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3-14甘宗林
甘宗林
【关键词】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
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1—0053—01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阅读教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智商和情商,获取学习乐趣,培养对学科的专注力。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激发兴趣,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靠学习兴趣这一要素得以保持。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接受新知,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要设计新颖教法,引起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这类教法有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对抗赛法等,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教学效果。总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保持稳定高效的自主学习过程。
二是要调动积极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持久、巩固,则莫过于见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应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所有学生学习中的点滴成绩,适时地给予充分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学好的信心和勇气。
三是要提高语言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教师语言的简练、准确、清晰,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解,纵横捭阖的分析,令学生感到妙趣横生;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明快有力的节奏,令学生兴味盎然;教师优美的语音充满韵律,令学生享受其中,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启迪和教益。
2. 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操作、观察等方式,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并将各项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合作、总结。在教学中老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3. 注重实践,发掘自主参与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精心组织动手实践操作,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空间,有效引导学生的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极大丰富学生的各種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情绪高涨,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同时也使学生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始终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实践操作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简单的学习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4. 坚持不懈,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有坚持不懈的态度。“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课内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师也要做好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喜悦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农村学生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导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得到百倍的提高。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