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电路教学改革与实施

2018-03-15王莉刘楠嶓于心俊李艳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电路

王莉 刘楠嶓 于心俊 李艳贞

摘要:电路课程作为电专业学生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从教学课程大纲修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方面对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以期达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电路;成果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103-02

一、引言

2016年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缔约国,这意味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开始从国际高等教育的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也在积极进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满足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和毕业生专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是我院电类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教学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

电路课程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等电类专业的学生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程过渡时接触到的第一门核心专业课,在整个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本文围绕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在以学生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理解电路课程的内涵,探索研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二、电路课程理论教学改革

(一)课程大纲修订

以我校电类专业2016年开展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和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工作为契机,完全打破2014版培养方案中“课程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考试大纲”传统课程大纲以“教育输入”(教师教什么)的修订思路,按照“教育产出”(学生学到什么)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内容思路,对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

在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认真思考理解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标准,并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中。首先确立课程具体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思考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学生整体专业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哪些指标点起到支撑作用,课程的具体目标占所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为多少。在具体课程单元内容制定环节,需要思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各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可以支撑毕业要求的哪些指标点,即与工程认证要求的指标点对应。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突出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互动、合作、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网络资源为辅,结合自学和工程实践教学,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达到指标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以讲解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为主线,穿插主题讨论和专题汇报;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安排工程应用实例,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课题组深入总结电路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先后开展了多次慕课、微课在线开放课程视频设计制作、课程内容上线等专题讨论,完成电路课程网络学习空间远程教学系统建设。

网络学习空间远程教学系统采用“引领式在线学习”的设计理念,通过课程大纲、课程资源、作业、练习测试、课程答疑、讨论区等功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多元化的交互渠道,以微课为突破口,包含电路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宁定理、一阶电路全响应、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等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教学视频,结合电路课程大纲、课件、教案等多种教學资源,营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氛围和开放平台。在下学期开课前,所有上课的学生自动成为该课程的成员,不需自己添加,学生可在课外或宿舍通过电脑、手机登录网络学习空间来使用教学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创建电路课程后,所有教学资源均可发布于网站,课程资源访问权限可灵活设置为完全开放或仅限电路课程的学生访问。授课教师可以放置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主要分为文档(如字处理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档和纯文本文档等)、网站链接和可直接显示在网页中的简单文本文件。此外,可以方便地进入资源库进行选择并插入图片和Flash动画,并可即时上传图片到资源库中。发布作业时可灵活设置本次作业提交的开始时间、截止时间、提交方式、评分方式以及作业说明等;学生可在学生界面看到教师此次发布的作业并进行作业的完成和网上提交,教师在学生作业提交的截止日期后可进行作业批改评分工作。此外,授课教师随时向学生发布课程通知及课程要求。每次授课前要求学生自行上网下载课件进行课前预习、提出问题(基础知识或实际工程应用问题),教师可全程实时查看浏览人数及网上答疑。

通过学生网络课前自学、课堂精讲及课后答疑讨论组合的理论教学模式[2],不仅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了学生借助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及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还可更全面地掌握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能力和掌握的知识点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传授答疑,以保障所有学生不掉队,建立了班级学生学习效果闭环反馈系统。

三、电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非常重视电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将电路实验环节独立设课,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电路实验课程共开设基尔霍夫定律、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测定等验证性实验和受控源的实验研究、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提高等综合设计性实验12项,并对实验项目开设内容和类型进行讨论和调整,加大综合性设计性题目及开放型电路实验项目。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专业兴趣需求,开放项目的设置思路主要分为两种培养目标:一种为学生在大二参加大学生电子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竞赛项目做电路知识准备,主要培养独立设计创新能力;一种为目标考研的学生设置,加深学生对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和电路分析的掌握程度。

由于学校电路实验室数量有限,电气工程、自动化等电类专业学生达500余人,以往实验室的实验教师非常辛苦。为了保障学生认真保质保量地完成电路实验课程,教师严格把控预习、实验和实验总结三个环节,课题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1.将电路实验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学习空间,包括电路实验教学大纲、教学PPT以及实验教学项目视频等。不仅实验教师可把控学生课前实验项目预习环节、实验指导和学生电路开放实验项目预约工作,而且学生可同时与电路理论课程学习资源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学习相辅相成,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

2.电路实验室设备改造。课题组自行研发与目前电路实验台配套的电路实验平台,实验平台涵盖电类专业所有实验项目,学生上实验课时,可自行学号登录、选择实验项目开始实验,进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等实验环节的学习、实验数据录入、数据分析计算和现场自动评分等一系列标准实验课程训练和实验结果分析,克服传统电路实验室教师指导时间有限的问题,保证所有学生的实验课程学习质量和以所有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彻实施。

四、结语

电路课程作为电专业第一门专业课,又是考研课程,不仅承担着引导大一学生热爱专业和培养兴趣的责任,又担负着后续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和考研能力的基础电路知识学习的重任,因此电路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改革仍将不断持续,任重道远,课程组仍需继续认真学习和领悟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标准,真正做到教育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培养、以成果为导向的聚焦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以达到培养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峰,王昊.电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7,(1):68-71.

[2]许瑾,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7,(1)"77-78.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电路
电路的保护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