布置什么作业也信手拈来,靠的就是多年的经验。然而,这些数学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不会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不会把一些有趣的素材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因此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然而这并非代表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只有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和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足。可见,从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比较适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强化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为主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不同学生基础和实际设置教学内容,让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学习有所收获,因为过难或过易的教学内容,对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兴趣,也就发挥不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学生为主体,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参与进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等方式,营造互动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帮助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此外,教师还要引导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独立思考活动,针对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难度的思考问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能力水平进行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小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除了讲授法以外,教师还可以综合运用如下教学方法:第一,情景教学法。教师既可以创设生活情景,也可以创设学法情景和教法情景。例如,教授对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要买一本价值36元的书,不需要营业员找零,有几种方法?再如,在教授分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对正方形进行多次对折,同时思考分别是“几分之一”;再如,教授长度单位知识时,开始让学生用“厘米”进行测量,选择物体不断增长,让学生慢慢地认知到这个单位较小,再引入“米”这个单位,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了。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分组,尝试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相互组合,利用课堂学习讨论、课后集体复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中自主思考、拓宽思维,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自觉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学生一味听讲的被动局面,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逐渐喜欢数学学习、积极开展独立思考。
(三)完善课内外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进行规律教学,还要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开展多元化内容教学,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首先,将有趣的素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合。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点时,可努力搜集准备与课堂相关的素材,实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以此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数字游戏、折纸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字和图形等规律,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积极拓展数学课堂外问题的思考。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教师一般结合书本后的习题,或者配套单元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定量的练习。这种模式自然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点,做到熟能生巧,然后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说却是不够的,因为这些练习题目基本都是围绕书本知识点设计的,教师基本都讲到了。为此,教师应结合课本知识点,增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能主动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对社会生活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四、結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完善课内外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师才能更好地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有效的措施,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罗平县马街镇中心完小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