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民办高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途径

2018-03-15刘元园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民办高校途径

刘元园

摘要:学分制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支持学生跨专业和跨学科选课,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已受到国家和高校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完全学分制改革途径和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课程全开放或半开放,开出足够数量的和高质量的课程,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和与其他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建立完善导师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和保证每个学分的含金量、增大教学资源利用率是民办高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108-04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计算机、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为了生存就必须与国际接轨、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培养素质全面的、具有创新理念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弹性学制、导师制、绩点制等为配套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由于其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等特点,近十年来受到我国高校的广泛关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2],因此实行完全学分制是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和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推进学分制改革,就必须对国内外大学、特别是民办大学的学分制改革的发生、发展、运行机制进行调查和分析,才能为民办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学分制发展现状

学分制最早始于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选课制度,作为教学管理制度首次出现于1872年美国哈佛大学[3],由于美国高校之间竞争激烈、学生独立性强、职业流动性大,高校为吸引生源就必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学分制教学,其中许多为民办高校,而且民办院校的发展也十分引人注目,美国名牌大学排行榜的前十名几乎都是民办高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目前美国大多数高校实行了完全学分制,已呈现程序化、系统化和成熟化的特点。美国学分制教学[4]重视基础宽厚,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对学生创新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通才教育和文理交叉,学生选课自由度较大,可跨专业和跨学科选课。欧洲为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打通教育体制,各国于1999年签属了博洛尼亚宣言,提出了统一的学分制管理体制,即学分累积和学分转换系统ECTS(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为欧盟高等教育走向统一和互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5]。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学分制为改良学分制,即学年学分制,与西方的完全学分制相比,选修课比例少,转专业、转系、转学控制严格,实质还是学年制[6]。为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发展需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将“完善和推进学分制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列为高校教学改革重点内容之一。2013年9月山东省7所高校进行了完全学分制改革试点。2014年9月湖北省高校“学分制收费”已扩至6所,2016年9月河北省出台普通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试行方案,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地质大学3所学校作为首批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高校,这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正逐步向完全学分制过渡。中国民办高校的起步虽然较晚,但为了自身生存发展,探索与国际接轨、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脚步却从没有停止,而且部分民办院校已经加入到学分制的教學改革中[7]。

三、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1.开出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分制以选课为基础,因此学校首先应开出数量充足的高质量的选修课[7],例如哈佛大学可开出课程可达20000多种,而我国可开出的课程只有几千种[8]。为此首先应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框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增加选修课比例,科学设置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强调学生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如哈佛大学规定:本科1、2年级学生除选修本系6门专业课外,必须从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通识课程中各选1门,还要从其他系的课程中任选3门[3]。我国江汉大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6学分跨专业(学科)课程[9]。其次向学生发放《选课说明》,除明确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总学分外,还要对每门选修课的选修要求、主要内容、考核方式、主讲教师进行介绍。

美国的学分制比较成熟和完善,其课程结构基本分四种[6]:第一为全开放选修学分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任何科目和老师进行授课;第二为半开放选修学分制,选修课比例在20%—40%之间;第三为分组选修学分或分模块选修;第四为主修加辅修,主修指本专业课程,辅修指通识课程和非本专业课程。总之美国高校学分制课程设置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例较高(约20%),二是注重基础教育和文科、理科和工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目前我国大部分民办学院师生比例较悬殊,建议采用课程:①全开放选修,即所有课程均可列为选修课[7];②半开放式选修,打通文科、理科和工科各专业之间的学科壁垒。

在管理上设置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课程的设置、审核、监控和管理,保证开设课程的质量。如对热门通识选修课可采用抽签制度缓解学生的抢课行为;对部分选课较为集中的课程,可通过设置课程组,限选其中的一门或者几门加以疏导;对有特殊基础要求或者专业限制的课程应限制或指定范围。同时还应建立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如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和学生测评的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听取学生和老师对开课的意见,按需开课。

2.建立和完善专业导师制。导师制是实行完全学分制的重要保证。学校要聘请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和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担任专业导师,指导学生选课,要特别关注低年级学生选课,因为他们对专业知识结构缺乏整体认识、对自身知识结构缺乏整体规划,课程选择比较随意,仅凭兴趣爱好或者难易程度选择,这必将导致所选课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8,10]。专业导师的职责是帮助每位学生了解学科专业、准确把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制订具体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激发学生潜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要设立专业导师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导师交流、研讨学分制实施后学生在课程选修、课程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向教务处和校级主管领导提出教学改革建议,同时学校还要努力提高专业导师的待遇,加强对专业导师的监管,督促导师尽职尽责地完成导师职责。

3.制定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保证每个学分的含金量。按学分收费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依据的收费制度。目前我国教育部还没有统一的学分制收费标准,各省市自治区都是按照自己的情况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的。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分制收费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11],其中专业学费又称专业注册学费,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专业特色、学科差异和市场需求情况而定,学分制学费与原学年制学费大致形成如下关系:原学年制学费=学分制学费=专业注册学费+学分学费,最终要保证“学分制收费不高于按学年制收费的总额”。专业注册学费按学年收取,在校学习时间越长,收费越多。在收费程序上大部分高校目前实行的是预收结算制,即先按学年学费预收,学年结束后,依据学生实际所修课程的学分据实结算,多退少补。

按学分收费,须保证每个学分的含金量,不让学生花钱修“低劣学分”。为此要严格教学管理,对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提到的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审核,对不能称为课程的技术讲座或学科专业介绍必须进行整合,否则将干扰课程质量和学分分值的确定。要依据课程的教学成本、重要性、难易程度、市场需求等信息确定各类课程学分分值,特别是实验课和实践课的分值,防止人为出现“便宜学分”。总之,按学分收费不但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还要考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师资情况下的学分收费标准。此外要成立收费咨询室,开通咨询电话,由专人负责向师生和家长解释、解决收费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选课系统是完成选课过程的重要平台。要保证选课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依托数字化校园网和外界互联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学分制相适应的高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11,12],确保教务人员排课信息和学生选课信息准确无误,否则会随着选课活动的加强,一会导致部分学生在选课高峰期无法选课,二会导致教务管理人员任务增大,如在排课、考务和学籍管理等问题上,不但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要考虑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班与行政班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应[11]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注册流程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管理、教材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学生收费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子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学生可以①查看自己课程的修读情况、课表、考试场地和时间、成绩和考勤等情况;②下载所有课程的课件、报考各类证书、对任教老师进行评估打分等内容;③详细查询本人缴费和欠费情况,实现个体化收费管理[12,13],为完全学分制改革提供保障。当然教学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权限查看学生选课交费情况、教学资源利用情况等内容。

5.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1)学生管理。在完全学年制条件下,学生以年级和班级为管理单位进行授课。在学分制条件下,出现了两种班级:一种是行政班,学生必修課程的学习和各项集体活动仍按行政班组织,其与以往班级基本相同;另一种是教学班,由选修相同课程的学生组成,是选修课实施教学和管理的单位。因此出现了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的协调管理问题。从较早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学校看,大多数学校保留了行政班的管理模式,因为它便于学生选课、学校收费管理、必修课教学和开展班团活动。(2)教师管理。学分制要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要求学生不但可以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任课教师,这就要求学校尽可能为每门选修课程安排2名以上教师同时开课,让学生有选择授课教师的自由,同时也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但是我国目前的教师队伍均是按学年制要求形成的,数量和结构上均不能满足学分制需求,也无法完全实现选择教师的目的[8],特别是民办院校。这就需要学校在选择教师方面要分步走,先对部分热门通识选修课实现两门教师同时开课,同时通过各种方法缓解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如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与其他院校合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各类进修与培训,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多媒体建设,引进和研制优秀课件,通过优秀课件弥补教师短缺问题,确保教学质量。

6.学分制下的教学资源管理。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因选修课数量的增加,将导致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如教室、实验室利用率增大的现象,这要求增大教学资源投入、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使教室规格多样化、加大教学资源共享,以缓解计算机、实验设备和各种学习场地不足和使用之间的矛盾。这里可以借鉴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大学[14]和上海大学的一些经验[15]。巴塞罗那大学为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设施,节约资源,将上课时间定为早上9点到晚上11点,没有午休和吃晚饭时间。再如上海大学[15]推出了全天连续排课,从早晨8∶00至晚上8∶35分,包括午饭和晚饭时间在内,供学生按自己的安排选课。计算机房、实验室和食堂等全天候开放,随时为学生服务,而其他高校一般每天只排6—8节课。这样不仅为学生提前毕业创造了条件,也等于将学校教育资源增加了一倍,这些都可以为民办院校的学分制改革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7.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學年制体制下,我国规定本科除医学院为5年制外,综合性大学和专门学院的本科修学年限必须为4年。实行学分制后,实行弹性学制,即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但允许学生在弹性的年限内(3—6年)自由选课修读,最短修读年限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为6年,允许学生对所选修课程选择全程听课、部分免听、免听或免修等方式完成学习,只要修满专业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和课程考核达到毕业规定绩点就可毕业。弹性学制的实施,为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的机会,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可以随时就业挣学费,有了学费后随时回校继续学习的机会,只要将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有效地缓解了一些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8.学分制下的重修和免修制度。实行学分制后,不再有留级和降级的概念,学校给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一次免费补考的机会。对补考仍不及格需要重修的学生,学校要按照不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即该课程的学分收取学费。在学年制收费中,这种费用是明令禁止的。免修是实行免修制度,学生对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已经修读过或者通过自学等途径确已掌握,可以申请免修和免听,学校对其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者可以免修并获得课程学分。

四、结束语

总之,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师管理、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学生管理、收费管理、招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在教学改革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落实都需要权威机构进行协调和决策,因此需要成立以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完全学分制改革提供组织保障,确保完全学分制改革顺利实施。此外,学分制教学改革应分步实施,先与本校实际相结合进行试点,对负面风险要有补偿措施,逐步积累经验,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德波.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及其管理体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人民日报,2010年7月30日.

[3]马赛,郝智秀.学分制在哈佛大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J].高教探索,2009,(1):70-75.

[4]别敦荣.论学分制的教育原理及实施的原则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3,(3):6-15.

[5]王文礼.欧洲学分制和终身学习[J].继续教育研究,2010,(6):51-53.

[6]郑延才.美日中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比较与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73-75.

[7]吕静宜.独立学院实施学分制的路径、机制与条件分析[J].高教探索,2013,(5):106-109.

[8]李晓杰.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分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吴瑰,陶俊.学分制跨专业跨学科课程选修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5,(11):68-70.

[10]陈健.英、美高校收费制度[J].教育旬刊,2013,(11)(中).

[11]李传霞,瞿娟.对高校学分制收费问题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58-61.

[12]姚军.我国普通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障碍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1,(1):84-85.

[13]陈军波.探析高校收费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4,240(22):155-156.

[14]张贯一.西班牙高等教育的实践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91-93.

[15]魏应彬,袁澍.高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浅析,琼州学院学报,2007,14(6):19-20.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民办高校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