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宿命式的悲剧
2018-03-14李双
摘 要:曹禺,中国现代话剧里程碑式人物,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家》等经典剧作,使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自他出现后,中国话剧界才开始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并与世界接轨。在话剧界,他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开端;在现代话剧史上,他则是“中国的莎士比亚”。对于社会来说,他的话剧反映现实抨击黑暗是警醒世人的警世钟。他的每部作品都堪称经典,我们可以从曹禺对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来看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及窥探特殊时代下泱泱大国的一隅。
关键词:悲剧;雷雨;繁漪
作者简介:李双(1993-),女,汉族,山东济宁人,辽宁大学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1
曹禺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既经典又有各自的特色,她们因各自的生活背景和家庭处境等等不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曹禺曾说:“对于戏剧及戏剧创作产生的志趣、感情,应当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1]
一、女性形象序列
曹禺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以下三类女性形象。一是:渴慕自由生活的反抗
型女性;二是:温柔和顺的传统型女性;三是:狡黠凶悍的人格残缺型女性。“曹禺看到反动统治的黑暗,共产党人英勇牺牲献身解放事业的精神,更使他心中升起反抗的热情。”[2]
首先,《雷雨》剧中的繁漪,是“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善于寻衅的活鬼”的女性形象,是噙着眼泪在狞笑的怪女人。周朴园的专制和周萍的抛弃,繁漪经受了两代人的践踏。从拒绝让周朴园给她看病开始,她内心反抗的力量奔腾着要冲破这牢笼,与周朴园当面交锋她也没有退让,反而是步步紧逼,一连串的发问让昔日无人敢惹的周朴园发起怵来,一味呵斥她上楼养病。可见这个女人身体里积蓄了多少骇人的反抗力量。繁漪不仅是《雷雨》中塑造的最“雷雨”的性格也是塑造最成功的女性。剧中繁漪不择手段地想要 留住周萍,她性格中的斗争性和反抗性体现出来,在与周朴园的一次次正面冲突中繁漪俨然从一个防御者变成了进攻者,她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撕毁了周朴园的庄严的外衣,以及周朴园拼尽力气想要保持的封建家长的尊严。她渴望“真真的 活着”,追求爱情。其次,《雷雨》中的慈母:鲁侍萍。如果说繁漪还幸运的受过新式教育,那么侍萍则是地道的仆人家的丫头。她是识字的,识得封建文化的那些教义,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 她,她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在落难的日子里,顽强的活着 ,靠自己的双手把孩子养大。在周公馆做工的她的少女时代,情窦初开的她遇上年轻气盛的少爷,固守的礼教也丢在了脑后。她时刻遵循着礼教,时刻又在受着礼教的残害,但又敢冲破礼教。作为母亲,她为着孩子嫁过两次,忍受着人间的一切辛酸和痛苦还和鲁贵那种厚颜无耻的奴才在一起生活。不公的命运她接受了,生活已经破落不堪,素衣简行的她依旧透着一股气质和韧劲。最后,曾思懿是自私专制的母亲也是一个阴毒狡诈的儿媳更是一个占有欲很强爱到心理变态的妻子。为了延续家庭留住丈夫她疯狂的算计,压制愫芳,逼迫丈夫,甚至连老公公曾皓也不放过,把老爷子的“最后的归宿”——那个漆了几十遍漆的棺材暗自賣给别人,以致老爷子气急身亡。在这个破落的大家庭,丈夫与她形同陌路她的指望不再是不中用的丈夫了,而是掌家的实权,她不允许别人占有她辛辛苦苦维护的这个家庭,为了这个家她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她常常为自己感到委屈觉得自己受了很大委屈,只有她才是这个家的“忠臣”,她为自己不甘心处处与愫芳针锋相对,表面做出一副伪善的样子,虚情假意、两面三刀,口头上接纳愫芳做二房,实际只是想用言语侮辱他们,让他们抬不起头来又不能摆脱一切在一起。通过她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弄虚作假的坏女人,而且全部封建主义的荒谬和残酷对中国妇女的迫害。
二、宿命式悲剧的相似
曹禺居中的女性形象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她们身上所共有的悲剧性。曹禺曾说:“在旧社会做女人是可怜的,女人从一而终,比男人好得多啊!哪怕现在,从一而终的还是女人。女人的社会地位也是低的。贫穷的妇女就不必说了,那就更苦了。”[3]无论是鲁侍萍、陈白露还是“雷雨”繁漪都有逃不过的宿命般的悲剧结局。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守在家庭还是像出走的愫芳一样,都脱离不了封建社会的轨迹,她们深埋在心底却又无法摆脱内心不断的控诉折磨,都将走向幻灭。尽管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尽是出自男性视角,但其形象的细腻和感情的拿捏是女性作家都望尘莫及的,真实地刻画出封建社会中挣扎的无助女性,揭示了她们无法改变的宿命式悲剧。生活对于她们而言更像是一个圈套,走进去容易,终其一生无法逃出。当她们意识到要寻找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后路,只能像无足鸟,一直飞,停下来的那一刻就是死去。
参考文献:
[1]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同田本相的谈话,悲剧精神[M].傅光明主编,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2]田本相.曹禺剧作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田本相、刘一军.曹禺访谈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