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

2018-03-13周创奇

求知导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互联网+

摘 要: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但互联网价值观多元化、信息碎片化、传播主体复杂化等因素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边缘化,使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产生困惑,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作者认为通过加强应用新媒介素质教育、整合新兴媒体与传统理论课程教育资源、净化互联网生态环境三项措施,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04

作者简介:周创奇(1977—),男,陕西咸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1],这也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新的重要机遇和挑战。我们应顺应形势要求,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互联网+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互联网+”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网络平台,是信息和舆论的生产地、集散地和共享地,其多元的思想观念和特有的信息传输模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仍然侧重于严肃的、正面的、强制性的、显性的灌输,课堂教学创新和互动环节太少,形式单一枯燥,对新生代大学生缺乏吸引力,亟须改变。互联网背景下,资源互通和信息共享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学内容、范围和交流方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特有的传输方式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须顺应形势,立足实际,推动“互联网+教育”,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改革,探索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事半功倍地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价值观多元化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逐渐被边缘化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主导价值观。但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趋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学生的“三观”尚未成型,核心价值观面临着话语权边缘化的危险。大学生对“家长式”和“灌输式”的价值观教育方式兴味索然,而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传输方式创新力度不足,适应网络传播特点和符合“95后”大学生喜好的网络传播模式尚未形成,导致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话语权方面相对弱势,削弱了主导价值观传播的权威性、主动性和影响力,这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非常不利。

2.互联网信息碎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困惑

当前,高校里 “低头族”“微信迷”“网游族”随处可见,大学生手机使用已非常普遍,他们随时随地上网,浏览信息、掌握国内外大事,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能力也强,但对新事物、新思潮的辨别能力不足,“三观”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互联网的优势我们有目共睹,但互联网信息多、娱乐化、观点杂、参差不齐,传播碎片化、路径多、更新快等因素容易使大学生淹没在海量信息中难以聚焦,思维肤浅,难以理性深入和准确判断,关注娱乐低俗信息难以弘扬正能量,特别是被切割的文化碎片和多元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价值观教育设置了认同障碍,降低了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主导性与控制力,使学生易受网络观点的裹挟和诱导,在价值观的认识和取向上产生困惑。

3.互联网信息复杂化降低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明显,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态势下价值观较量也异常激烈,西方世界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通过互联网传输着各种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体现着西方价值观的自由、暴力、色情思想文化,使大学生面临“信息垃圾”和“信息霸权”的威胁。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虚假欺诈、低俗娱乐信息在网络中铺天盖地,重利轻义、投机取巧等错误思想观念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误导,形成认识错位。再者,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隐匿性使监管难度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大学生的道德失范言行,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足。

三、“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

1.加强应用新媒介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水平

大学生要具备较好的能力素养,熟练应用互联网使之成为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助推器”。高校可通过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及各种交流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网络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密关系,提高大学生“互联网+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认识和应用水平,促使其成为新媒体使用的行家里手。充分发挥互联网平等性、交互性、无时空限制、迅捷简便等优势,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熟悉网络应用的专业力量,引导和督促大学生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前提下学会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高效提取正确且有价值的信息,在多元价值观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聚焦主流思想,通过对比和鉴别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抵制互联网中的虚假低俗信息,自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大学生在涉及价值观问题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摒弃错误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

2.整合新兴媒体与传统理论课程教育资源,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与形式

充分挖掘新兴媒体与传统理论课程教育资源,以核心价值观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推动两者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的广泛深入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发展,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窘境的情况下,应积极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改进传统理论课程的传播方式,利用传统理论课程优势推进新媒体内容的建设,力促新兴媒体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争取两者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互联网+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探索。

3.净化互联网生态环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习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为广大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网络空间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网络文化建设,净化网络环境,构建良好网络文化生态。要加强网络空间的管控,不断探索建设柔性引导与刚性规范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道德底线,在使用网络时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维护和谐又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面对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要以宽阔胸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但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引导、充实和拓展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不断壮大积极、正面、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使其自觉成为肤浅低俗、虚假不实信息的过滤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N].人民日报,2014-08-21(0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互联网+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