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为“粗茶淡饭”

2018-03-15

新农村(浙江) 2018年2期
关键词:植物性偏食动物性

新春佳节将至,家人、好友聚会增多,家中老人把“粗茶淡饭”与健康挂钩,因而时常劝告年轻人多吃素。那么,何为“粗茶淡饭”呢?

1.“淡饭”实为素荤搭配

字面上,所谓“粗”指的是粗糙、简单。在我国茶文化中,“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口感苦涩,但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物质较多,有抗衰老、降血脂、调节血糖等作用。从健康角度看,适量的粗茶对身体是有益处的,而且更适合老年人饮用。“淡饭”则是因为古时盐比较匮乏,穷苦人家常常无盐下菜,所以称之为淡饭。

如今很多人把“淡饭”和粗粮、素食等同起来,其实是不全面的。“淡饭”既应该包括丰富的谷类食物和蔬菜,也包括脂肪含量低的鸡肉、鸭肉、鱼虾、瘦牛肉、羊肉等。所以,对“粗茶淡饭”的正确理解是以植物性食品为主,注意粗细粮搭配,并辅以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均衡膳食。饮食习惯要清淡,少油少盐,并适量饮茶。

2.长期吃素是一种偏食

人体每日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主食、蔬菜和水果。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奶、肉、蛋及豆制品,其中肉类尤其是红肉类可以提供丰富的优质动物蛋白、脂溶性维生素、铁和B族维生素。

选择长期素食,一方面会使摄入的蛋白质相对减少,长时间可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另一方面,长期吃素会增加缺铁性贫血的风险。铁的来源分为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的铁主要来自动物血、红肉及肝脏,是非常好吸收的,而植物性食品的铁的吸收率非常低。此外,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也是动物性食品,而胆固醇是制造性激素的基本原料,长期吃素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

因此,食素是一种偏食,长期偏食导致的任何一种营养素缺乏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老年人吃素,更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体重异常和肌肉衰减等问题,增加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处于生长期的幼儿和青少年,若长期摄入素食的比例过大,蛋白质及脂肪摄入不足,会增加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低下,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落后等风险。

3.晚餐可少吃绝不能不吃

现在有些人提倡不吃晚饭,这是绝对不值得效仿的。晚餐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尤其是血糖有问题的老年人,不吃晚餐会增加夜里低血糖的风险。

晚餐建议吃少量的主食。比如以粥、馄饨、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再适量选择以拌、蒸、煮、涮等方式烹饪的蔬菜,难以消化的肉类则尽量少吃。同时注意尽量不吃“宵夜”。因为,一方面,晚上10点之后人体各个器官逐渐进入休息期,肠胃功能减弱。此时摄入过多食物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可能导致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减退甚至衰退,从而增加肥胖和患胃肠道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的风险。另一方面,宵夜会使消化器官紧张工作,引起大脑皮层活跃,影响睡眠甚至诱发失眠。此外,晚饭吃得过饱或太晚,排钙高峰期就会延迟到睡眠时间,导致含钙较多的尿液长时间停留在膀胱、输尿管中,使尿液中的钙质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

因此,现在的“粗茶淡饭”与资源匮乏时代的“粗茶淡饭”并不相同。一言以蔽之,健康的“粗茶淡饭”,其核心是做到营养均衡,合理分配每餐摄入,以及适量的运动。

摘自科普中国网

猜你喜欢

植物性偏食动物性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植物性饮食或能让肠道更健康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摄入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或可降低中风风险
偏食
儿童挑食偏食影响心血管和血糖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危害与控制
家有偏食宝宝吃得挑、吃得慢,营养不均衡,怎么办?
谁最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