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分析
2018-04-03郑徽
郑徽
庆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庆阳 745100
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浅表性炎症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由Hp感染所致,西医主要予以抑酸、清除Hp、护胃等治疗,但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该疾病主要发病因素为脾胃湿热,于治疗中应以改善该证型为主[1-2]。为明确胃炎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故该研究针对该院收治的95例患者予以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6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95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2组;对照组(40例)男女比 22:18,年龄30~70岁,平均(50.00±5.12)岁,病程 1~7 年,平均(4.00±2.00)y;实验组 (55例)男女比30∶25,年龄31~71岁,平均(51.00±5.25)岁,病程 2~8 年,平均(5.00±2.10)年;两组上述基线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三联方法治疗,阿莫西林(规格;0.25g;国药准字 H10980075);奥美拉唑(规格 20 mg;国药准字H20065588);克拉霉素(规格50 mg;国药准字 H20023246); 其用药剂量分别为:3次/d,2片/次;1~2 次/d,20 mg/次;2 次/d,250 mg/次, 治疗时间为 7 d。实验组予以胃炎汤治疗,其方药及剂量:干姜8 g;白花蛇舌、蒲公英各 30 g;半夏、黄芩各 10 g;丹参20g;莪术、茯苓、白术、黄芪各 15g;海螵蛸、煅瓦楞子各 30 g;地鳖虫 12 g;陈皮 10 g;干姜 8 g;黄连 6 g)。 1剂/d,水煎口服,早、晚2次,持续治疗2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状况,包括嗳气、便秘、泛酸呕吐、胃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Hp清除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例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对照组嗳气(2.50±1.02)d、便秘(0.35±0.15)d、泛酸呕吐(3.78±1.58)d、胃痛(2.85±1.20)d,实验组分别为 (0.68±0.20)d、(0.10±0.02)d、(0.97±1.00)d、(1.00±0.18)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Hp清除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Hp清除28例 (70.00%)、3个月32例(80.00%),实验组分别为50例(90.91%)、53例(96.36%),对照组Hp清除率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Hp为浅表性胃炎患者最主要的感染因素,Hp自然消退状况较少,且长期带菌,若不及时予以相应性的治疗,该疾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胃癌,故根除Hp及早期干预为治疗该疾病的关键[3-4]。为明确胃炎汤治疗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该研究针对该院收治的95例患者予以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嗳气、便秘、泛酸呕吐、胃痛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相比, 实验组 (0.68±0.20)d、(0.10±0.02)d、(0.97±1.00)d、(1.00±0.18)d 显著更短;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Hp清除率显著低于实验组90.91%、96.36%;表明将胃炎汤应用于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显著提高其Hp清除率。随着当前抗生素的滥用及菌群耐药性升高,使常规三联治疗效果欠佳,且安全性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好转。中医认为该疾病患病因素主要与脾胃气虚、外邪入侵、湿热交结有关,而胃炎汤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制酸和胃等效果[5-6]。该方药其中:黄芩、白花蛇舌、蒲公英、黄连等具有杀菌除邪、清热解毒功效;陈皮、半夏、茯苓、白术、黄芪具有健脾和胃及化湿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鼓舞胃气,进而保护胃黏膜,利于组织修复。地鳖虫、莪术、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促进微循环、新陈代谢、炎症消退;海螵蛸、煅瓦楞子可抑制胃酸,进而能够改变胃中环境pH值,达到HP死亡的目的[7]。干姜可祛寒温胃,驱去胃内寒凉气。清补同施,寒温并用,扶正且不恋邪,祛邪且不伤正。相关研究资料显示[8],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蒲公英具有强效抑制Hp作用;白花蛇舌可对抗胃黏膜的增生。受时间例数与外部环境等限制,关于将胃炎汤应用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未予以对比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分析,并充分补充。
综上所述,将胃炎汤应用于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显著提高其Hp清除率,从而使患者增加食欲,利于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