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类APP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2018-03-15徐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教学

徐音

摘要: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使学生能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通过实施《国家學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看出,近些年大学生的体质虽有改善,但还是不容乐观,我国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呈增长趋势,而速度、耐力、力量等指标却有所下滑,慢性疾病、肥胖、近视等问题在青少年中有所增长。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上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且手机中的应用软件更是发展迅速。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对运动类APP进行分析,结合学校中关注的学生体质问题,分析得出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身体素质;APP;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268-03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活力满满、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是一个国家兴旺、社会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青少年的健康体质又关系着个人的幸福生活,关系着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并不是很可观。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上有增长,而在速度、耐力、力量等指标上有所下滑,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锻炼非常重要。大学生的体质问题并不是由单方面因素形成的,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学生的体质问题造成影响。学校方面:主要有体育师资问题、场地器材问题、升学压力、课业的繁重、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有没有优化的管理系统等问题。家庭方面:是否重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没有片面地追求高分数,他们要为青少年树立榜样,参与到锻炼中去,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学生的体力活动。社会方面:政府在执行与青少年身体素质有关的政策时有没有打折扣、青少年能不能有一个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在国家科技进步的同时,手机、电脑、电视、电梯的出现,给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学校中,课时安排较少,学生能够了解的体育知识非常有限,课外锻炼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缺乏运动的积极性,很难达到健身效果。另外,培养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意识,也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水平,能否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动力,调动学生兴趣,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质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所以在改善学生体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各个因素来制定可行的方案,阻止大学生体质下滑的现状。

二、关于运动类APP的解读

(一)运动类APP解释

手机软件,即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为APP,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用来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和个性化。

运动类的APP可以帮助记录运动的数据,可以用来指导健身,也有很多运动项目可供选择。主要常见的运动APP有Keep、NIKE跑步、咕咚、动动、悦动圈、每日瑜伽、Wake等,更有多种项目可供选择,如跑步、健美、瑜伽、骑行等。

(二)运动类APP的功能

1.健身指导功能。在进行室内、户外锻炼时用来计算距离,记录运动轨迹,实时更新及定位来测试运动者的身体基本指标,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记录功能。通过进行个人的身体素质测评,可以制定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运动计划。运动类APP还具有指导功能,可以跟着视频或者语音提示来进行锻炼,能够更加规范自己的动作,减少错误动作的练习。还有一种运动手环,具有连接手机的功能,可以测出心率情况、睡眠质量等,这样就可以测出来佩戴手环的人在运动状态下,是步行还是跑步,也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运动及消耗的卡路里情况。

2.运动知识的推广。一些运动类应用软件提供了多种健身方案,如针对大体重的运动者,或者膝关节受伤需要恢复的练习,针对每个身体部分进行的练习等。还根据对个人体质的测量,设置不同等级的训练方法,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锻炼内容、锻炼强度,还可通过基础的训练进行练习,慢慢地加强锻炼强度、丰富内容,进而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在运动结束后,有拉伸放松、按摩缓解疲劳的练习,以帮助身体更快恢复。运动类APP上还提供饮食方面的知识,以加强锻炼的效果。运动软件对于运动方案的设置,从运动前的热身,丰富的运动内容,到最后运动后的拉伸,是一套完整的练习计划。另外,软件中还有很多关于赛事信息的提醒,也满足了锻炼人群对体育的关注需求。

3.社交功能。绝大部分的运动类APP都具有社交功能,可以和体育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一些体育达人也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使用APP不仅可以记录自己每天的步数、卡路里消耗情况、公里数等一些数据,还可以进行分享,通过大家的关注,来督促自己的锻炼。软件也提供了排名的功能,通过排名来鼓励锻炼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健身。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进行练习,这些都可以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带来更多的动力与兴趣。

三、运动类APP对普通高校学生锻炼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行为,并朝向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通过一些中介机制影响学习的认知过程,是推动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大学生只有对体育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动机,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锻炼中去,才能实现体育的价值。而兴趣正是学习动机中的一种。学习兴趣就是大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喜欢,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不断进行学习,进而满足他们自己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求。青少年正处于对新兴事物具有强烈兴趣的年龄段。而运动类APP正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结构新颖,内容丰富,又便于使用,现在更多的人重视健身对人体的形象作用,重视自己的身体状态。运动类APP有各种的内容可以选择,有力量练习、核心的锻炼、有氧锻炼,更有瑜伽、骑行、球类运动项目的指导训练。还有不同等级、不同强度的训练,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目标。让锻炼者能够有信心、有兴趣地进行锻炼,在体育活动中增加学生的幸福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而能够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可以达到自己所设定的体育锻炼计划及目标;二是通过体育锻炼,认识到自己的体育能力是可以不断改变和提高的。通过感受体育中的进步,从而体验到成功带给学生的喜悦及幸福感。运动APP的不同项目,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的专门性练习,不会因为自身对体育不善长,而让学生认为自己不喜欢体育活动。

(二)不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以及师资的影响,提高锻炼的科学性

体育锻炼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培养成锻炼的习惯,一些学校的场地、器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一些运动类APP提供的锻炼方案中,不受场地的限制,比如瑜伽、核心力量锻炼,只需要一块瑜伽垫即可。而且这些健身软件还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项目,跟着视频进行练习。另外,运动类APP有专门针对一些身体情况制定的健身计划,如大体重、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锻炼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来进行不同等级的锻炼内容。

在体育课之外,除了固定的课外锻炼时间有教师进行指导,其余的时间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来进行体育锻炼的,如果锻炼的方式不科学,不仅不会达到健身的效果,还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健身软件中有专门的体质测试,可以通过此来判断自己的体质状况,从而对应地选择相应等级的锻炼。也能够根据此来设置自己的健身计划目标,软件会设置好相应的锻炼方案,循序渐进,不断增加锻炼强度与内容,让学生有信心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产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体育课中,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课中的技术内容,通过健身软件的应用,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丰富了课程的内容,让学生爱上体育。国家规定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中的体育课为一个半小时,除了一周一节课,学生自己不进行课外锻炼,是达不到国家对学生体质标准的要求的。在运用运动APP后,可改善这个问题,提高学生进行锻炼的次数,让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行为。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运动APP主要的锻炼方式有跑步、核心力量训练、瑜伽等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外,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给学生安排锻炼内容。也可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安排练习,加强身体各方面的素质。通过APP可以很好地显示学生锻炼的情况,也可以跟教师更方便地进行沟通交流,使锻炼更加科学合理。

(三)教学监督与评价的完善

在学校中,主要采用现场监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监督学生的锻炼情况,给学生进行指导练习,但是并不能兼顾每一位学生,老师也会比较辛苦。因此,可以采用运动APP來进行监督,方便老师看到学生的锻炼情况,如果学生有问题,老师也可以随时进行指导。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健身情况分享到朋友圈中,影响周围的同学来一起参与到锻炼中去。课代表统计本班同学的健身情况进行汇总,这样教师可以较为准确地看到学生的锻炼情况、实际能力,如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通过锻炼情况的汇总,对于期末考试成绩中平时成绩所占的分值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能够起到督促学生进行锻炼、提高自觉性的作用。

五、结论

(一)运动类APP在学生中的使用情况

运动类APP在高校中使用广泛,多数学生都有过使用运动类APP的经历,通过APP来辅助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类APP有很多种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软件的开发也是随着用户体验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发展的,一定会有更多的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加入到运动行列中。只有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兴趣,才能使锻炼更加有效。

(二)运动类APP具有丰富的功能

运动类APP具有健身指导功能,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情况进行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指导练习。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科学的锻炼,减少运动损伤。一些练习不需要特定的场地,进行徒手练习,让学生可以随时练习,提高自觉性。另外运动类的软件,还具有分享、运动知识的推广、社交等功能。软件的分享功能,可以给学生成就感、自信心,通过交流又可以扩大对体育知识的了解。

(三)运动类APP在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运动类软件的数据显示,教师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对学生实现监督指导的作用。根据学生完成体育锻炼的情况,为其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制定政策。在学期末进行评分时,学生平时锻炼的分数,能够更加客观全面,也能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练习。运动类软件的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符合使用者的专业化、系统化训练。大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合理设置运动目标。提升运动技能,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琪.APP手机健身软件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11(24):122-123.

[2]张欣欣,郭纯.高校课改中公体课的运动APP模式构建[J].中国武术·研究,2016,9(5):19-21.

[3]董良山,刘冰冰,吴颖杰.高校智慧校园体育移动应用开发的实践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华大sports”APP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6,4(4):28-31.

[4]王婷婷,谭艳妮,王昕.利用体育运动类APP科学合理改善大学生体质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5(15):6.

[5]李楠,王晓刚.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学生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6,7(7):25-29.

[6]于冬晓,刘宗超.运动类APP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4):116-119.

[7]刘传海,王清梅,钱俊伟.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14-120.

[8]吴若熙,王庆军.体育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18-22.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教学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