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干扰素与肌肉注射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比较
2018-03-14陆念英
陆念英
妇幼保健院儿科,云南昆明 650031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儿科疾病类型,此病的发生多是由于感染了相关的肠道病毒所导致的,尤其是以柯萨奇病毒A16型与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1]。多发病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症状表现包括低热、厌食、口痛,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溃疡现象。该文探讨了采用雾化吸入干扰素与肌肉注射干扰素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所选取的目标对象均为该院所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98例,将患儿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102例,男65例,女37例;年龄 2 个月~6 岁,平均年龄(2.9±1.3)岁;病程 1~6 d,平均病程(3.5±2.4)d;体温 36.5~40.2℃,平均体温(39.0±1.2)℃,其中低热患儿 41例,中热患儿 19例,高热患儿12例。对照组:共96例,男45例,女51例;年龄 3 个月~6 岁,平均年龄(2.8±1.5)岁;病程 1~7 d,平均病程(3.6±2.4)d;体温 37.2~40.5℃,平均体温(38.9±1.4)℃,其中低热患儿43例,中热患儿18例。高热患儿1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采用α-2b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对患儿采取退热措施使其体温降低至38℃左右时,采用肌肉注射干扰素治疗方式。以1 g/kg标准将干扰素由肌肉组织注入患儿体内,1次/d。观察组:采取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方式。以1 g/kg标准把干扰素加入至浓度含量为0.9%的2 mL氯化钠溶液或2 mL灭菌用水当中,持续治疗时间15 min/次,2次/d。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的时间为3 d,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儿的体温及各项不良症状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在对患儿给药治疗2 d内体温恢复正常,疱疹面积大幅度缩小,溃疡愈合,食欲提高;有效:在对患儿给药治疗4 d内体温恢复正常,疱疹面积大幅度缩小,溃疡愈合,食欲提高;无效:在对患儿给药治疗4 d后仍有发热情况,且疱疹面积扩大,溃疡增多,食欲不佳[2]。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学处理,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采取(%)与(±s)表示,以 χ2或 t进行组间对比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显效37例(38.54%),有效41例(42.74%),无效 18例(18.75%),总有效率81.25%;观察组显效 83例(81.37%),有效 13例(12.75%),无效6例(5.88%),总有效率94.1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7,P<0.05)。
2.2 两组患儿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对比
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凋谢时间、治愈时间,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的主要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的主要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d]
组别 发热消退时间 皮疹凋谢时间 治愈时间观察组(n=102)对照组(n=96)t值P值2.88±1.02 4.75±1.81 5.325<0.05 3.51±1.30 5.88±1.84 6.224<0.05 5.45±1.06 7.18±0.66 8.197<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症状表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因多种肠道病毒所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见到的病毒类型主要是以柯萨奇病毒A16型与肠道病毒71型为主。主要发病患儿群体多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段,患儿在发病后常会出现低热、厌食、口痛、手、足、口等部位有小疱疹或溃疡情况出现。绝大部分患儿在发病1周后往往便可自愈,但仍有部分患儿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的发生。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会面临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当前临床上在治疗此病时尚无特效药,多采取对症治疗措施[3]。
干扰素是人体血液系统中具有抗病毒效果的一类多功能糖蛋白物质,而且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也可发挥出重要的价值作用,通过干扰素与细胞表层受体的结合,来进一步诱导细胞产生出多种类型的抗病毒蛋白物质,可实现对细胞分裂、复制现象的有效抑制,并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调整来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效抑制病毒的感染扩散[4]。干扰素经肌肉注射也能够起到抗病毒作用,但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到,肌内注射后Tmax为5~8 h。而且临床应用较易导致患儿出现发热现象,体温过高不宜注射,而且有肌注部位疼痛,部分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红斑,而采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不会对患儿造成任何损伤,可有效避免肌肉注射方式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更易被家长所接受。
在该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儿采取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借助于电机耦合振荡效应,促使药物被分散成细小颗粒物,并使之悬浮在气体内,直接进入呼吸道,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药物浓度超过血药浓度,可对受到病毒感染的部位起到显著效果,限制病毒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感染与损伤,降低患者的病理性改变,加快局部受损组织的恢复,改善临床不良症状表现,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5]。在临床治疗效果,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手足口病采用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方式,可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见效快,安全可靠,可予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