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探析

2018-03-15李颂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层党建高校大学生

李颂

摘要:高校基层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新情况和新任务,面对来自校园内部和校园外部的新挑战,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主动探索,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外部支撑,在实践中开创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211-02

一、引言

面对新时期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任务,2017年2月28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来指导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推动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实现“四个合格”的目标要求[1]。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必须面对新情况,迎接新挑战,分析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推进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落实和开展。

二、来自校园外部的新挑战

(一)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重大变革

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逐步迈入全球化轨道,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逐渐影响着中国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深刻而复杂。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中国大学生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完善和深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30多年的经济建设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随着社会结构转型、体制机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社会出现短暂的道德失范、价值迷失,都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校园文化和师生的价值观念。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凸显出了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征,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影响深刻的特点。一部智能手机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当前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很多极端思想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不断冲击和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移动互联网全方位地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交往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大学生以及学生党员每天接触“朋友圈”等移动网络自媒体平台,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错误的价值观念、极端的思想倾向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他们。

三、来自校园内部的新挑战

(一)完全学分制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和弹性学制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个性化的课表,有不同的课程安排和学习进度。传统的班级逐步淡化、解体、消失,同一专业和班级的学生不再和过去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地点上课,这就给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建立起来的党支部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同一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学生党员之间缺乏交流和认识,党支部的集体观念淡化,战斗堡垒作用被削弱,甚至连支部大会、民主生活会、支部集体学习会的正常开展都出现困难。

(二)就业与升学的新变化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功利化,由于学生党员在就业市场上比较受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的青睐,他们抱着提高就业资本的目的入党,以谋求更好的就业为入党出发点。另一方面,学生党员普遍重视学习专业技能,而轻视思想政治的学习,理想信念淡薄,党性修养不强。

四、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一)创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模式

一方面,树立新的学生党员发展理念,坚持“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早实践、早监督”的工作思路。在新生入学初期,根据新生档案对学生高中时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新生军训、个别谈心等方式对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尽早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候选人,开展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提早树立起端正的入党动机。与此同时,对重点发展对象,应尽早布置一定的工作任务,比如义务劳动、爱心敬老等,在实践中进行党性修养锻炼,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创新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要求。首先,创新入党动机考察机制,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读其心的方式考察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结合定期思想汇报、民主评议、日常表现等,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回访。其次,将入党考试和入党答辩相结合,通过考试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入党答辩的形式了解发展对象的思想情况。答辩过程中安排非党员学生参加,提高民意测评的真实性,增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最后,创新学生党员发展公示机制。充分利用公告栏等传统的公示手段,积极打造网络公示新平台,建立网络公示栏、评议栏,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的移动互联网手段进行学生党员发展公示和评议。

(二)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模式

首先,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优化和提升学生党员教育效果。既要坚持党校集中教育、支部读书活动等集体教育学习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进行系统性集中教育;又要积极开展小范围座谈、个别谈话、自主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围绕社会热点开展主题鲜明的学习交流。小范围学习更容易操作,收获实效。

其次,入党前和入党后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必须建立健全持续教育长效机制,落实入党后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党员深入社会、服务群众,在实践中磨炼个人意志,培养奉献精神,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最后,发挥传统学生党员教育平台作用,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传统学生党员教育平台包括课堂、广播、校报、宣传栏、公寓、社团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主动占领移动互联网教育阵地,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移动互联网平台。

(三)创新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一方面,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员管理模式,积极实施量化管理。把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情况、学习生活表现、先进性发挥等在评价过程中较难进行客观操作的方面,通过数字的形式量化地表示出来,参照具体标准逐项打分,最后计算学生党员的综合分数和排名,并做好整理与记录工作,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党员的标准。党组织参考得分对学生党员奖励或者处罚。

另一方面,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要创新监督方法,完善监督机制,开展切实有效的学生党员监督管理。自上而下的指导性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群众性监督密切结合,实施双向监督机制,尤其要充分发挥党外群众的监督作用。普通学生与学生党员一起生活和学习,对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有直观的认识,要定期开展学生党员民主评议。

五、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外部支撑

(一)优化管理队伍,加强辅导员在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务实奉献、富有活力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构建高素质的基层学生党建队伍,首先辅导员必須是思想政治优秀、理想信念坚定的中共正式党员;其次,辅导员必须业务精湛,对党员发展和党内组织制度非常熟悉并且有很强的执行力;最后,辅导员必须善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精于开展指导教育工作。

(二)保障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建设资源供给

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学校及学院的领导和管理,从基础设施、活动资金等方面给予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以支持。一方面,提升基层学生党组织活动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独立的党员活动室以及专门的学生党建活动场地,建设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基层学生党建阵地。另一方面,增加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活动经费,使高校的各项资源适当地向基层学生党组织倾斜,调动各部门参与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保证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Z].2017-02-28.

[2]孙琰.浅析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41-42.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