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诊断与治疗
2018-03-14陈永霞徐志伟吴益备经圣勇
陈永霞 徐志伟 吴益备 经圣勇 郭 苹*
(1.句容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句容 212400;2.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 212400;3.句容市郭庄畜牧兽医站,江苏句容 212431)
2017年4月,句容市郭庄镇李福祥鹅场购进雏鹅2500只,上午9点运进育雏舍,下午5点发现死亡36只,原以为是运输不当,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葡萄糖,任其自由饮水,第2d又死亡一百多只,又在饲料中加入诺氟沙星,雏鹅病状未见好转,到第3d早上,已出现症状雏鹅538只,发病率达到21.52%,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粗乱无光,伏地不愿走动,关节肿大,脚掌发烫,手轻触摸皮肤有时会破皮。翅下有斑点出血,拉稀,眼睑肿胀,眼半闭呈嗜睡状态,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玷污眼周,有些鹅鼻流黏液,头颈高举伸出,嘴张开,多数发病后1~3d死亡,为了确诊本病,经剖检及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及致病性鉴定等试验,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1 材料
1.1 病鹅
病理解剖病死鹅10只,濒死鹅5只,分三个批次,A批4只,B批4只,C批7只。
1.2 培养基及试剂
麦康凯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Takala)、氯化钠、三氯甲烷、3%过氧化氢、药敏纸片、氧化酶试剂、细菌微量生化发酵管、生理盐水。
2 诊断方法
2.1 临床诊断
2.1.1 病理解剖
对病死鹅、濒死鹅进行解剖,检查病鹅全身器官状态找到病变部位观察病变情况。
2.1.2 病原分离和培养
(1)细菌的初代分离
病料采集与培养[1]
①无菌环境下取病死鹅心血、肝脏、脾脏、脑;
②分别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h、巧克力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h、巧克力培养基37℃烛缸培养24h,观察菌落形态;
③将不同形态的菌落在LB培养基上划线接种,37℃培养24h,观察细菌的培养特性。
(2)细菌鉴别制备血清[2]
①分别取8只未发病鹅,20只发病鹅的血样,翅静脉采血,每只采血样2 ~3ml;
②37℃温育1h,然后再自然放置4℃冰箱里过夜;
③析出血清后,将血清移到1ml小塑料离心管中,每管装量不超过300μl,加一滴氯仿作防腐剂,紧盖瓶塞,封口,编号并贴好标签,4℃低温保存。
平板凝集试验[3]
①用无菌接种环取一环血清,置干净载玻片一端,另一端取生理盐水一环做对照;
②用无菌接种环钓取被检细菌少许混匀于血清中,将接种环灭菌后冷却,钓取被检菌少许混匀于生理盐水,经10~30s后观察是否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③按同样的方法依次检测各血清与不同形态疑似菌是否出现凝集反应,记录阳性率,确定阳性菌。
2.2 实验室诊断
2.2.1 生化试验[4]
①将LB培养基上的纯化菌落接种并穿刺明胶培养基,37℃培育24h,静置冰箱30min,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
②挑取分离纯化细菌接种乳糖、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微量发酵管中,置37℃温箱培育24h观察结果。
2.2.2 血浆凝固酶试验[5]
无菌情况下,取肉汤培养物0.3ml和0.5ml兔血浆在试管中充分融合,置37℃培育,定期观察是否生成凝块,至少观察6h,以内容物完全凝固,使试管倾斜或倒置时不流动者为阳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理变化
A批鹅,肝脏暗红,有出血点,表面覆盖有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心脏外包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见图1-a。B批鹅,腹腔有难闻的腐败气味,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腹腔积有少量胶冻状黄色渗出物,2只鹅气管内黏液增多,见图1-b、图1-f。C批鹅,心包膜增厚,肝脏肿大、瘀血、暗红色,有大量出血点,1只鹅气囊膜混浊变厚,肺充血,有少量气泡,见图1-c、图1-e。镜检肺部病灶,见图1-d。
3.2 细菌鉴定
3.2.1 初代培养特性
A批鹅,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巧克力培养基生长出光滑、圆形、边缘整齐、针尖大小的暗灰色菌落,见图2-a。B批鹅,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巧克力培养基生长出三种菌落,且三种菌落均在肠道组织接种部位:XJY42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微带浅黄色(菌3),XJY43呈圆形、光滑、湿润、针尖大小菌落,有溶血现象(菌4),见图2-b。C批鹅,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巧克力培养基生长出光滑、圆形、边缘整齐、针尖大小的灰白色菌落,见图2-c。
图1 病死鹅病理变化
图2 菌落形态
3.2.2 凝集试验
确定XJY42为阳性菌株。
3.3 生化试验
XJY42能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6];血浆凝固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阳性;可液化明胶(表1)。
表1 XJY42生化特性
3.4 药物敏感试验
3.4.1 药敏试验方法
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
①取一接种环被检菌液,均匀涂在LB培养基上;
②稍干后用无菌镊子贴上药敏纸片,各纸片中心相距至少24mm,并用镊子轻压纸片使之紧贴琼脂表面;
③37℃培育24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抗菌效果判定:
青霉素G对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29mm为敏感,≤28mm为不敏感;其他药物抑菌圈直径〉20mm为高敏,15~20mm为中敏,〈15mm为不敏感[7]。
3.4.2 实验结果
XJY42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妥因、头孢菌素VI、头孢噻肟、奥复星、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高度敏感(表2)。
表2 不同抗生素对XJY42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经病理变化分析、细菌鉴定、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XJY42株对阿莫西林、头孢菌素VI、氨苄西林等高度敏感。
4 治疗与预防
4.1 治疗方法
①20%阿莫西林,15-20kg饮水混入25g,连续3~5d;
②氨苄西林,每只雏鹅1万单位,中鹅3万~5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也可以10%氨苄西林拌料或饮水,50g氨苄西林拌料100kg或兑水80-150kg现配现用,每日两次,连续3-5d;
③呋喃妥因,按0.01%~0.02%的比例拌料服用,每日一次,连续3~5d;
④妥布霉素针剂,0.3~1.1μg/ml,肌肉注射。
经上述药物综合治疗后,痊愈452只,治愈率达到84%。
4.2 预防措施
①一定要重视孵化室、种蛋及各种器材用具的卫生问题,定期需要消毒杀菌,防止感染;
②刚出生的雏鹅需要服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如用氨苄西林饮水,用量为1g药物加2kg水,连用3d;
③饲料内加入土霉素,按照0.1%的比例拌饲料,连用3-5d。
5 讨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处不在,作为常见病原,大部分存在于呼吸道里和皮肤表面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尤其是气候多变季节和潮湿的下雨季节更为多发;各种年龄段的禽类都容易感染,但以幼禽[8]更加敏感,多见于40~80日龄中雏。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禽类化脓性感染中最为多见的病原菌,会导致各种感染,也可能引起肺炎、心包炎、伪膜性肠炎,甚至引起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表面的常在菌,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会入侵体内,但当皮肤和黏膜受到损伤,如注射疫苗、网刺、刮伤等可成为本病发生的因素。
近年来各种实验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黏在黏膜表面是感染的最先要条件。细菌粘黏是细菌膜上的黏附素蛋白与机体内胞外基质(互相反应作用的结果。虽然机体内胞外基质通常不暴露出来,但在组织受到破坏后,机体内胞外基质就暴露出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就会引起感染。
感染初期出现症状,体热,关节肿胀,精神状态低沉,不愿意动。发病初期食欲正常,之后食欲降低,瘦弱,最后因营养不良死亡。解剖检验可以看见关节处有浆性到干酪样的渗出物;肝大,充血。镜检下可以看见关节滑膜纤维增生坏死;肝脏细胞病变坏死,血管周围的单核细胞和易染性白细胞数量增加。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导致感染的疾病病死率高、耐药性强,治疗困难。植入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方法,目前疫苗主要分为四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全菌或部分菌体为疫苗、针对荚膜和黏附因子的疫苗、针对毒素和酶的疫苗、针对毒力因子的疫苗[9]。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兼性厌氧菌,对于营养方面的需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就可以生长繁殖,革兰氏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逐日增强,所以应该采集病样快速分析出病菌种类,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后,选取最适宜的药物,拌在饲料和日常饮用水中,对全部禽类进行治疗,这是大量饲养禽类下发病之后的首要控制治疗措施。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病率与所在环境中球菌的含量成正比,病死鹅的排泄物加大了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更加加速了病情的恶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完善防疫设施,注意环境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大量耐药菌株,特别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出现使得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世界感染顽疾之一。
微生物的检测正向着更迅速、更简单、更精确的趋势发展,法国梅里埃公司和美国3M公司的2种快速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可以比日前普遍的检测方式减短一半的时间,完全适合用在实验室的快速检测,尤其是在设施缺乏的实验室中,更加能显示出操作使用的方便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检测耐甲氧西林菌株的最适宜方法,虽然存在容易引起污染、假性阴性等困扰,但是因为可快捷扩增DNA片段和目的基因,因此在检测行业有着不可小觑的实用价值。多种检测方式[10]相互结合可以相较以往很大的提升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度[11],是检测病菌的发展趋势。
[1] 王红宁,朱庆.养禽与禽病防治新进展[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07-211.
[2] 张生勇.浅谈畜禽采血与血清制备[J].畜牧市场,2005,(3):68.
[3] 姚火春.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6-37.
[4] 廖延雄.兽医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81-93.
[5] 盘宝进,谢永平,汪文龙,等.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J].广西畜牧兽医,2004,20(1):6-8.
[6] Buchanan R,Gibbons N.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科学出版社,1984:598-599,667-672.
[7] 罗君毅,程池.酶制剂抗菌活性检测标准菌株的药敏性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1):17-22.
[8] 梁毅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58-1659.
[9] 李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4):86-88.
[10] 龙军,陈清,俞守义.PCR-ELISA法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A[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340-1341.
[11] 黄韬睿,李玉锋,王鑫.PCR和ELIS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