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

2018-03-15沃丽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脑梗死

沃丽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院康复医学科 江苏 南京 210012)

脑梗死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为典型的危险性病症,存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一旦发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极易产生肢体偏瘫症状,临床上,针对该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和关键,如何选择护理方案成为了关键所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极为显著[1]。本文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治疗的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6.33±3.25)岁,病程1~36个月,平均病程为(10.36±1.52)个月;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56.12±3.24)岁,病程1~37个月,平均病程为(10.71±1.5)个月.针对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脑梗死肢体偏瘫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给予安慰、健康宣教、鼓励、病情监护。

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措施为:(1)在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前,为患者讲解相关的护理措施和实施的意义,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身体承受能力,引导患者实施仰卧方面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四肢实施护理,操作为患肢抬高、上臂外旋、腕部、肘部运动等,在患者的患肢下面放好软枕,让患者的大腿外侧对患者实施最大程度的支撑。(2)引导患者进行侧卧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胸、腕关节、肘关节、下肢等,为患者实施关节运动和肢体屈伸运动等,在实施这些操作的过程中,为避免患者受伤,多采用枕头对相关部位进行支撑。(3)引导患者形成肢体功能锻炼,主要包括:手足协调、肢体伸展、躯干回旋等,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引导患者实施坐位训练,四肢协同训练,提升患者身体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依据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0分表示肢体运动功能极差,100分表示肢体运动功能非常好,评估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能力越强,反之,表示肢体能力越弱。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依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实施评估,总分100分,0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极差,100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力非常好,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越好,反之,表示生活越差[3]。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与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的干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干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干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s,分)

表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s,分)

项目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 54.33±3.36 85.05±1.43 52.66±3.37 84.28±1.65对照组(n=30) 54.66±3.71 72.33±2.15 52.35±3.96 73.34±2.56 t 0.4257 4.5378 0.5246 4.8426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脑梗死肢体偏瘫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也为典型的神经系统病症,该疾病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发病,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进而导致患者产生肢体偏瘫,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给予重点关注[4]。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发现,该疾病的产生多为患者脑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所形成的损伤,进而导致患者肌张力降低、肌肉控制力减弱,最终导致患者形成肢体偏瘫,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护理极为重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显效显著,同时,能提升中枢神经可塑性,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提供条件,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快速恢复,应用价值极高[5]。脑梗死肢体偏瘫的出现,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旦处理不善,会导致患者的患者的病情恶化,形成终身残疾或威胁生命安全,针对该疾病的治疗越早越好,治疗越早,患者的脑细胞坏死程度越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越低,因此,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非常的关键和重要,针对患者患病早期,脑细胞坏死程度较低,此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况,为患者制定身体康复运动计划,引导患者形成肢体运动,主要针对患者的患肢进行运动恢复,能加强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速度,因此,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用,本文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依据护理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值得优先选用。

综上所述,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效果,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优先选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1]张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210-211.

[2]孙爱华.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0):42-43.

[3]王静.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54-254.

[4]李娟,耿超,刁新新,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0):149-150.

[5]张敏.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淮海医药,2016,34(4):492-493.

[6]查天柱,陈思宇,唐素珍.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1):105-106.

[7]张谦,吴家满,卓缘圆,等.益肾通督针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J].吉林中医药,2014,34(10):1067-1070.

[8]焦云,蔡小凡,冯健青.重复经颅磁刺激并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认知功能的改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6(B12):25-25.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脑梗死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