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开放、技术进步对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018-03-14李娜

对外经贸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对外开放

李娜

[摘要]通过东部11省市1998—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分析模型,研究对外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计量分析表明对外开放通过促进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从而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因而东部地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仍需坚持发展集约型、高附加值的对外贸易产业,引进技术密集型外资,促进技术创新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对外开放;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东部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2-0057-03

一、前言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选择。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相关的研究均指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与地区的经济联系密切,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了技术知识的外溢,国际直接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更进一步带动了技术扩散。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实行由点到面,逐级开放到全面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合作,国际贸易额大幅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显著提高,在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健全,特别是开放时点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有着紧密联系,对外开放是否促进了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进而带动了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东部地区目前面临着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东部地区还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主动与优质外资对接的问题。因而,关于对外开放、技术进步对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的探讨对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定量分析视角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相关经验证据。

二、计量模型的设立

1模型设立

对外开放引致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进口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有助于对进口地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出口有助于出口部门资源配置的优化,出口产业升级也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1]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来看,外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有可能推动我国技术水平提升,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3]因此在模型的设立上,可以假定对外开放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据此设立的计量模型如下:

LNISit=α0+α1LNOPENit+α2LNOPENit*LNTit+φCit+εit(1)

其中,IS代表产业结构升级变量,OPEN代表对外开放变量,T代表技术进步变量,C代表控制变量,εit为误差项,i为地区,t为年份。

2变量的选取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通常以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来进行衡量,因而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关于对外开放的变量选取,考虑到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可能产生影响,因而将外贸依存度与外资开放度分别赋权05进行计算;关于技术进步变量的选取,以每十万人专利授权数进行衡量,考虑到研究的目的,即对外开放会否引起技术进步进而促产业结构升级,因而该变量以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的交叉项进行衡量。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其它影响因素,模型中引入控制变量以确保模型估计的有效性,即引入市场规模的大小(人均GDP ,Pergdp)、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U)、工业资产贡献率(资产获利能力,K)、人力资本积累(每万人高等学校招生数,H),环境规制力度(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总产值之比,ER)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

三、计量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按《中国统计年鉴》的划分方法,所研究的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依据数据的可得性和统计口径的统一性,选取1998—2014年的面板數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五年统计年鉴》以及中经网数据库。

2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防止面板数据可能出现的伪回归现象,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通过运用stata120软件,采用LLC、Fisher-ADF、Fisher-pp和Hadri LM四种方法进行检验,显示 95%以上的数据在10%的水平上,85%以上的数据在000%的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证明该面板数据不存在伪回归现象,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3计量结果及讨论

将面板数据带入计量模型中,HUASMAN检验显示应首选固定效应FE模型,结合更有效率的全面FGLS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计量结果显示:第一,对外开放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为-000262915,在1%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不相关的原假设,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将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对外开放与技术创新的交叉项系数为00143816,也在1%的置信水平上拒绝不相关的原假设,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对外开放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起有效的推动的作用,从而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三,控制变量中,城市化进程、工业资产贡献率以及环境规制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也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化进程、环境规制的影响为正,工业资产贡献率的影响为负。

四、计量结果讨论

首先,东部地区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地区,在开放政策支持、劳动力比较优势以及沿海口岸优势的作用下,东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出口产业部门发展迅猛,利用外资额大幅增长。出口贸易的发展以及出口导向型的外资进入,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形成了多门类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最为突出。出口导向型工业促进了行业内技术和知识的提升,并对本土企业产生了溢出效应。因此可认为对外开放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工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此外,对外开放扩大了东部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由此在市场需求、产品适销以及行业先进技术信息的获取方面都有着更高的实效性,有助于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上述实际发展情况与同对外开放与技术进步交叉项显著为正的计量分析结果相符,充分证明了对外开放通过引致技术进步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外开放间接地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计量结果还显示,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作用为负。其原因在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出口导向型产业,但这些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典型的如江浙的轻纺、福建的鞋服、广东的电子等,且其中不少企业仍以粗放型生产为主。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产业结构有升级的内在需求,这些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就迫在眉睫。然而产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依赖路径仍然存在着不小的惯性,而对外合作中的服务业和服务型外资引进的情况仍处于弱势,明显跟不上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因而反映在计量模型中,直接效应体现为负。

此外,控制变量系数显示,城镇化的进程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为显著正相关。反映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行业和服务业的需求增加,而随着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大,对环保型集约型产业的流入有利。这些变化对于对外贸易与引进外资均起到了良好的导向性作用,因而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资产贡献率显著为负体现了东部地区企业生产中资本转化为收益的水平仍然较低,集约化发展的问题仍需得到足够重视。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外溢效应、信息获取的时效性等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开放引致的劳动密集型、粗放型出口工业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然而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累积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环境规制的加强,对外贸易行业将可能出现向集约型生产转型升级,技术密集型外资引入的数量也将增多,这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因此,东部地区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仍然要注重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积极争取与具有先进技术的国际资本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对于出口导向型行业而言,应积极向集约型与高附加值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注重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外开放、技术进步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Worz J Skill Intensity i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Z].Wiener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Winschaft Vergleiche Working Paper No35,2004.

[2]李斌,丁艺对外贸易与工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8 (1): 113-116.

[3]陈虹中国经济发展的“悖论”与“统一”——兼论中国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J]特区经济,2011 (1):17-18.

[4]陈继勇,盛杨怿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基于资本供给和技术溢出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9 (1):94-100.

[5]李子伦产业结构升级含义及指数构建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国际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2014 (1):89-98.

(責任编辑:顾晓滨马琳)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对外开放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西安市城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西安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与对外开放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