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邀请学生参与对话

2018-03-14孙建锋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垂柳倒影溪水

孙建锋

“等时机成熟再邀请吧。”“邀请还是不邀请呢?”等待和犹豫,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我从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教研,邀请学生参与对话。

前天,听一位教师试讲参赛课《溪边》之后,我邀请学生参与对话,和全体语文教师一起,为此课的教研打磨加持。

师:喜欢《溪边》这首儿童诗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它很美,有种动人的美。

师:美在哪里?

生:美在童年。

师:孙老师现在是童年吗?

生:不是。

师:但是,我的心里面有小孩啊。

生:我觉得每个人心里都会有小孩,有那种怀念童年的感觉。

师:孙老师也不例外。你从哪儿能看出来呢?

生:你的眼神、你的笑容泄露了你是个小孩子。

师:我的眼睛里、笑容里有小孩,我的心里有小孩。现在孙老师和谁坐在一起?

生:小孩。

师:你们和谁坐在一起?

生:小孩。

生:老小孩。

(笑声)

师:这个“老”加上双引号,我变成了小小孩,比你们还要小的小小孩。小小孩跟小孩玩,请多多关照!刚刚你们说这首诗美。写这首诗的人是个大人。他心里面也住着一个小孩。写诗的人心里住着小孩,和你们在一起的孙老师心里住着小孩。你们本身就是小孩。现在有几种小孩在一起玩?

生:三种小孩在一起玩。

一个真正成熟的对话者,是从懂得认识自我开始的。“我”与孩子对话,“我”还是个孩子吗?“我”哪里像个孩子?“你的眼神、你的笑容泄露了你是个小孩子。”当孩子破译“我”就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才有资格与之对话。孩子们真了不起,坐在他们面前的“我”身上有99%的信息,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关心、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我”的“微笑”与“眼神”。特别是眼神,那是具象化的灵魂。孩子的眼好“毒”啊!他们读懂了——“微笑”,纯真的微笑,是世界通用的对话语言;“眼神”,至善的眼神,是以心印心的对话神器。其实不啻这一次,每一次教学对话不都需要“微笑”和“眼神”吗?

师:三种小孩一起玩,开party,吃蛋糕。蛋糕就是《溪边》。要想吃得多一点儿,出手要快,思维的手要快。你们说这首诗写得很美,很动人。诗有隐匿之美。“美”都躲藏起来啦,请你寻找,哪怕找到一个词、一句话,都等于品尝到了蛋糕。

生:“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溪水清净的美,让我感动。

师:你们上课的老师亭亭玉立,长发披肩,如果她是溪边的那棵柳,该怎么梳妆?

生:她的长发就是柳枝。

师:大家就是溪水喽。

生:“柳梢”在我们的“心湖”上轻轻拂动!

(执教老师用头发演示梳妆)

师:垂柳依依,随风轻荡,你们的“心”——

生:好癢,好痒!

(笑声)

生:既然是“垂柳”,老师的腰再弯一点,发梢拂动得再慢一点,就更柔美了。

(执教老师再次演示梳妆)

师:摇曳生姿、婀娜多姿!美哉!美哉!

生:(情不自禁把自己当作垂柳,吟诵)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

生:“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我觉得大人们一般不会说“鱼儿”,“鱼儿”是那些天真的、童真的人说的。再说了大人们钓到鱼一般不会蹦跳着笑,只有小孩子才会激动得像刚钓上来的鱼,蹦得欢,笑得爽。

师:咱们一起连蹦带笑呢?

(师生边读边跳边笑)

对话教学就是这样,请不要走在孩子前面(预设好所有的答案),孩子可能不会跟随(因为脑袋长在自己的头上);请不要走在孩子的后面(放羊式教学),孩子可能不会引路;请走在孩子的身边,做孩子心灵的朋友。

师:如果《溪边》这首儿童诗,不编入我们语文书,你们会觉得少些什么?

生:童趣。

师:一个大人,怎么上课能让你们觉得有趣呢?我琢磨了好长时间,都没想出来。大家出出主意。

生:要幽默。比如说,我们都喜欢比较有趣而且能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大人,这样我们觉得跟他在一起玩就很有趣,跟他一起聊天感觉很舒服。

师:感觉我们今天一起聊天是舒服还是不舒服?

生:比较舒服,因为老师了解我们,能让我们随心所欲地讲出心里话。

生:每个大人心里面都有一个自己的童年,大人只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会感觉到特别有趣,然后就会想要再次回到自己的童年,再过一次童年生活。

师:老师虽然是大人,但能够无数次地回到童年,每一节课、每一时刻都能回到童年,是吗?

生:是的。

师:高!原来你们是神仙,能让我们老师返老还童,只要和你们在一起,每一节课就回归一次童年是吗?

生:是的。你想要回到童年,那么你就要了解孩子的心,读懂孩子的心,多与孩子交心。

师:哦,要多交流才能读懂心。看来我今天跟你交流一次可能不太够是吗?

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就算一次真正的心灵的沟通。

师:哦!说一次就算一次。

……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只要垂柳长在溪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枝干,而且它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月光浮动的时候,或者下雨的时候,垂柳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朦胧的,它是若有若无的。对话,犹如垂柳与倒影般“形” “影”相随。有时,教师是那棵垂柳,学生是水中的倒影。你说,到底溪边的垂柳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溪里的垂柳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常态的教研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面——“教师给予什么”,这就是溪边的垂柳那个层面,虽然触手可及它的枝干,但是却忽略了水里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学生需要什么”。“每个大人心里面都有一个自己的童年,大人只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会感觉到特别有趣,然后就会想要再次回到自己的童年,再过一次童年生活。” “你想要回到童年,那么你就要了解孩子的心,读懂孩子的心,多与孩子交心。”教研,邀请学生参与对话,只不过是在提醒我们:除了溪边的垂柳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地存在着,就是溪水里那垂柳的倒影。垂柳有多美,倒影就有多美!

学生缺席的教研,是教育智慧不足的教研。学生参与对话的教研,是在第一时间获取学习主体真实所需的有效教研。把孩子请过来,与教师平起平坐,大家一块儿与文本对话。我很享受这种既有诗人妙悟,又有匠人一技之长,简单而不简约的对话。我很珍惜对话中那些向我坦露自己内心的孩子,每一次坦露都相当于邀请我做了一次他心灵的客人。我不仅珍惜,而且卖力——试图从所有的控制,从所有的放逐,从所有的功利旗帜,从所有的应试屠刀下,夺回孩子也夺回自己,把孩子连同自己一起带向救赎与自我救赎、解放与自我解放的境地!教研,邀请学生参与对话,假若“等待和犹豫”,它便溜走了——会无影无踪地逝去,随之而去的是青春,是力量,是充满着浪漫色彩的幻梦。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518000)

猜你喜欢

垂柳倒影溪水
七绝·门垂柳
垂柳
之间
鱼鹰和它的倒影
溪水
垂柳
我们去登高
水里的倒影
找倒影
迷宫弯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