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鼓励多指导多服务多交流
2018-03-15李蕊
李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小学生阅读能力越丰富、越强,越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捷径,不需标新立异,应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慢慢培养。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渠道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完成“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内心深处就能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只有喜欢阅读,才能充分感受、体验阅读的快乐。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阅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如果说用“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之类的名言警句可以激励学生的话,那么老师鼓励的话语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们喜欢多鼓励,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多用热情鼓励的语言,不失时机地表扬小学生的阅读行为、肯定小学生阅读中的进步、赞美小学生获得的真实体验。当阅读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
二、多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质量,仅有阅读兴趣还不够,必须掌握一些适合小学生且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的方法很多,对小学生而言,应掌握下面几种阅读方法:
1.精读。精读就是对文章精细阅读,用心揣摩,透彻理解。通过逐字、逐词、逐句、逐段的阅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文章的蕴藏含义,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根据阅读的目标要求,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边阅读边思索。精读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精读的文章篇目不宜过多,而且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略读。相比于精读的字斟句酌,略读则是粗略快速地阅读。阅读时,不发声、不辨析、不转移视线,快速地完成全文的阅读。虽然阅读速度快,但要注意力集中,并能及时做出信息处理和消化。用少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取尽量多的知识,事半功倍,略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阅读方式。
3.浏览。浏览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但又和略读不同,可以扫描式浏览,也可以跳跃式浏览。扫描式浏览要求一目十行,迅速扫描,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录、结束语等;跳跃式浏览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或喜欢的部分,如读标题、图标、关键词等。见缝插针的浏览,也可能有“踏破铁鞋无觅处,来得全不费功夫”的意外收获,这就是开卷有益吧。
4.摘抄批注。學生在自由阅读中,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将自己喜欢或需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也可以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上记号、做出注释、写出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的警句格言、精彩的词语、优美的段落分门别类地存人自己的专用“仓库”,将会极大地丰富语言积累,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写读书笔记。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见仁见智总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及时地写下来,就是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这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是很好的练笔机会。如果学生读了同一本书后相互交流,效果更好。
虽粗略地划分这样几种阅读方法,但它们之间并非孤立的,而是交叉渗透。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但教师的指导也弥足珍贵,要尽可能地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总结。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
三、多服务,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越的阅读条件、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1.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有了图书室,教师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国家在均衡发展工作中要求,农村小学生生均图书拥有量应不少于27册,这就为小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保障。教师要制定借阅计划,规定借阅时间,提供推荐书目,为学生的借阅图书全方位服务。如果学校有电子图书的话,也可以对学生开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办好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的配备、更新会受一定条件的制约,而班级图书角则是学生阅读的有机补充。教师要积极倡导、动员学生,把自己或者家庭拥有的图书带到学校,存放在班级图书角中,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书籍。图书角就在教室里,学生自主管理借阅。学生饭前饭后、课间课余,随时借阅,随时归还,十分方便。
3.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小学生一天中在校时间长达七八个小时,除了上课,还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时间。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这些时间,见缝插针,以保障学生阅读。饭后上课前、自由活动、大课间、课外活动,甚至自习课,这都是学生阅读的好时机。如果不利用,这宝贵的资源将一去不再复返。教师还可以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书面练习,增加阅读内容,增强阅读训练,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四、多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与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沟通与交流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相同的年龄阶段、相同的心理特征,使小学生有接近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他们的沟通与交流往往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至能产生心灵的碰撞、爆发智慧的火花。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讨论会、报告会、辩论赛、擂台赛,为学生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教师不是局外人,不是旁观者,不仅要积极参与,直接和学生对话,还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关注学生阅读后的感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偏差,关键的时候更要指点迷津。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能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而且有的放矢,使自己的指导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是一个慢慢积累、沉淀、提高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不断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增强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提高了写作水平、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曹县孙老家镇民族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