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边境山区幼儿园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8-03-14褚远辉孙亚娟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滇西幼儿教师班级

褚远辉,孙亚娟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 671003)

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方案》《加快滇西边境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推进计划》《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滇西扶贫与教育改革”上升为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在这些文件框架下,滇西边境山区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们开展了对滇西边境山区幼儿园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提供该区域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滇西边境山区幼儿园基本情况的调查

我们主要从类型、性质、数量、地域分布、规模和设施设备等方面调查了该区域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一)幼儿园的类型

根据举办幼儿园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具体划分为教育部门办农村幼儿园、集体办农村幼儿园、民办农村幼儿园、其他部门办农村幼儿园等类型〔1〕。而这几种类型的幼儿园在该区域都有体现。

(二)幼儿园的性质

幼儿园的性质主要由办园主体来确定并可具体划分为公办园和民办园两种。从该区域的公办园来看,主要有独立建制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和附设于小学的“学前班”两种形式,其办园经费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从该区域的民办园来看,情况则比较复杂,既有独立建制的民办幼儿园,又有“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及各种类型的幼教机构。

(三)幼儿园的数量

在《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政策的叠加影响下,该区域的幼儿园数量大幅增加。以怒江州为例,2010年至2014年,该州边境山区的幼儿园数量从12所增加到150多所,增幅为10倍多,该区域其他州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另外,该区域公办园和民办园在数量增加上很不平衡,公办园增加的数量较多,而民办园增加的数量较少。同样以怒江州为例,该州由国家投资兴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占到了幼儿园总数的90%,而民办园仅占10%左右。当然,现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教育性质和举办学前教育的盈利目的等也使该区域民办园有了较大增长。

(四)幼儿园的地域分布

该区域的典型特征是坝区幼儿园较多且布点集中,而山区幼儿园较少且布点较分散。滇西边境山区“大部分位于横断山区南部和滇南山间盆地,国土总面积20.9万平方千米。区域内山高谷深,高黎贡山、怒山、无量山、哀牢山纵贯其中”〔2〕。这就决定了该区域的地理地貌主要以山区为主,其间零星分布一些面积较小的盆地和坝子。盆地和坝子由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幼儿园较多,而山区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如怒江州的泸水市和福贡县共有幼儿园78所,其中坝区幼儿园51所、山区幼儿园27所,坝区和山区幼儿园的比例分别为65.4%和34.6%,分布很不平衡。这也表明地理地貌是影响该区域幼儿园地域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幼儿园的规模

该区域幼儿园的规模较小。55.0%的幼儿园占地面积为3 500 m2≤S<4 000 m2,28.7%的幼儿园占地面积为 2 500 m2≤S<3 500 m2,16.3%的幼儿园占地面积不到2 000 m2。由于幼儿园占地面积较小,其班级总数也不多。55.7%的幼儿园有5~8个班,9.7%的幼儿园有8~11个班,34.6%的幼儿园班级总数不足5个,在与缅甸接壤的怒江地区,大部分乡镇幼儿园只有1个混合班或学前班。

(六)幼儿园的园舍条件及设施设备

该区域幼儿园在户外活动场所和班级公共活动室方面基本达到国家的规定。在我们调查的60个幼儿园中,活动室面积最小的为20 m2、最大的为150 m2、平均值为65.97 m2,82.8%的班级达到了国家规定的54 m2;另外,该区域98.0%的幼儿班拥有公共户外活动场地,86.0%的户外活动场地在幼儿园,有5.0%的在附近小学;调查还显示,该区域幼儿园48.5%的班级每天使用1次户外公共场所,39.5%的班级每天2次及以上,12.0%的班级2天1次甚至更多天1次。这意味着该区域至少有60.5%的班级不能保证幼儿上下午都到户外活动,没有达到国家的相关规定。

该区域幼儿园中3.5%的班级没有厕所,3.4%的班级没有盥洗设备或流动水洗手设施,24.0%的班级没有玩具架或玩具柜,28.9%的班级没有书架。在一些偏远地区幼儿园,班级里除了桌椅和黑板外,没有任何玩具和图书,墙面上也没有任何装饰物,活动室的布置与小学教室非常相似,这些都与国家相关政策不相符合。

对幼儿园设施设备的相关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幼儿园班级基本设施∕%

二、滇西边境山区幼儿园师幼状况的调查

从人的因素来看,幼儿园主要是由幼儿教师和幼儿构成,这两个群体的状况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区域幼儿园的发展现状。

(一)幼儿教师的状况

我们主要对怒江州、德宏州芒市、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州等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见表2。

1.幼儿教师的年龄结构

目前该区域20~30岁的幼儿教师占了半数以上(60.0%),且教龄不满5年的幼儿教师占了53.6%,幼儿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幼儿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另一方面还在于近年该区域新建了大量“乡镇中心幼儿园”并招聘了数量较多的年轻教师。

2.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

尽管该区域幼儿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高,但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最多(62.2%),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只有19.8%,而高中毕业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也占了近20%。这些低学历的教师大都没有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她们主要是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在从事幼儿园或学前班的保教工作。

表2 滇西边境山区幼儿教师基本状况(n=278)

3.幼儿教师的的专业化程度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查了该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该区域60.1%的幼儿教师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20.8%的幼儿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相关但并非学前教育,还有19.1%的幼儿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即有近40%的幼儿教师所学专业不是学前教育。这可谓是影响其专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幼儿教师入职前的经历。该区域68.3%的幼儿教师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前没有任何工作经历,26.6%的幼儿教师入职前从事与教育有关的工作(从事小学教育的占88.2%、中学教育的占10.8%、教育行政的占1.0%)。这部分教师主要是以“转岗教师”的身份进入幼儿园的,大多数人比较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专业化程度也较低。三是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情况。近年来开展的“幼儿教师国培项目”为该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调查显示,该区域65.5%的幼儿教师接受过至少1次“国培”,但仍有34.5%的幼儿教师从未参加过“国培”或其他培训。而从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的地区分布来看,近三年德宏州芒市和西双版纳州参加过“国培”的教师较多,分别为76.0%和69.0%,而怒江州参加过“国培”的教师较少,仅为29.5%。“国培”的地区差异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产生了影响。

4.幼儿教师使用双语教学的情况

“2010年末,该区域总人口1 751.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 49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831.5万人。有汉、彝、傣、白、景颇、傈僳、拉祜、佤、纳西、怒、独龙等26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云南独有少数民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2〕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在该区域开展学前双语教学就有很强的现实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该区域幼儿教师中的少数民族占到了教师总数的51.8%,并且有48.9%的幼儿教师能够熟练使用本民族(或当地主体民族)语言,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但也有51.1%的幼儿教师由于不懂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无法开展双语教学。

(二)幼儿的状况

我们主要从该区域留守儿童的数量、幼儿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幼儿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等方面调查了该区域幼儿的基本状况。

1.留守儿童的情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增多。按我们研究的预设,该区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幼儿园中的留守儿童群体较大。但实际调查结果却出乎我们的预料,该区域幼儿园中的留守儿童并不多(7.1%),其比例低于我国其他地区。“我国区、县直属幼儿园(学前班)中,留守儿童占幼儿总数的18.8%;非区、县直属幼儿园(学前班)留守儿童占幼儿总数的38.8%。”〔3〕该区域幼儿园中的留守儿童不多并非偶然现象,它与该区域学龄前儿童完整的家庭结构和传统养育习俗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2.幼儿父母接受教育的情况

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是考察该区域幼儿基本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关调查显示,该区域幼儿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太高,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的幼儿父母的比例分别为5.7%、56.7%、36.9%和0.7%。较低的学历水平局限了该区域幼儿家长的认识能力,这也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3.幼儿家庭对学前教育投入的情况

由于该区域幼儿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从事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外出打工和就业,只能在家务农或经营小本生意,这也直接制约了其家庭对幼儿学前教育资源投入的水平。该区域70%左右的幼儿家庭缺乏儿童读物和玩具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有些偏远地区的幼儿家庭甚至从未购买过儿童书籍、玩具和教具。可以说,该区域幼儿家庭为孩子提供的早期教育资源是很不充分的,幼儿也很难从家庭中获得必要的入学准备。

三、滇西边境山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调查

我们主要从课程的实施状况、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班级区域活动的创设等方面对该区域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开展了相关调查。

(一)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状况

课程实施状况是衡量幼儿园发展现状的核心指标,相关调查及结果如下。

1.幼儿园的课程计划与形式

我们具体调查了该区域幼儿园的课程计划与形式。见表3和表4。

表3 班级课程计划内容∕%

由表3可知,该区域绝大多数幼儿园都有班级课程计划,其内容主要是安排幼儿在园一日的学习、游戏和生活,但也有3.5%的幼儿园没有班级课程计划。

表4 幼儿园班级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从表4可知,该区域幼儿园的课程形式主要以分科教学为主,其次是领域活动。另外,调查还发现,有35.0%的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选择课程内容和组织实施课程时较少考虑幼儿的差异与需求,只有23.0%的教师会考虑幼儿的实际。

2.幼儿园课程和教材的决策与管理

在这方面的调查结果见表5、表6和表7。

表5 课程决策与管理

表6 教材确定者

表7 班级计划的制定者

从表5可知,该区域幼儿园中47.0%的课程由园领导确定,40.0%的课程由区(县)幼教管理部门确定,6.5%的课程由省、市幼教管理部门确定,4.0%的课程由主管单位管理层确定,2.5%的课程由其他人员(如教师、家长)确定。

从表6可知,该区域幼儿园中66.0%的教材选用由园领导确定,27.0%的教材选用由区(县)幼教管理部门确定,5.0%的教材选用由教师确定,2.0%的教材选用由主管单位管理层确定。

从表7可知,该区域幼儿园中50.0%的班级课程计划由年级组统一制定,即各年级使用统一的课程计划,而教师较少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与需要来修改和完善课程计划。

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幼儿园中课程计划、内容及教材选用等方面的权力主要集中在管理者,一线教师的相关权力十分有限。

(二)幼儿园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改”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适当开发园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见表8。

表8 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实施

从表8可知,该区域78.0%的幼儿园能够把本地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4〕的要求。另外,该区域幼儿园在开发地方和园本课程资源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县(市)一级公办幼儿园开发的地方和园本课程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甚至个别幼儿园还以“本土文化课程”作为园本教研活动的主题,而乡(镇)一级幼儿园(或村落幼儿园)大都没有开展此类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三)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的创设及活动材料的使用

1.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区的创设

从班级活动区创设的数量来看,该区域幼儿园中76.0%的班级没有创设专门的游戏活动区、3.6%的班级创设了1个游戏活动区、4.0%的班级创设了2个游戏活动区、6.0%的班级创设了3个游戏活动区、9.0%的班级创设了4个游戏活动区、1.4%的班级创设了5个游戏活动区,创设游戏活动区的数量明显不足;从幼儿教师创设游戏活动区的能力来看,该区域大多数幼儿教师创设游戏活动区的意识较薄弱,专业技能和能力也不够;从幼儿园创设游戏活动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来看,该区域65.0%的班级创设的区域活动不合理,其中81.0%的班级的区域活动没有明显区域标签,70.0%的班级的游戏材料没有用明显的标签标出,同时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也不科学,难以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和兴趣。

2.幼儿园班级活动材料的使用

我们调查了该区域幼儿园班级中幼儿使用各种游戏材料的频率。调查结果见表9。

表9 幼儿使用活动材料的频率

从表9可知,该区域67.0%的幼儿园没有攀登架,40.0%的幼儿园没有玩沙器具,86.0%的幼儿园没有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区和玩具,86.0%的幼儿园没有科学活动区和科学物品,6.5%的幼儿园没有图书,但该区域所有的幼儿园都有识字卡片。这说明该区域有相当多的幼儿园在活动设计上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带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我们还进一步考察了该区域幼儿园玩具的质量,结果发现,67.0%的幼儿园的玩教具质量较差,只有4.0%的幼儿园的玩教具质量非常好,45.0%的幼儿园没有自制玩教具,98.0%的幼儿园没有给幼儿提供放松休闲和自由交谈场所,如悄悄屋等。

四、滇西边境山区幼儿园管理及教研情况的调查

在加强管理和强调“科研兴园”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的管理及教研也成为衡量该区域幼儿园发展现状的重要内容。

(一)幼儿园的管理状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该区域幼儿园的管理还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该区域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乡镇都设置了专门的幼教管理机构,但从总体来看这些管理机构的功能发挥不好,管理效能也比较低下;二是该区域专职幼教管理人员的配置很不平衡,在城区往往配置了专职的幼教管理人员,而乡镇则基本上都没有配置;三是该区域幼教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能力水平普遍都比较陈旧和低下。调查结果见表10。

(二)幼儿发展评价状况

幼儿发展评价也是判断该区域幼儿园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关调查并得出以下调查结论。

1.幼儿园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的频次

该区域大约有20.0%的幼儿园班级几乎没有对幼儿的发展做出任何专业性的评价,这也导致这些幼儿园的评价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的缺失。

表10 区县幼教管理及教研状况

2.幼儿园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及依据

在评价方法方面,该区域幼儿园在幼儿发展评价上使用得最多的评价方法是观察法,其次是量表测量和幼儿作品记录,尚未有幼儿园为幼儿建立学习档案并开展基于档案袋的相关评价。

在评价主体方面,在该区域幼儿园中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比例非常低,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幼儿发展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而这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要求不相适应。

在评价依据方面,该区域幼儿园中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幼儿的作品或作业资料等。调查结果见表11。

(三)幼儿园的教研状况

幼儿园的教研水平也是影响办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科研兴园”的政策导向更是要求加强幼儿园的教研和科研工作,并充分发挥教研科研在办园质量提高中的指导与先导作用。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幼儿园的教研科研工作开展的情况并不好,主要表现在没有专门的教研经费、教研室和教研人员等,教研和科研在该区域幼儿园可谓是形同虚设。

表11 班级幼儿发展评价手段

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调查研究了滇西边境山区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当然,研究这一问题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开展相关调查研究旨在为该区域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质量提高及特殊扶持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基础与依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0.

〔2〕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81号〔EB∕OL〕.(2012-11-13)〔2017-07-29〕.http:∕∕www.ndrc.gov.cn∕fzgggz∕dqjj∕qygh∕201304∕t20130425_538653.html.

〔3〕蔡迎旗.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9.

〔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EB∕OL〕.(2001-07-02)〔2017-07-2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1506.html.

猜你喜欢

滇西幼儿教师班级
班级“四小怪”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助推滇西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更上层楼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