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培养模式探析

2018-03-15于洪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培养模式课程设计

于洪国

摘要: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需要进一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分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现状,探讨其应用型技术技能的培养模式,对于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170-02

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人才供需关系的深刻变化,面对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存在不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问题。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形式要求其实践教学必须要将课内和课外、院校内和院校外结合起来,同时将专业知识与实验、实践、实习等活动进行联系。[1]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关键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实现根本任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3]因此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实施现状,探讨其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的培养模式,对于保证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应用型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本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高等学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尤为重要的培养途径[4]。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将专业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的训练,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组织实施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培养模式及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人才质量培养要求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环节,轻设计环节。部分学生对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把课程设计作为理论课程的延续。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部分同学的文献调研能力不足,主动性不够,整个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承担主要任务。

2.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综合统筹不够。在课程设计题目选择方面,一方面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未统筹课程设计的时间、专业和基础等。另一方面课题设计的理论性强,应用型实践特征不足;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课程间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与关联考虑不足,因此不能充分地锻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达到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要求。

3.课程设计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过程监控,考核方式不够灵活。课程设计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难以适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要求,同时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客观上使得实施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课程设计期间缺少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有效跟踪和过程量化考核,只注重最后课程设计报告及最终结果的考核。

(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就业和考研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普通高校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往往关注各种就业信息,经常性地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和单位面试,因此不能保证毕业设计过程时间的连续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对学生考研的重视,以及学生对于更高层次教育的追求,很多学生会忙于研究生复试的准备,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的问题。

2.指导学生人数多,题目设置不够合理。随着本科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在毕业设计环节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因此指导学生的精力不足,同时又要兼顾教学与科研,因此难以做到统筹兼顾。另外,部分年轻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题目设置的应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难以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3.毕业设计缺乏过程监控力度、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过程监控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力度不够,毕业设计考核指标以及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与激励机制的不适应,也会致使学生形成对待毕业设计环节不够重视的问题。

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培养模式对策及建议

(一)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强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

高校要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措施让学生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划和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相应课程教学过程中,明确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以及与毕业设计环节的关系,使学生做到认知认同,积极参与,形成实施和组织管理的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氛围。

(二)课程设计的选题与毕业设计的选题以及实际工程统筹结合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适应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对人才实际需求的重要方式。专业实践教学是依托综合性的专业实践课程或问题而实施的教学形式[5],设计选题是影响学生实践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因此需要将课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关联部分统筹安排,从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出发,加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将工程或者毕业设计的不同部分作为不同课程设计的任务。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工程实际,了解课程设计在毕业设计环节的作用和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并进行有效系统整合,形成完整的毕业设计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系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增进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便于统筹安排各设计环节的内容与进度,形成设计所需知识体系间的融合和衔接。

(三)完善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过程监控

1.构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指导、监控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6]学校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特别是过程考核标准,构建过程指导、监控机制。一方面可以使指导教师明确职责,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指导和组织实施;另一方面,通过对设计过程的阶段性的检查以及量化考核,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2.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人才培养基金和激励制度。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制度,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其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项目,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将各类项目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强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把地方行业企业的需求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将课程设计的选题与毕业设计的选题以及工程实践统筹结合;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过程监控,有效实现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把办学思路转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可以全面提高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创新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正一.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14,(19).

[2]魏学良,曹旭东,李俊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大学生创新培养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

[3]纪洪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3,(23).

[4]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5]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

[6]刘珂珂.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2,(7).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培养模式课程设计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