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3-14何耘
何耘
四川德阳旌阳区中医医院骨二科,四川德阳 618000
踝关节由距骨、胫骨及腓骨组成,而踝关节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病症,也是一种多发病,致使患者出现骨折的因素多为外伤因素,如跌倒、高空坠落及车祸等,踝关节骨折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青壮年群体及酷爱运动的人群,踝关节骨折将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踝部骨折主要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等多种类型,患者发生踝部骨折后,会表现出显著的疼痛感,同时患者的活动能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手段,或第一时间给予错误治疗手段,均会对患者踝关节相关功能造成严重危害[1]。该次研究将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诊治的踝骨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踝骨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接收诊治的踝骨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踝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8,年龄在21~59岁,平均为 (43.73±8.23)岁,其中单踝骨折、双踝骨折及三踝骨折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0例、14例及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22∶17,年龄在 22~58 岁,平均为(41.12±6.17)岁,其中单踝骨折、双踝骨折及三踝骨折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1例、9例及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以往最常应用的治疗方式展开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手术切开处理,并对其进行复位操作,采用内固定方式展开治疗,给予患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并于患者踝部实施切开处理,切口长度约为7~10 cm,给予踝部深层组织分离操作,以便内部骨膜脱离,对踝部血肿部位实施清理操作,待血肿完全清理干净后,运用螺钉、钢板对骨折部位实施复位及内固定处理,并选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保持固定状态两个月。观察组则给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手段。患者应处于平卧体位,将膝关节屈曲形成直角状态,其中一名工作人员站立于患者肢体外侧,抱住患者大腿部以便开展向上对抗牵引操作,另一名工作人员站立于患者骨折一侧肢体远端,握住患者足部,以便开展向下对抗牵引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把握控制力度[2]。同时给予患者外翻骨折及内翻骨折牵引处理,牵引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纠正跟关节的旋转移位情况,如果患者存在胫腓分离状况,则工作人员应对患者实施踩关节挤压处理,以便移位情况得以纠正[3]。对患者实施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手段后,同样需要选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不过固定位置应于患者膝关节以下部位,持续两周后,更换为功能位固定,并于2个月后将小夹板拆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果、踝部解剖复位率、踝关节相关功能评分。其中踝关节相关功能评分包含疼痛、行走、稳定等。
1.4 统计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会被保存在Excel文档中,并且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期间将会用到SPSS 13.0统计学软件。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的方式来表达计量资料,同时对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为优、良、差对应病例数分别为15例、21例、3例,踝部解剖复位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为优、良、差对应病例数分别为14例、17例、8例,踝部解剖复位率为79.49%。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踝部解剖复位率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踝关节相关功能评分对比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疼痛、行走、稳定等踝关节相关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踝关节相关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踝关节相关功能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疼痛 行走 稳定对照组(n=39)观察组(n=39)8.34±2.19 12.43±1.83 7.92±1.72 13.08±1.04 8.97±2.19 12.76±2.49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之一,其负重压力约为人体质量的2~5倍,同时也是屈伸关节的一种,主要借助于韧带、骨性结构、关节囊及踝关节肌肉来实现踝关节的具体功能,不过由于其功能特性,极易因外界直接或间接暴力而发生踝部骨折情形,其中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碾压等情况最为常见[4]。经侧方挤压、背伸及纵向挤压等暴力袭击后,患者也极易产生踝部骨折情形。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两种手段治疗踝关节骨折情况:①手术治疗方式;②非手术治疗方式,两种治疗方式的目的均为促进踝关节迅速康复。中医手法复位是手法复位中的一种,有研究表明,中医手法复位可以实现患者踝关节的良好复位,对位准确,牢固性较好,患者接受复位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均较佳[5]。该次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后,观察组患者踝部解剖复位率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观察组患者踝关节相关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踝骨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踝部解剖复位率的提升及踝关节相关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