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公主岭区域发展空间一体化作用研究
2018-03-15,2
,2
(1.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2.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102)
1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发展战略逐渐从单一个体发展向区域整体发展转变,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进一步加强区域内城市间的合作与联系,打破区域间限制壁垒,使区域内的城市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协调互补,带动整体区域发展,并增加区域整体的竞争力,一些地理位置较接近、产业关联密切、交通可达性高的城市之间形成了“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模式[1]。
国外有关同城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走廊、都市带、都市圈等方面,并没有与我国同城化相对应的概念。1882年,西班牙学者马塔最早对城市内部走廊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建议将高效率的交通设施作为调整城市结构的依据[2]。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尔曼首先提出了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对美国东北海岸城市密集地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在随后出版的著作中介绍了大都市带的形成机制及其拥有的枢纽功能和“孵化器”功能[3]。19世纪后期,日本学者对都市圈结构与演变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进入20世纪以后,国外有关同城化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研究从城市层面逐步扩展到区域层面、国家层面。在一体化、空间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国外主要是对宏观上的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进行了研究,相比较而言,对城市间的这种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1957年,美国学者厄尔曼在前人对国家和区域间贸易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城市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条件为互补性、中介机会和可运输性[4]。20世纪90年代以后,克鲁格曼创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空间集聚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5]。
国内研究方面,刘君德、舒庆从行政区经济的角度看待和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并认为行政区是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堵看不见的墙[6];张颢瀚、张鸿雁在对长江三角洲的研究中认为协调联动机制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是产业结构、城市群体和发展战略三个方面的协调[7];王雯菲则认为,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政府合作机制,从互相之间的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关系[8]。2006年后,从“十二五”规划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都提到了在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新型城镇建设中将城市群作为一种发展形态。国内关于同城化、城市群的研究不断增加。桑秋等在研究中提出协调发展战略、消除行政壁垒和组织独立化等是沈阳和抚顺实现在空间、经济和制度上一体化的主要对策[9];李郇等基于都市治理理论,研究发现城市“共识”的建立是城市之间协调发展的核心[10]。基于长春—公主岭的区域发展关系,少数学者对其做了定性方面的研究,但缺少定量研究。
综上所述,国外对城市的同城化和一体化研究在深度和角度上与国内研究差异较大,即主要研究对象为发达国家城市,研究区域主要为大都市和国家层面。但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历史文化、资源配置、人口流动和交通发展等原因,也产生了如德国的柏林与勃兰登堡州、孟哈姆与奈克等类似同城化、一体化的案例,因此国外的相关研究仍然能为我国城市同城化、一体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11]。国内对两个城市之间的区域空间一体化研究主要运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忽视了定量分析的作用。本文借鉴前者的相关研究,以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春—公主岭的一体化发展问题。
2 长春市及公主岭市一体化发展现状
长春市为吉林省省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之一,全市总面积20565km2,总人口约779.3万人。公主岭市作为吉林省的省直管县,地理位置处在东辽河中游右岸、吉林省中西部,位于长春市的西南方向,全市总面积4027km2,全市人口约108.2266万人。本文选定的公主岭市主要研究区域见图1。
图1 公主岭市地理区位
2013年,公主岭市成为吉林省直管县试点城市之一,提出了融入长春市的发展战略,实现与长春市的“同城化”、“一体化”,建设长春—公主岭经济带。公主岭市与长春市的“一体化”不仅能促进公主岭市的进一步发展,更能为缓解长春市的人口与交通等压力做出贡献[12]。
目前,在长春市的辐射作用带动下,公主岭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为长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首先,空间和交通方面。公主岭市位于长春市的西南方向,而长春市的西南方向正是其联系外界的重要交通通道,在宏观区域发展上,公主岭是长平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长春市与公主岭市之间主要由四条大路相连,道路建设的总长度为82.5km,除富民大街已经全线通车外,东风大街长春段有3.6km到2018年年底竣工,硅谷大街公主岭段有1.3km到2017年年底完成,腾飞大街预计于2018年10月全线开通。其次,产业方面。长春市的汽车制造业(一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便利的交通与位置优势,公主岭市成为“一汽”的重要汽车零部件生产供给地。此外,由于大岭镇和范家屯镇的区位优势,政府有意将其打造成长春市的仓储及物流基地。目前,长春市大岭镇内汽车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28个,其中建成、在建和准备建设的项目25个,总投资36.3亿元。根据公主岭市政府预测,该园区建成后年均可实现税收1.9亿元、100万辆的年运输车辆和6500个就业岗位。此外,园区还有30个在谈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到140.5亿元。随着道路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大岭汽车物流园区已具备物流企业进驻条件,将带动公主岭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并成为长春汽车物流、农产品物流和大宗材料物流等物流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三,其他方面。由于长春市与公主岭市的住房价格、工作需求等因素,不少“一汽”员工选择公主岭市作为居住地。由此可见,长春市与公主岭市之间无论是在空间、产业方面还是在交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汽车产业与居住空间等互补性强。由于大岭镇和范家屯镇与长春市几乎相接的距离,两个城市间更是有一定的中介机会,其便利的可运输性,充分满足了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条件。
鉴于此,本文将从空间相互作用的角度,以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长春市、公主岭市及其22个乡镇进行引力测算,界定长春市对公主岭市的辐射范围,找出公主岭市受长春市辐射较强的城镇,并对长春—公主岭的一体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两座城市的更好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早在1957年,美国地理学家厄尔曼综合Ohlan B、Stouffer等人的观点,形成并提出了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他认为互补性、中介机会和可运输性是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4],空间相互作用是商品与资金、人口与劳动力、技术与信息等在区域间相互传输的过程。
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在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国外学者从物理学原理中获得启发,提出了丰富的理论模型,其中引力模型、重力模型、城市流模型、断裂点等在解决城市问题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3]。
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由物理学中的场强理论演化而来,该模型常被用来估算城市或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因此又叫经济联系强度模型[14]。公式为:
(1)
式中,E为两座城市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Pa为a城市的人口;Pb为b城市的人口;Va表示a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Vb表示b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Dab表示a、b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
断裂点理论:1931年赖利为了揭示商业中心的吸引范围与中心人口数量、中心距离的关系,根据不同商业中心的人口和数量来确定商业中心影响范围,提出了零售引力模型[15]。1949年康维斯对赖利的零售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断裂点理论。即一个城市对其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其规模成正比,而与两地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5]。具体公式表达为:
da=Dab/[1+(Pb/Pa)0.5]
(2)
式中,da为a城市与断裂点之间的距离;Dab表示a、b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Pb表示b城市的人口数量;Pa表示a城市的人口数量。杜鹏在对银川—吴忠空间相互作用研究中,考虑到了断裂点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认为人口不足以表示一个城市的规模,从第二、三产业功能来分析,比人口更具代表性[13]。因此,修改公式为:
da=Dab/[1+(Sb×Tb/Sa×Ta)0.5]
(3)
式中,Sb为b城市的第二产业产值;Tb为b城市的第三产业产值;Sa为a城市的第二产业产值;Ta为a城市的第三产业产值。本文借鉴杜鹏改进过的断裂点模型来计算长春市对公主岭市断裂点的位置,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来计算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从产业、距离多个方面综合分析长春—公主岭的一体化问题。
3.2 数据来源
由于东北地区数据的获取具有延迟性,本文大部分研究数据都是从2015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主岭市统计局中获取的。考虑到我国在GDP核算方面并没有农村GDP这一项,为了能综合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将从可获取的数据中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建筑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来表征农村GDP,其中刘房子街道和南崴子镇只有农业增加值一项。城市之间距离的选取为两城市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本文使用高德地图测距得到,具体见表1。
表1 长春—公主岭市区与各城镇距离情况(km)
(续表1)
城镇长春市市区公主岭市市区陶家屯镇38.231.7二十家子镇69.112.7永发乡34.536.1龙山满族乡77.122.8刘房子48.310.3南崴子89.235.9大榆树镇5527朝阳坡镇58.612.5秦家屯镇79.759.2十屋镇87.455.7八屋镇73.246毛城子镇82.258.3双龙镇56.945.6桑树台镇94.859.5玻璃城子镇93.670.1
4 结果与分析
4.1 计算结果
根据式(3)与长春—公主岭人口、GDP(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数据和长春—公主岭距离,通过计算得到长春市与公主岭市之间断裂点距离长春市54.16km,见图2。从图2可见,双城堡镇、怀德镇、范家屯镇、大岭镇、永发乡、黑林子镇、响水镇、陶家屯镇、刘房子街道、朝阳坡镇、大榆树镇、公主岭市市区都在长春市的辐射影响范围内,而一些位置较远的城镇如杨大城子镇、十屋镇、龙山乡等受长春市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2 长春市市区断裂点影响范围
根据式(1)与人口、GDP、距离等数据计算得出长春—公主岭一体化区域各市区与城镇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见图3。其中,长春市市区与公主岭市整体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较高,对公主岭市各乡镇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为中,与范家屯镇之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最强。公主岭市内近半区域受长春市市区的影响较深,一体化格局趋近成熟。
图3 长春—公主岭一体化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强度
4.2 结果分析
空间距离和交通建设是空间作用强度的基础:从长春市市区与公主岭市市区之间断裂点位置来看,虽然公主岭市约有1/2的城镇位于长春市市区断裂点覆盖范围以外,但公主岭市的一些主要城镇都在被影响范围内。范家屯镇位于公主岭市东南部,毗邻长春市,其距离长春市最近处仅2km。范家屯镇不仅是长春市一汽集团的重要零部件加工基地,还是长春市蔬菜与肉类重要的提供场所,且镇内有京哈铁路等穿过,在距离与交通上占尽优势,这些都足以说明长春市市区与范家屯镇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而位于公主岭市东部的大岭镇,同样为长春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农畜产品,由于与长春市和范家屯镇接壤,与其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也比较高,镇内有105省道和在建的长深高速穿过,有着良好的交通条件,与范家屯镇、响水镇同处于环长经济带上,有着成为长春市卫星镇的潜力。怀德镇距大岭镇20.5km,同处于105省道上,与黑林子镇、响水镇等为距长春市中间距离城镇,在交通条件上占据了一定优势,也是长春市西部向外延伸的必经之路。黑林子镇相对于其他城镇而言,并没有位于交通主干道上,距离相对偏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闭塞,所以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偏低。由于杨大城子镇、桑树台镇、玻璃城子镇、龙山乡等与长春市市区距离过远,在长春市断裂点影响范围之外,所以受长春市的辐射影响较小,空间相互作用也较弱。可见公主岭与长春的交通连接已趋于完善,而公主岭内部城镇间缺乏更加合理的交通网络,阻碍了一体化的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在长春市市区断裂点覆盖范围内的乡镇呈现出与长春市接壤的乡镇空间相互作用最强,不与长春市接壤而GDP高的乡镇次强特征。个别城镇如朝阳坡镇虽然位于长春辐射范围内,但由于发展基础较弱,与长春市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低于处在断裂点范围之外的乡镇。双龙镇与秦家屯镇虽然处于长春市市区断裂点影响范围之外,但其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略高于处于长春市市区断裂点影响范围内的朝阳坡镇、刘房子街道。究其原因:双龙镇农业与畜牧业发达,并利用优质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产品交易;秦家屯镇是公主岭市的产粮大镇,自然资源丰富,更有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等名胜古迹吸引外界游客。可见,公主岭市各乡镇的产业发展程度不均衡,无法基于自身特色和优势与其他乡镇甚至是长春实现合作与互补。
5 长春—公主岭一体化发展对策
长春市与公主岭市的区域空间一体化作用较显著,两市已具备同城化、一体化的基础,但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连接两市的基础,还是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的前提,只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才能引进更多的新型企业。其次,公主岭市的重点产业是工业,但仍要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一些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在第三产业方面应跟紧长春的步伐,协同发展。通过产业的高度协调发展,公主岭市才能切实在长春市的辐射带动下实现经济社会的进步。
长春和公主岭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虽然是产业因素主导的,但政策的协调性也不可忽视,因此本文从交通、产业和政府因素三个角度,结合长春市和公主岭市发展的现状与不足,为两市的一体化发展提出以下对策:①交通因素。城市间的交通主要受城市规模、所处地形和产业经济的影响,是各地区串联在一起的最直接条件,某些区域的发展会因交通不便而受到阻碍,导致难以与外界沟通,所以合理的交通网络是带动整个区域与外界的联系,增加内部互动的有效助力。同时,增强城镇特色,如黑林子镇以卡伦水库风景区、雅俗共赏的八岔沟梅花园等为依托,打造自身独特的品牌文化,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长春市市民的周末郊区游,并与周围其他城镇之间打造合理的交通路线,积极联系主干交通路线城镇与中心城市,将是增加这些城镇与外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有效途径。②产业因素。城镇的产业不仅受交通条件制约,城镇的产业结构还受到临近大城镇和大城市的影响与渗透,如大岭镇能充分认识自身定位,积极以交通和资源为优势,稳定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三产业,以农业、老年城、物流业为主,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与长春市进行产业互补,为自身谋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范家屯镇作为公主岭市次级中心之一,承接长春市的汽车制造产业,主要以长春市汽车零部件加工业、物流业、绿色农副产品为主,与大岭镇同样受长春市的影响,明确了自身的定位,找寻自身特色,以此为发展路线。可见,城镇发展定位需从自身特色与优势入手,既要与相邻发达地区形成产业互补,又要吸取对方产业优势,协同发展。③政策因素。如何建立不同城市之间融洽的共同发展目标与战略,打破区域壁垒,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发展,政策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由于区域间不同城市的行政区域划分不同,难以解决政府之间利益协调问题,这在无形之中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增添了障碍。一方面,由于公主岭市的范家屯镇和大岭镇与长春接壤、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较高,在长春市的带动下这些城镇的发展同时促进了长春市的产业发展,因此长春市为了更好地对这两个地区进行管理,希望将其纳入长春市的区域;而范家屯和大岭镇作为公主岭最发达的乡镇,将其纳入长春被认为会对公主岭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种矛盾体现了一体化过程中政策、利益不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自公主岭市成为省直管县以来,其发展战略一直想融入长春市,依靠长春市的产业影响与自身位置优势,推进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但由于长春市与公主岭市经济实力差距悬殊、行政级别差距较大,导致长春市对一体化发展关注程度不高,且没有透明的公开政策及规划。首先,公主岭市应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努力实现政策及利益协调;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规划,通过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来带动公众的积极性;第三,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应搭建合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以协调发展战略为统一目标的决策机构,为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只有放眼光于长远未来、合作共赢,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真正实现两个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本文通过对长春—公主岭一体化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测度研究,整理得出以下两点主要结论并提出建议:①长春市对公主岭市辐射影响已深入其腹地,两市的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公主岭市大部分城镇对长春市的依附性强,其中范家屯镇尤为突出。范家屯镇是公主岭市与长春市“一体化”完成度最高的区域,也是公主岭融入长春的重点。②本文的研究能为同城化、一体化的其他实践案例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及经验借鉴。首先,最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双方产业协作,以各自特色产业为发展基础,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其次,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形成完善产业链条;第三,政府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进行利益协调,建立统一的发展目标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6.2 不足与展望
本文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对长春—公主岭一体化趋势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肯定了交通、产业、政策因素对长春—公主岭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数据的可获取性和一些指标选取的合理性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相关数据的缺失,未能反应真实的一体化情况,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待建立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模型与指标体系。
[1]祖国,李诚固,张婧.公主岭—长春同城化:都市区中心—边缘型同城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12-214.
[2]黄馨. 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Jean Gottmann.Megalopolis: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n Seaboard[J].Economic Geography,1957,33(3)∶189-200.
[4]Ullman E L.American Commodity Flow[M].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57∶60-73.
[5]柴伟.吉林中部城市群整合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刘君德,舒庆.中国区域经济的新视角——行政区经济[J].改革与战略,1996,(5)∶1-4.
[7]张颢瀚,张鸿雁.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发展的战略选择[J].管理世界,1999,(4)∶213-214.
[8]王雯霏.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20(5)∶81-85.
[9]桑秋,张平宇,罗永峰,等.沈抚同城化的生成机制和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9,24(3)∶32-36.
[10]李郇,吴翊月出,吴蕊彤.同城化治理研究——以广佛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6,31(5)∶1-6.
[11]黄鑫昊.同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滕骥.公主岭—长春区域发展一体化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3]柳坤,申玉铭.国内外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1)∶73-83.
[14]杜鹏,王彦庚.银川—吴忠空间相互作用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3,(3)∶31-35.
[15]闫卫阳,秦耀辰,郭庆胜,等.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J].人文地理,2004,19(2)∶12-16.
[16]何胜,唐承丽,周国华.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4)∶46-53.
[17]鞠立新. 由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的创建——以长三角城市群跨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为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0,(52)∶20-28.
[18]关丽丽.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大都市区卫星城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7,28(1)∶19-25.
[19]高小真.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发展与应用[J].经济地理,1989,(4)∶251-255.
[20]侯贺平,刘艳芳,李纪伟,等.不同模型在镇域空间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与比较分析——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4,29(5)∶63-68,7.
[21]王姣娥,焦敬娟,金凤君.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4,69(12)∶1833-1846.
[22]王明苹,杨仕勇,王成新,等.高速公路对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