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费”讲评

2018-03-13童可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7年7期
关键词:浪费思维

童可

【作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比如把荼杯留在桌子上,离开/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我还想连落曰一起浪费,比如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

李元胜《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参考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以“浪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由独词构成的命题作文,但同时给出了两段附加材料。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立意上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在论述中产生更精彩的辩证思考。其实,本题设置模式,类似2015年福建卷的高考作文题“路”,题目给出三个思考角度:①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②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③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以“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词作为话题,愈加凸显出行文辩证立意出新的重要性,而这一点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表现尤其明显,如2013年湖北卷的“方与圆”,2014年江苏卷的“青春的朽与不朽”、福建卷的“空谷”,2015年上海卷“内心的坚硬与柔软”、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2016年全国卷I的漫画作文等,这些题目若没有深刻的思考,文章很难出彩。

“浪费”一题,可以进行如下审题分析:

首先是思考题目本身含义。浪费是什么?浪费在字典上的释义为: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材料中陶渊明《杂诗》便是取了这样的义项。通常意义上,它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它把种种“有用”变成了“无用”,花无用之时、费无用之财,却没有获得理所当然的结果。再来看看第二段材料,这同样也是一首诗,可是却完全和材料一唱反调,偏偏要“浪费”时间,做一些无用之事,可是这些事情“和你”在一起做,便很有价值,很有美感。说到底,“浪费”还是“不浪费”,往往就在于这个事情的结果,如果结果令人满意,似乎这样的一个贬义词,也变得很有诗意。此题要让同学们思考的,就是一种价值判断。再顺着往下想,一些可写的立意便浮出水面。

①从原因思考:为什么偏偏要浪费?

②从对象思考:什么东西是可以浪费的?什么东西是怎么也不可以浪费的?

③从结果思考:浪费了会怎么样?浪费一定是坏事吗?

④从判断依据思考:怎样才算浪费?

其次是选择合适立意行文。经过了一番思维发散,可供书写的立意有很多,但是究竟选择哪一个角度去切入,选择什么样的立意去行文,还是值得细思的。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此刻,我的大脑便像这张作文纸一样空白。这个作文题目没有激起我心中思想的波澜,只漾起一圈圈懵与茫然的涟漪,扰得我心烦。也有一些素材在我的心湖中沉浮,写外婆的勤俭,来反衬我的浪费?不,那太老套了,立意也不高;写我陪父母吃饭,“浪费”时间,够了,这碗鸡汤已经喝腻了,我便急急把这个素材摁进了水里。于是时间悄然溜走,而我心中唯一的想法便是:我在浪费时间。

我在浪费时间?我浪费的难道仅仅是时间吗?我的手抚摸着课桌里的名著和杂文。它们沉默着,用冰冷的眼神,看着我下课时高谈阔论,神采飞扬,看着我午间休息时饕餮零食慢搅咖啡,现在,它们也同样用冰冷的眼神,看着写不出作文的我,像是埋怨,埋怨我从不贩卖它们;像是讽刺,讽刺我虚度光阴,不懂积累;又像是嘲笑,嘲笑我肚内空空无半點墨水。是我,浪费了这宝贵的书籍……

这篇文章便直白地表现出作者面对立意选择时的患得患失,其最终的选择也仅是顺着材料一提供的内容展开,纵使选材新颖,语言优美,可是好看的面孔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终究没有跳出思维的窠臼。这种选择虽显沉稳,却流于表层,注定不精彩。其实材料一给出的角度如此习以为常,正是提醒我们立意时应当“另起炉灶”。命题者给出两种思考,岂不正是在提醒我们要广开思路吗?因此,选择立意之时,除了思考自己能写什么、什么能写好之外,不妨再加一步,想一想,阅卷老师想要看什么。

回到文题中的材料二,实际上是引导我们对“浪费”一词展开辩证式思考:生活中是否所有的“浪费”都是指向消极与虚无?功利层面认为的“浪费”是否具有哲学、美学层面的价值呢?在二元对立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据此,可以将立意作一番补充深化,如:

①从原因思考:由于……,所以这是浪费。

②从对象思考:因为它……,所以这样对待它,(不能)看作浪费。

③从结果思考:在……的情况下,虽是浪费,但实则……;在……的情况下,虽是……,

但确为浪费。

④从判断依据思考:我浪费了……,可我也得到了……;我得到了……,可我也浪费了

如以下这篇文章,便是采用了这样的立意模式:

浪费

“你是当真要学?这曲子难唱,听得懂的人不多,很难有出头之日,你可想好了?”

“过了这道门,要是出不了头,你这大好时光说不定都给浪费了!”

说话人坐在一张红木高凳上,旁边沏着的龙井还飘着热气,眉目间隐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声音不大,夹着点怜惜。

“我想学!”12岁的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坐在高凳上的人沉默了,一句话到了嘴边,嘴唇动了动,终是没说,还是端起茶杯饮一口。“好,过几日,你拿了行装来我这儿吧。”

女孩自是开心,哼着小曲儿,没过几天就来到了他面前。

“师父!”

还是那个坐在高凳上的人,只是全无了当日的和善,那一发一须间,是一个当家人该有的严肃。他只是交代了女孩的住处,便领着她去后园的大宅里——那是练戏的地方。推门进去,闻到的是那股独特的味道——夹杂着粉扑子、胭脂、汗水和眼泪的味道,浓郁的味道在女孩鼻尖燃烧了起来。没有过多的时间新奇,她满脑子都是自己穿上戏服在台上舞动的样子。endprint

女孩子是新入门的,底子全无,都得从头练起。每天都是这样过去的,五点半的天光,十点半的星光,女孩一个人对着镜子比划,对着清晨的微风吊嗓。

时间是快的,后园大宅里的气味还未来得及改变,它又悄悄向前走了几载。

晃眼十年过去了,而今到了弟子们上台的时刻。戏院外秋意正浓,戏院内“锵锵锵……”几下锣敲开了序幕,打头阵的自是师父,穿了戏服的他是那般镇定潇洒,嗓音里积着的是几

十年的功夫与磨炼。结束,千人同时起立,掌声不断,之后便是各个弟子的表演。

女孩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师父知道每天清早阁楼上晃动的定是她的人影,便安排她唱本派的经典,至于是好是坏,师父从来没有说过。

终于轮到她了。

观众心里有谱,知道这压轴的人必定不是等闲之辈,便屏气凝神,盼着她的出场。没有响亮的敲锣鼓声,女孩缓步走向台中央,全场的灯光都聚焦到她身上。她却不慌不乱,两手并放腰间微微点个头,是要开唱了。

女孩在男人女人们的悄悄议论中缓步开口。“怎么是这样的小角儿?”“这火候多少还欠了点吧”,带着点儿失望。只有师父站在幕布的后边,为她的绵绵情意打动,微微地笑了起来。不禁想起了女孩12岁的当年,一脸坚定的样子,以及自己没说完的那句话:“你的底子不行,到底是红不了的。”

可是,哪怕红不了,只要有过热爱,又怎么能说浪费了灿烂的春光呢?

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便不是浪费时间。这篇文章与这句话如出一辙,实质上都是为“浪费”这一贬义词添加了条件,深化了人们对此的认识。

第一段文字中的“浪费”即它的本意,只能得出大家都知晓明白的立意:不能浪费大好时光。而阅读第二段文字,即可发现对这个贬义词的推崇,要去浪费阴影,浪费落日,浪费风起的时候……对这些美丽事物美好瞬间的浪费,恰恰是由于发现了生活中被匆匆略过的细节,当“浪费”在这个喜爱、喜欢的层面上时便获得了“进行享用”“享受诗意的人生”的崭新立意。

要使观点更加鲜明,更具思辨的力度,也可以采用“树立假想敌”的方法,即设置对立面,在对比中加强己方观点。“浪费”这一题目,在给出的材料中便存在着一种对立——普遍意义上的“浪费”,个人意义上的“浪费”,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对比反衬的方式,更加鲜明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如下文:

浪费

走在博物馆的一格一格的展厅里,我面前是无数绚烂的珍宝。明明是咫尺之距,却总有那厚厚的玻璃一层,终究遥远。

站在长长的瓷器展厅门口,里头是一排一排整齐的玻璃格。我缓缓的步伐时停时进,指点着玻璃格中的瓷瓶、瓷罐,那只瓷碗被单独隔了起来,人群中有人道其定不简单,细细看来,均匀的釉色,温而润,白中透着些许浅青,处处圆润光滑,碗口有金丝勾的纹,还染了彩晕,它端坐在木底上,在格角的小灯光下,实是精致,定为精品。

人群中一阵赞叹,忽而有闪光灯的闪烁,我听见有人道:“唉,这么好的宝贝,想当年也只是用来盛盛水,真是浪费啊。”我想着,还真是,这碗如此精美,却也只是富贵人家的常用器狐,可能有人称赞过它,却怎有过如今者玻璃格被目光包表的殊荣,过去盛水盛茶,说不定主人哪时发火,还有过同伴被砸成满地碎渣,浪费浪费。

伴随着对它过去的惋惜,我走出了展厅。

于是,见那安放着的玉器、金器,不觉都为其过去叹惋,叹惋其过去可能的“怀才不遇”。

展廊尽头是一柄如意,我透过玻璃细细观察,它不大,镶有两小块浅浅的薄玉,颜色有些杂了,但其历史一定极为深厚,说不定是什么家族一代一代传下之宝,才如此完整地从古代越入如今我的视线。

这时,我忽然想到了外婆,她和我讲,她以前是见到过家中有如意的,是一柄袖珍的小如意,也有一块有些黯淡的玉,她说那时家中是很珍重它的。倒不是因为珍贵,而是因为那是家家皆有的东西,是如意,是为一家的事事如意。

再看这玻璃格中的如意,它定也被一个家庭珍重过,因为它所能保佑的事事如意。不过现在,似乎没人记住它的作为“如意”的意义了——只有它的精致,它的年代久远,它仅定义为一个价值巨大的宝贝。

而那个瓷杯呢,似乎已经不是杯子了,只是一样精美的珍品。做一个杯子是不是更好呢?被放在圆木香桌上,盛上一些茶水,被主人送到嘴边,伴着主人的说笑,便盛一碗乐意,伴主人的怒气,就盛一视不悦。作为一只杯子,似乎能盛很多很多。

而在那玻璃柜中,再也盛不了任何记忆,这才是浪费吧。

我又有些惋惜,惜它如今的远离,还有那如意。那瓷瓶,那玉扳指,那玻璃柜里的所有东西,是不是在想,明明咫尺之距,为什么那玻璃如此之厚。

本文中“浪费”出现过语意的变化,首先为第三段看到博物馆中精美的物件感慨过去只是个富贵人家的平常器皿,转变为感慨博物馆中的物件虽是精美,却无法承载任何记忆。这两处的“浪费”便是一种物质与情感对立,前者把“精美”当作价值,而后者把“情怀”当作价值,一种源于普遍认同,一种源于自我认识的发展,文章的新意立现。

除了物质与情感的对立,也有学生使用了表象与实质的对立:

浪费

我到的时候,人们正在修补岳阳楼。

远远地看立着几个黄色的脚手架,各处修补的工人们在楼的各个角上虫蚁般螺动着。

门口的旅人如织,织成一串长队。听闻在检票处背诵《岳阳楼记》可免票观楼。于是我排队,诵了一番,被人们推着进去了。

我逆着人流走,因我本不想进去便直接目睹那块刻着《岳阳楼记》的碑。离了游人的推推挤挤,我拉住了一个工作人员,问这岳阳楼何以翻修了。他支吾了一番,大概是说要将楼顶的转瓦重漆一漆,再铺上,将墙面涂白,大抵是

因游人爱题字,等等。我便走开了。

于是仍然随着人多处走。耳畔导游正编纂着滕子京与范仲淹的逸事,一队人的喧闹将我的微弱的思绪覆盖过去。

我微微扫了一眼,显然是被刻意摆正在一处的岳阳楼记碑,一旁的孩子们正识字般地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又趴在碑上,让闪光灯打在那个方向。大人们嘈杂地大声谈话,许多说着范公写得好极了,随后云:那时背得苦极了。也有人说着自己儿时背时的愿望,想来这里看看。亦同时鼓舞孩子爬高点,以便于照相。我的心中蓦地涌出一丝微漠的悲哀,于是我避开了聚焦与闪光灯,奋力挣脱开人群,恼怒地登上去。

人们看似对岳阳楼抱有极大的热忱,殊不知在我看来,却是对岳阳楼这一中国文化象征的浪费。

我们空有这瑰丽的文明,却不甘心于仅安静地欣赏。于是人们修补,题字,践踏那在这荒原上產立着的文明,对于这种文明,我们从未敬重。我们浪费着本应闪耀宇宙的文明之光。

我感到了这种恼人的无知。人们浪费了那文人的青衫和笔杆,那心底纯清的约定,甚至浪费了那本就矗立在此处的,五千年不曾停滯的熠熠生辉的文明。

此处,巧设对立往往需要与反弹琵琶结合起来,不然,记叙文仅仅是构思稍巧了些,议论文不过多了几处反例,于立意深化并无多大益处。

文章强化思维力度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以“浪费”为例,不管是审题过程中的步步为营,还是添加条件、设置对立的具体做法,目的都在于使立意趋新,使行文趋深,也都来自对当下作文思维僵化亟须改善的诉求,也希望同学们的思维愈加有活力、有深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浪费思维
文明用餐,拒绝浪费
爱虚张声势的水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思维总动员(三十)
巧设提问,让思维多走一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爆笑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