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舞蹈类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2018-03-15孟美蓉朱梦恬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舞蹈

孟美蓉 朱梦恬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江苏 无锡 214121)

当前高职院校进入了内涵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技术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共识。高职院校通过开设相关人文艺术课程、发展学生艺术社团等途径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拓展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舞蹈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因其独特的艺术感召力,相比其他的艺术形式,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增强体质、促进审美、培养人的气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学生社团对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社团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院校建立舞蹈类学生社团的必要性

1.1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一方面体现在高技能,另一方面体现在高素质。高素质主要表现为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社会适应性、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优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实现人才的高规格。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高职院校设立更多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加以实施。在诸多平台中,建立大学生舞蹈类学生社团显得很有必要,一方面舞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内在气质、锻炼意志力、保持乐观心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水平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舞蹈类学生社团所表现出来的教育功能与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特质不谋而合。

1.2 繁荣校园文化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大学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职能,承载着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阵地[2]。舞蹈类学生社团的建立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校园文化日趋多元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均充溢着各种文化元素,舞蹈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在校园文化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能有效活跃校园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化;二是通过舞蹈类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能充分发挥舞蹈类学生社团的文化传播功能,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促进校园舞蹈艺术教育的开展;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舞蹈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加强情感交流,获得更多的艺术熏陶和精神启迪,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推动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

1.3 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不仅要有突出的技术技能,还要具备发展的潜能,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教育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等非智力因素。就舞蹈来说,对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益处主要表现为:促进学生思维艺术、审美情趣的提升;促进学生行为艺术的提升;促进学生塑造健康体质,培养优美形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等多个方面[3]。总之,通过舞蹈艺术的熏陶,可以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发展的宽度与厚度。

2 高职院校建立舞蹈类学生社团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舞蹈类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本文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学院在校生数12 518人,学生社团有62个,注册人数8 200人,其中舞蹈类社团有4个,市级优秀社团1个,注册人数574人。

2.1 个别访谈

通过对学院团委分管学生社团工作的老师进行访谈,笔者掌握了校级舞蹈类学生社团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经数据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表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舞蹈类学生社团情况

(1)舞蹈类学生社团是该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校社团总数的6.5%,在册人数占社团成员注册总数的7%。学生参与学生社团人员广泛,参与率达到65.5%,社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舞蹈类学生社团注册数为574人,正常活动人数为249人,正常活动人数约占注册总人数的43.4%,舞蹈类学生社团人员流失严重。

(3)指导教师力量相对不足。1个社团无校内指导教师,2个社团无校外指导教师。

(4)社团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学校资助,学校对舞蹈类学生社团建设比较重视,近2年舞蹈社团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情况表明社团建设成效显著。

2.2 问卷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各社团的建设情况,笔者对部分社团成员开展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为社团成员,男生56人,女生44人,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人的基本信息,如所在社团、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状况、舞蹈基础等,以选择题方式呈现;第二部分为对社团运行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回答方式以选择为主,辅以问答。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学业任务加重,在社团中正常活动的人数急剧下降,社团人员逐年流失。

(2)高职院校舞蹈类学生社团成员的专业基础薄弱,无专业基础的人数达到33%,给教师的实践教学带来困难。

(3)学生加入舞蹈类学生社团的目的很明确,主要以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与社团教育的基本目标一致。

(4)目前社团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活动与专业学习时间冲突、同学之间专业基础差异大、教师水平不一、社团人员流动频繁、社团管理机制不健全、活动场地受限和经费不足等。

3 高职院校舞蹈类学生社团创新发展的举措

3.1 构建和谐社团文化

高职院校舞蹈类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构建和谐的社团文化,首先在社团内部要让以人为本、尊重社团每位成员的理念得到充分树立,人员流失大多是因为社团成员在社团内未得到尊重和认可;其次要健全社团内部的管理制度,做到凡事都有章可循,大家均按章办事,形成文明的社团制度文化;最后要通过正常化的活动组织、教师有效的引导、榜样示范等方式,实现活动留人、情感留人,促进社团凝聚力、向心力[4]。

3.2 实施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学生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向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和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契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强化基本功训练,做到量力而行,多进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注重排练作品的选择,让他们体会参与社团活动的价值,从而克服因社团成员基础不一、教师水平不高带来的教学困难。

3.3 注重社团发展平台建设

学生社团发展离不开经费、场地等基本条件的保障,高职院校要加强投入,为舞蹈类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基础条件。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中,社团间也要实现训练场地的共享,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同时,学校要为社团活动提供更多的成果展示平台,如通过文艺演出、舞蹈大赛、商业演出等形式,为广大社团成员展示训练成果,更大限度地激发其成就感,实现社团的良性发展。

3.4 建立社团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

每个社团的发展不是孤立的,社团与社团之间存在着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必然联系。就舞蹈类学生社团而言,每类舞蹈无论在其基本功、动作要领、表现形式、艺术感染力等方面都有其相通之处,所以社团的融合是实现舞蹈类社团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5]。高职院校要从舞蹈类学生社团的整体发展出发,通过建立良好的社团融合运行机制,采取学生社团之间交流、互动、融合等措施,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实现社团间的协同发展,从而解决因社团间融合发展不健全带来的长效机制构建问题。

[1] 刘笑艳.高职院校舞蹈社团发展的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99-100.

[2] 吴萍萍.高校舞蹈社团的现状及发展探究[J].职业,2015(26):50-51.

[3] 于大雪.探索高校舞蹈社团的实践与发展[J].教育艺术,2006(7):49-51.

[4] 李韵葳.新时期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教育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5(21):172-173.

[5] 杜娟.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3(11):226-227.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舞蹈
缤纷社团
学舞蹈的男孩子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我和舞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