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争抢玩具现象及教育策略的探讨
2018-03-15贺同华
贺同华
幼儿的天性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性格。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常因争抢玩具发生争执,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不良影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在幼儿之间发生玩具争抢时,也是老师家长教育的契机,家长老师要经过分析并采取多种方式来减少甚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美国心理学家Charlesworth等把幼儿的争抢行为视为对资源的竞争(Re-souFce Competition)。他们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而然资源竞争不可回避。对于孩子来说,玩具、食物、他人的关注等都可能是资源,其中玩具的争抢最为常见。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的争抢玩具现象大人们都觉得正常,其实这种现象应该受到重视,因为幼儿之间若争抢玩具不受到制止,有可能引发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成人必须通过教育来引导,一旦发生冲突行为,又没人引导,将会影响其社会性的发展。
一、对幼儿争抢玩具原因的初探
幼儿之间争抢玩具的原因是多样的,而且每个儿童身上的原因都不同。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幼儿为何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幼儿之间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1982年至2017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缺少与他人分享的体验以及缺少与兄弟姐妹生活的感受。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大部分家庭都住在单元楼里,减少孩子与外界接触,如跳绳、玩泥土等传统游戏逐渐被手机、电脑上花样繁多的电子游戏取代。这些都导致孩子们缺少同龄的好朋友,所以与他人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很可能出现情绪过激等行为。
2.家庭环境因素
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一般模式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围着一个小孩儿转,家庭教养方式都过分保护和溺爱,或者有的家庭由于某些原因对孩子很粗暴、冷漠。这些不当的教养方式,包括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过分溺爱、保护的孩子,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
3.教育机构因素
由于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本着赢利的目的,就会尽量减少开支,这就造成投放玩具数量不充足,种类不丰富,或者更换玩具的时间过长。长时间幼儿不再对玩具感兴趣,注意力会放到别的小朋友身上,便会看其他小朋友怎么玩,如果其他小朋友有新玩法,就会导致争抢玩具的发生。
再者教育机构一般师幼比都高于标准要求,因此教师任务繁重,很难照顾到每个幼儿,对于幼儿的细节想要关注到则更难,对于她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幼儿的安全。幼儿之间发生争抢玩具现象的概率很高,所以老师不会那么重视,老师解决的方法不是呵斥幼儿就是没收玩具,这样孩子不明白哪里做错了,恶性循环,争抢玩具的现象会不断发生。
4.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一样,争抢玩具现象主要发生在小班年龄阶段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大班幼儿之间发生玩具争抢的现象会越来越少,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已经到了一定阶段,而且倘若大班中班幼儿发生玩具争抢现象,他们会自己解决在某些事情上。
(二)主观原因
幼儿本身个性性格形成。因为各种因素影响,如有的幼儿形成比较横的性格,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上手抢。这种性格的孩子为了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平衡,看见喜欢的玩具或者想要得到更多的玩具,便去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二、幼儿争抢玩具可能造成的影响
由于幼儿年龄还小,认知情绪等没有发展完善,所以发生玩具争抢现象以后幼儿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行为,一旦发生冲突,幼儿之间会发生过激行为,这不仅会对幼儿有影响,还会对家长,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1.对幼儿造成的影响
幼儿之间发生争抢玩具现象时,有时候家长或者老师不注意,幼儿之间发生冲突,轻则发生擦伤,重则幼儿之间相互推搡,不小心造成骨折的情况也会发生,这样的话对幼儿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若一个幼儿长期抢别人的玩具而老师家长不去制止,这样以后在其他事情上也会去抢别人的东西,长期下来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不利的影响。
2.對家园之间的影响
幼儿之间由于争抢玩具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很心疼,所以难免会去找老师理论,这样家长对老师学校有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园合作。
三、针对幼儿争抢玩具提出的教育策略
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虽然会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有利的一面,家长及老师可以将幼儿争抢玩具可以作为教育契机,来教育幼儿,当然要用正确的方法。
1.要提供足够的玩具、游戏材料
如果提供给幼儿足够的玩具,幼儿在游戏时选择的机会就多了,这样通过自主选择,幼儿之间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就会减少。而且对于幼儿热衷的玩具,在投放的数量要多于其他的玩具,如果幼儿都想玩的话,将班内幼儿进行分组来玩玩具,也可以降低争抢玩具的发生。
2.教给幼儿适当的交往语言
幼儿之间争抢玩具一般发生在小班年龄阶段较多,而这一年龄阶段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而且即使一个幼儿想表达我想玩那个玩具,但是他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所以两个孩子就会抢起来。老师家长要通过绘本阅读、讲故事或者情境模拟等方式来教给幼儿说“我们可以一起玩么、我们来交换一下吧”这些友好交往的语言,让孩子掌握更好的方式方法。争抢玩具的矛盾为孩子创造了交往机会,教师和家长要善于用于这些机会,帮助幼儿学习在交往中消除矛盾。
3.发挥榜样作用
在游戏中,有些孩子会主动谦让其他孩子,教师要及时表扬这种行为,这样其他孩子想得到表扬,也会慢慢受影响,改变方式方法,就不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教师可以采取平行参与的方法来介入幼儿的游戏中,如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带自己一起玩,经过幼儿同意后加入他们的游戏行列,老师拿上玩具后要跟小朋友说,好玩的东西大家一起玩会更好玩,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久而久之,幼儿争抢玩具的冲动会淡化,分享的意识会增强。
4.制定适宜规则
在幼儿玩玩具时,教师要之制定一定的规则,而且在规则执行时要有监督,对于违反规则的要有一定的惩罚,这样规则制定的才有用。在规则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相关规则,长期下来,幼儿的控制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5.与其他活动融合
社会领域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而是融人语言、数学、科学等其他领域,并且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都可以得到体现。教师们要利用随机教育,在语言、科学、体育领域以及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帮助幼儿减少强制行为,学会使用协商、分享、轮流等,从中也可以习得一些社会规则,并且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6.转变观念培养幼儿竞争意识
国外研究者发现,适当占有资源可以帮助幼儿产生积极情绪,幼儿的自我评价以及在同伴中的地位都比较高,这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影响。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孔融让梨、王泰让枣的故事,鼓励人们懂得忍让。老师们可以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孩子们发生玩具争抢现象时,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让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通过竞争获得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让幼儿从小树立公平、公正、友好的行为习惯。
7.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合作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交流,交流多了,自然会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除此之外,教师要拓展与家长的交流渠道。家长要主动参与家园合作的活动,并且主动与老师交流,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面对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要不护短,勇于承认向对方道歉。家园共同合作来引导幼儿学会解决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幼儿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也会提高。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玩具自始至终陪伴着孩子,既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又是最好、最自然的教科书。玩玩具的过程中,虽然有可能发生争抢现象,但是其中隐含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家长和老师都可以以此作为教育契机,来教给幼儿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作者单位:临汾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