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2018-03-15陈昕娟

广西农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培育农民

陈昕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南宁 53002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农业现代化及农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11月,农业部首次明确提出要培养职业农民,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2017农业部发布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要求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总量超过2000万人。

新型职业农民[1]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相较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其显著特点:是一种主动职业选择、以实现自己的事业成功为目标,具有“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特点,具体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创业创新型等四大类型,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人力支撑。本文就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和培育建议方面做简要综述。

1 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必要性

1.1 农村劳动力减少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步加大。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转移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收入差距的扩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进行转移[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1),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增加1.7%,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增加2.0%,外出务工人员17185万人、增加1.5%。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外流导致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出现空心化现象[3],村里仅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空置的新房,劳动力减少、“农民荒”导致大量田地荒芜,进而造成大量的农村零散粮食产出降低,严重威胁着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针对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利用空心村进行农村土地资源整合[4],利于职业农民发展规模化经营,发展集约化农业,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解决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问题。

1.2 城镇化对粮食的需要增加

我国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升至2017年的58.52%,城镇人口增加至81347万人(表2、表3),城市需要供养的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应压力随之增大。粮食安全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5],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会出现城市与粮食争地现象,对耕地保护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从而威胁粮食安全[6]。短期内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存在一定矛盾,粮食需求的增加亦会在长期内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7]。有限的土地如何供养更多的城市人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研发种养高产量品种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种植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产量,这就需要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建立集约化经营的大规模农场,达到增加单产、减少单产消耗的效果。

1.3 乡村振兴的需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战略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为切入点,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保障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成果,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表1 2011-2017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及增速

表2 2010年-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

表3 2005-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

2 国外职业农民教育的经验

舒尔茨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经济成长重要作用,农民自身的高水平知识和技能水平可大力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8]。德国颁布了10多部职业教育相关法律、通过多重立法明确教育范围、技术标准、参与成员权利与义务、考核制度、准入制度及管理机构等,以保证农民职业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9]。4H教育即 Head(头脑)、Heart(心智)、Health(健康)、Hand(实践),青少年在4H指导员的指导下组建俱乐部,以农业相关技术学习为作业内容,着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验,整个学习模式以体验、分享、加工、总结、应用五个环节为核心,是一种以“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展示”为显著特点的校外非正式农业教育[10]。美国通过对青少年的4H教育发展各类会员近600万[11]、毕业生2500万[12],培育了大量对农业热爱并熟悉的青少年,降低了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和非农化问题的威胁,农民年龄和来源结构保持了较强的活力。日本的职业农民培训则在完善政策法律、加强经费投入、健全培训部门、提升培训教育综合效应(实用性、体验式、“产教融合”)、塑造专业培训教育师资等方面下功夫,为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的教育基质和保障措施。[13]瑞典通过高等农业教育培养各级农业人才、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5.49%的可耕地面积、3.8%的农业人口是农作物单产和农产品自给率均位于欧洲前列,米、麦、肉类、糖、蔬菜的自给率均高于100%,肉类更高达351%农产品整体自给率达82%,较中国高10%以上。[14]

3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现有政策和法律给予新型职业农民的保障不足,农民缺乏对市场和自然环境的正确认知和应对能力;二、缺少对农产品价格保护,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三、缺乏对青少年在农业方面的职业引导,社会对农业的尊重程度较低。

对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源进行培训教学是当务之急,但是长期稳定的高素质人才供应来源则需要从政策法律、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和青少年兴趣培养等方面入手。

3.1 健全政策和法律

健全的政策和法律是职业农民教育的保障。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经历了2005年-2011年的酝酿和准备阶段及2012年至今的政策明确与发展阶段[15],新修订、自2013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四十八条对国家级、省级、县级等各级政府在农业教育上的投入提出了相关要求,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农业科技教育。2017年农业部颁布《“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2018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是当前农业职业教育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政府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同时,需要做好相关的政策及法律配套工作,规范职业培训标准、法律保障,明确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应尽的义务、行为的界限等。

3.2 高等农业院校培养

通过高等农业院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我国在大学、大专及职业院校均设立了农学相关专业,仅41所农林类大学每年约30万毕业生,但毕业后从事农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仅20%左右,地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中成为基层农技人员仅占2.89%[16],四大农业院校毕业生从事农业类工作的比例也不高(表4[17])。这就要求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对教学和生产的融合能力,做到懂生产、精技术、能实践,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库;另外一方面建立学生的职业兴趣并协助完成职业规划,能够顺利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表4 2015届农科类毕业生农林牧渔业就业情况

3.3 青少年兴趣培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但我国在中小学期间缺乏对学生在农事方面的兴趣的培养,大量的学生五谷不分、小麦与韭菜傻傻分不清,农事劳作更是不知所以然。要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的活力及素质,需要从源头开始努力、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农业的正确认知、兴趣及实践能力,在之后的考学和就业中自主选择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为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除了需要从健全法律、兴趣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还需要增强对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提高价格,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使得农民成为高收入群。只有具有辉煌发展前景的职业才能持续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培育农民
耕牛和农民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