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六个维度

2018-03-15陳驚天

21世纪 2018年3期
关键词:仲裁员仲裁机制

自1995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来,中国仲裁事业已经走过了23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仲裁成为经济领域内与诉讼并行的、独立的纠纷解决制度,仲裁机构体系得以重新构建,仲裁机构和人员的数量增长迅速,仲裁案件的数量和标的逐年攀升。不仅如此,在国际上,中国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在国际仲裁案件中的参与度迅速提高,中国国际仲裁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正不断扩大。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贸易投资迅猛增长,“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实施,中国仲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仲裁制度,提升仲裁公信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抓住机遇,把握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进一步提升我国仲裁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推动仲裁事业提升到新高度取得新发展。

一要提升服务大局意识。把仲裁工作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推进,对内要立足于党中央提出的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仲裁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强大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服务;对外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着眼于构建公正高效便利的“一带一路”纠纷解决机制,参与国际仲裁规则的制定,推动跨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整合,提升中国仲裁的国际竞争力,争取话语权和主导权,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

二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仲裁制度。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让我国仲裁制度的不足之处愈发凸显,很多体制机制还有需要完善的空间。接下来应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从我国现在发展所处的阶段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健全完善以仲裁法为主体的仲裁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仲裁行业自律性组织,健全实际操作的仲裁程序,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仲裁体系,服务于党中央提出的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的总体要求。

三要打造高素质的仲裁队伍。我国仲裁队伍虽然庞大,但整体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仲裁员主要是由仲裁机构各自培养聘任为主,缺乏社会培养机制,缺乏行业规范机制,缺乏自我发展通道,专业能力和视野都有待提升。今后要全方位加强仲裁员的职业素养教育,打造一支具备大局意识、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专业能力、公正品格的队伍,服务于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要完善仲裁的司法监督。我国仲裁的司法监督,在监督标准上内外有别,对于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给予区分,极易在国际上造成误读,认为中国仲裁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不足,从而冲击中国仲裁的国际竞争力,有损国家利益;在监督内容上实行实体监督,客观上浪费资源、影响效率,体现出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尚处在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未来应秉承支持仲裁发展的原则,以程序监督为原则,在充分考虑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以实体监督为例外。当然,同时要下大力度加强完善仲裁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大力度打击仲裁领域内的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为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

五要构建完整的中国仲裁理论体系。同仲裁机构的发展程度相比,我国仲裁理论的发展显得很不平衡,理论研究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仲裁实践的支撑比较薄弱。长远来看,要整合搭建具备规模的研究平台,把长时间以来仲裁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建设专门从事仲裁人才培养、仲裁教学及研究的教学科研团队,将仲裁作为专门学科进行推广,为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六要提高中国仲裁的国际化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仲裁的国际化水平面临重大挑战。对此,要进一步促进仲裁规则与国际接轨,及时制定不同的多层次的中国国际仲裁规则;培养国际化仲裁员,积极吸收优秀国际人才来强化仲裁员队伍的国际元素;不断提升国际仲裁裁决质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仲裁机构,打造国际仲裁的“中国名片”,为新时代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提升话语权、赢得主导权。

猜你喜欢

仲裁员仲裁机制
仲裁裁决如何作出?
对不属于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的仲裁申请如何处理?
紧急仲裁员制度效力问题探究
国际仲裁中紧急仲裁员程序研究
一种多通道共享读写SDRAM的仲裁方法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两岸四地间相互执行仲裁裁决:过去、现在及将来(上)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