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打击乐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
2018-03-15杨裔卓
杨裔卓
摘要:我国关于幼儿园打击乐音乐活动游戏化深度的研究少之又少,能够应用在教学中的游戏化策略更是罕见,本文介绍了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打击乐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方向出发,从创设情境、自制自选自拟乐器、调动经验三个方面分别提出适合幼儿园打击乐音乐活动的游戏化策略。这些游戏化策略的实施,有利于将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游戏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刺激幼儿主动地投入到打击乐音乐活动中来。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打击乐;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221-03
一、引言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一般包括五种类型:歌唱、韵律、打击乐、欣赏和游戏,分别指向不同的音乐素养目标。国内目前对于幼儿园打击乐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有不少的优秀教师都已经对这一课题提出了思考,并且在实践中发现了打击乐音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活动中缺乏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策略,活动的趣味性不足,或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等。游戏化教学即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将“游戏形式”转变成能够让幼儿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游戏形态”,在教学过程中,游戏与教学互为目的与手段,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游戏性,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满足身心发展的各层次需要,并习得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简单来说,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愉快的活动。所以,幼儿园打击乐游戏化策略是采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胜心、爱美之心,吸引、刺激幼儿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手段。
二、创设情境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首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的趣味性越强,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越能发挥其能动性、想象力,大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幼儿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但课堂氛围的营造也不能只注重自由、愉快和轻松,要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创设情境,两者要相辅相成。
(一)故事情境
幼儿园里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很常见并且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音乐相对抽象,幼儿不能直接感受到,但是如果将故事情景和打击乐活动联系起来,故事作为准备和铺垫,幼儿就更容易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了。在选取作品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幼儿该年龄段的理解能力和欣赏的特点进行选择,音乐活动中选择的故事应该在情节上丰富有趣,角色、情节要简单明确。并且教师在平时要多观察班里的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要选择幼儿真正喜欢的人物或者动物和能使他们感动的作品,故事的角色要有很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些要素都影响着打击乐活动开展的趣味性,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效果。以大班的幼儿為例,节奏鲜明有特点的音乐是他们所喜爱的,大班幼儿可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态度去表现音乐。
例如《啤酒桶波尔卡》的活动中,音乐的节奏鲜明、有趣。小老鼠有活泼可爱的特点,如此故事中的小老鼠就成为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角色,这就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之后小老鼠数啤酒桶、跳舞和打开啤酒桶被发现的情节,使小老鼠的形象更加活泼可爱,这时教师顺势引入活动,故事就在音乐里,欣赏了音乐后,幼儿可选择乐器随着音乐进行伴奏。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幼儿平时经常玩的游戏,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将自己代入自己模仿的角色中,从角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动物的情境,教师带领小朋友们来到森林动物园,随着音乐舞动身体,边舞蹈边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这时教师戴上小鸡头饰让幼儿说出是哪个小动物,之后幼儿拍出|XX X|XX X|的节奏,教师再依次戴上小猫、小狗、小鸭的头饰,引导幼儿拍出节奏,之所以用这样的方法开展活动,也是抓住了幼儿喜爱小动物、想和小动物做游戏的愿望。
(三)闯关游戏
闯关的教学形式对于开始有竞争意识的大班幼儿趣味性是非常强的,在闯关游戏中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变强,能够促进幼儿一次次地去挑战。在“闯关”的过程中,幼儿为了实现目标,会自主地不断探索和实践,这能够保证教学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大班音乐活动:打击乐——玛丽波尔卡》
“超级玛丽”电玩游戏深受幼儿的喜欢,教师将游戏与音乐结合起来,设计出此次的活动,以闯关的形式激趣。教师先通过肢体游戏带领幼儿模仿各个角色的动作,让他们在肢体游戏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尝试之后活动分为以下四部分开展:
第一部分:教师出示图谱,图谱中的超级玛丽正在闯关。“小朋友们看一看我们的作战图上都有谁?”幼儿说出图谱中的角色,特别关注的是乌龟与其他角色的不同,教师作为指挥帮助幼儿熟悉和记忆角色的动作和节奏。经过进一步对音乐的感知后,幼儿总结出音乐整体的ABA的结构。
第二部分:师幼抓住游戏中角色的动作特点,创编A部分和B部分的动作,创编后在音乐中练习,体会动作和音乐的结合。
第三部分:完整的练习。幼儿进行闯关游戏,师幼再次欣赏音乐。教师将超级玛丽中胜利的声音加入到了音乐中来,幼儿通过努力渴望胜利,通过胜利的尾音辨别自己是否挑战成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第四部分:教师敲击大鼓和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完整的合奏。幼儿可交换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敲击节奏的变化。
(四)图谱展示
在《玛丽波尔卡》和《啤酒桶波尔卡》两个打击乐活动中,教师都通过创设图画情境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角色形象。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作为“小指挥”,其他幼儿看着图谱更加容易掌握节奏和音乐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打击乐的演奏和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三、自制自选自拟乐器
常规的打击乐乐器,幼儿熟悉后会没有一开始接触乐器的新鲜感,同时乐器的声音较为单一。在这种探索中材料的游戏化是幼儿很愿意去体验的,包括配器设计活动和自制乐器。幼儿在打击乐器时,能感受到不同乐器音色的特点,因此幼儿有能力也愿意自主地选择乐器,进行配器活动。而自制乐器应从实际出发,幼儿在生活中通过敲敲打打发现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材料,教师便可选取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在开展活动时,将自制的乐曲和音乐结构呼应起来,和故事角色、内容相匹配。
(一)幼儿自制的乐器
师幼首先一起欣赏“拔根芦柴花”的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特别注意节奏,让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节奏,边听音乐边自由地做动作。之后分别放三个部分的音乐让幼儿拍出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的节奏。教师出示幼儿熟悉的茶杯和自制的响筒、摇铃。幼儿听音乐用自己做的小乐器合奏和分奏这三段音乐。
(二)幼儿自选的乐器
《熊出没》的动画片很多幼儿都看过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进行取材,先选取一段《熊出没》的动画,待幼儿观看后,教师向幼儿提供之前准备的材料,启发幼儿自己选取材料为音乐伴奏,试一试哪种材料敲击起来和熊走路的声音相近?哪种铁质的材料通过怎么样的演奏可以表现出电锯锯树的声音呢?幼儿之间相互配合、感受音乐后进行想象创造、动手实践,最后交流讨论。
(三)幼儿“自己”是“乐器”
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把幼兒自己的身体看作是一个乐器,利用我们的手、脚来鼓掌,拍腿、拍肩膀、踏步都可以拍出节奏,发出声音。教师带领幼儿动起来也可以用跑与快跑、走与慢走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引导幼儿感受节奏的长短、快慢。例如:带领幼儿做跳格子的游戏,每个格子代表一个音符。幼儿本身活泼好动,教师引领幼儿进行这种无道具的游戏,通过幼儿自身的律动来进行演奏,锻炼了幼儿的协调能力。
《金蛇狂舞》是一首民族风的音乐,音乐可以营造一种喜庆、热闹的气氛。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赛龙舟》的游戏,幼儿分成两支龙船队(水龙队和火龙队)创编B段加油的动作。两个龙队来比赛,幼儿要为自己的龙队加油(每队创编一个加油动作),水龙队用“鼓掌”的手部律动加油,火龙队用“拍腿”的方式加油。大班的幼儿愿意参加竞赛性的活动,他们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这种活动的形式,也避免了单一说教,能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调动经验
在开展打击乐活动时,教师调动幼儿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并以幼儿前经验为基础,发展前经验并且引导幼儿建构新的经验。在打击乐活动的开展中要抓住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例如: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工作中的经验等,将幼儿熟悉的转化成为新颖的。教师要善于唤醒幼儿对于生活中的经验,启发幼儿将音乐和经验结合,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根据中国传统的节日,设计了《元宵灯会》的活动,师幼一起去看灯会,幼儿先观看“灯节”的视频,观察视频中都有什么样的花灯,幼儿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引导幼儿总结自己的前经验,为后续的活动做铺垫。在花灯的造型环节,教师播放音乐,幼儿随着音乐节奏摆出花灯的造型,也可以两名或三名幼儿一起合作,协商后共同摆出花灯的造型。灯会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促进幼儿快速地再现花灯造型,幼儿的经验就通过创造和想象得到了提升。同时合作也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有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
本文中提出的幼儿打击乐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即通过选择游戏化的素材,利用游戏化的材料和游戏化的手段,开展能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打击乐的音乐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寻找出恰当的、适合幼儿的游戏方式,将其和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幼儿对打击乐音乐活动的兴趣,挖掘幼儿的潜力,并且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感受打击乐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中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多淑芹.幼儿园游戏多元化的实施与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3.
[2]兰伟.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初探[J].内蒙古教育:C.2014.
[3]许卓娅.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1.
[4]林少玲.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