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变換,风景殊异”讲评

2018-03-13陆云鹏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7年7期
关键词:视野风景心灵

陆云鹏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几位摄影师去一个偏僻的山村采风。那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牛耕马拉,肩挑背扛,人们生活贫困。采风结束后,大家都完成了摄影作品,有的取题曰“苦难岁月”,有的命名“世外桃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能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从命题形式的角度考查,当下的高考作文试题多回避单一话题,更倾向从二元关系甚至多元关系的角度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近年来杭州一模的作文都紧跟浙江省高考作文的步伐,倾向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一段材料出来,呈现的侧面很多,解读的方式可以多样。但是,局考答题(作文)是一个“多方对话”的“游戏”,即考生要跟命题人、阅卷人“对话”,阅卷人也要和命题人“对话”。考生要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也要懂得阅卷人的心理,如此才有可能“勇夺”高分。

上述材料叙述的主体是几位摄影师,他们采风的对象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这些摄影师眼中,小山村是“苦难岁月”,或是“世外桃源”。命题者的意图比较明显,就是主体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所以,阅卷这样要求:文章基本观点为“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风景”,写到这一点的被认为是切合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证,如指出不同的视野、心境等导致看到风景的不同,又如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出我们应看到生活中的美或不回避生活中的不足、苦难等,起评分为44分,视文章结构、语言等具体情况,最高可打到60分。

但有人认为“看问题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个立意也是切合题意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个观点也不是不行,关键是看“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主体是否相同。如果主体相同的话,那就离题意有差距;如果主体不同的话,那就切合题意了。主体变换,立意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个观点,要看考生如何行文。

另外,有学生写“身处困顿困难之中,依然要能体会生活的美”以及“生活不仅有苦难,也有美好的生命体验”这一类立意,就离原材料较远了,最多只能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虽然我们应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行有条理的复习,但我们考生要知道考场作文的老旧“模板”已经不再是临场的“万金油”。想在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考生,一定要正视现实,看清趋势,如今的语文考试拼的是实力,谁要是在偷工减料上费心力,高考会还以最惨淡的现实。所以,拋弃所谓“答题公式”“必备素材”“作文模板”,拒绝生搬硬套的模式,實实在在地写几篇好文章,才是上策。

面对千变万化的高考作文题,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最根本的莫过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写作功底的夯实。这两年的作文题目已经明确提出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要求,不管怎样的立意和理解,都要求考生有严密清晰的思维和扎实深厚的功底;另外,厚实的文学底蕴和优美清新的行文风格,也会在展示清晰思辨的过程中成为考场制胜的法宝。

【作文示例】

红尘如镜映心魂

邓莹

几位摄影师到偏远贫困而村风淳朴的山村采风,有的将照片命名为“艰难岁月”,有的则歆羨此为“世外桃源”。人以心为镜,心中所想若是大相径庭,对事物的看法态度自然相去甚远。由此看来,不同的人,在看待同一事物时的体悟感慨自然不尽相同。

就像水盛于不同形状的容器中,便也形态各异。若是将个体视作思想的容器,那么,思想在不同个体中,其形态亦必定是殊异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座围城。这也十分形象地印证了这一点。

红尘万物,一花一叶皆牵连了无数骚客文人的情思。心难平,情难却,感慨由之起。仅一轮月,便使多少心潭涟漪迭起。

林逋性灵清逸,享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画景。苏轼独品“高处不胜寒”之苦涩,情飞婵娟,思系亲人。李煜沦为亡国之君,悲恸难遣,望月长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光匆匆,白云苍狗,又有多少人兴“物是人非,情随事迁”之叹惋,轻吟低喃“庐州月光,)西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之哀辞。

倘若深究起来,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谓复杂,其影响因素可谓繁多。犹如百股初麻拧成的粗绳,看似整齐划一却又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诚然,社会环境是一张繁密冗杂的背景图。它那双无形的大手,把玩着一个个时代的思想,抽取出其中的“精粹”令人们去苦苦追随。而家庭的熏陶和个人的修养便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教养。教养如阶梯,拾阶而上,人可以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但另一方面,教养亦如隐形的网,羁绊束縛着人的思想体系,从而潜移默化地限定制约着思想。就如与你结盟的上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不会允许你攀得过高。除此之外,生活境遇、某种巧合、特定氛围等都有可能左右人的观点态度。而若要从这些烦冗的因素中寻找出一个最直接最鲜明的,我认为这便是心境。

心境,顾名思义,为心灵之镜。它映射出的不仅仅是喜怒悲欢,还有精神度、思想境界等较为深刻的存在。不同态度的产生,抽丝剥茧,可溯心境之源。譬如中第进官,有的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的人“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心境殊异,态度心情往往也大相径庭。

心境,可大可小。小则可以决定生活细节,大则可能决定人生前程。如此这般,想要成就希冀的人生,便须妥善地调整心境。

尝试着让心灵沉静下来吧。细品茗芷之幽香,欣享生命之平和。抛却浮华,修养性灵,让生命贴近地平线跃动。高僧抚琴伴青灯,心如止水无漪痕。我们自是不必严苛至此,但仍需摒除杂念,心无旁鹜。平和之心境,毓平和之人,不似玉株芳菲吐蕊,却如青草清爽劲节。如此,看到万物皆如“世外桃源”。endprint

红尘如镜,镜中之人似汝非汝。涟涟波光,镜中微漾,谁的容颜模糊了?或许重要的并不是谁的脸,而是有无宁静平和的心。心如止水,方能看清那镜月容颜,抑或造就了一个更为泠善的自己?

[点评]

文章一开始就巧妙地化用原材料,很自然地提出观点——不同的人,在看待同一事物时体悟感慨自然不尽相同。接着,围绕中心观点,提出“思想在不同个体中,其形态亦必定是殊异的”,并借用林逋等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自然得出结论“心如止水,方能看清那镜月容颜,抑或造就了一个更为泠善的自己”。

文章语言颇具古典之美,诸如“细品茗芷之幽香,欣享生命之平和”之类的对偶句俯拾皆是。行文思路清晰,事例信手拈来又无堆砌之感。

赋分:57分。

开一扇独特的心窗

陆铭雯

乘坐于人生的列车之上,旅人所观之景,大体相同,然而在各人心中所成影像相去甚远。这大略是因为每个人所感知到的世界,取决于各人所打开的那一扇心窗。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开启一扇独特而真诚的心窗,可领略一番别样的风景。

观同样风景,有人欣喜有人愁。风景是不变的,发生变化的是人的眼光与心境。于同一地采风,各摄影师作品灵感不尽相同:有人创作《苦难岁月》,亦有人联想世外桃源。一如辽宁高考状元刘丁宁选择复读,毅然放弃香港大学与高额奖学金。他人纷纷羨其幸运,同时也将其高考复读之路定位为苦难岁月;然而,刘丁宁却拥有一颗与常人不同的心灵,在她看来,北大中文系的风景,独好。高考复读之路虽艰辛,但北大的梦想生活才是她最向往的人生“桃源”。她开启了一扇独特心窗,用属于自己的眼光去判定是否值得,用最纯净的心灵去坚守壮丽梦想,用异于他人的举动谱写辉煌人生。不管境遇如何,我们都应从内心深处去感受,从而明了心之所向,去追寻透过心窗观赏到的风景。

透过心窗,用独特的眼光去欣赏,用灵魂深处的心灵去感受,亦能收获别具一格的风姿。季羨林年轻时赴德留学,选择无人问津的梵文作为攻读科目,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领略梵文独特的风采。哪怕众人否定其研究价值,他依然可以享受其中;哪怕众人认为此地贫瘠,他依然可以收获丰颂成果;哪怕众人觉得这是苦难岁月,他依然自由徜徉在他的世外桃源之中!假若他关闭那扇心窗,仅拥有和别人一样的普通眼光,怕是在梵文研读领域少了一份卓越贡献。

最真实纯净的自己,往往躲藏在那扇心窗之后。打开它,将自己的心灵释放,任其带领我们去感知这美妙世界,“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北岛纯粹的愿望折射出他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因为我想,所以我奔跑”,阿甘简单的理由让他成为众人赞赏的“实干家”;而漫画大师宫崎駿,再漫长的岁月也抵制不了他对梦幻色彩的追寻,消磨不了他永持的童心。这些来自心灵的呼唤,如同黑夜里的闪耀之星,亦似远方飘来的悠扬笛声,在引领我们走向丰富的世界,感受人间的温情,领悟万物的独特风姿。

沿途风景依旧,但车厢里的旅人啊,此时此刻,你们将开启如何独特的心窗,用如何真摯的心灵,去享受这漫漫旅程呢?

[点评]

文章运用归纳论证法,思路清晰。本文一开始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人生比作一辆列车,窗外的风景是个人感知的世界,进而提出观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开启一扇独特而真诚的心窗,可领略一番别样的风景”。接着,运用刘丁宁为了考上北大而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事例,论述“风景是不变的,发生变化的是人的眼光与心境”的观点。然后,借用季羡林的例子论述了“用独特的眼光去欣赏,用灵魂深处的心灵去感受,亦能收获别具一格的风姿”的观点。由此类推,作者提出“最真实纯净的自己,往往躲藏在那扇心窗之后”的看法,并借用阿甘的事例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全文,用问句的形式发出邀请“开启独特的心窗,用真挚的心灵,去享受这漫漫旅程”。文章材料丰富,说理充分,分析透彻,条理清晰,首尾圆合。

赋分:57分。

心灵巧做视野窗

孙之昕

年迈的蜘蛛循着窗沿织网,气馁的人会嘲笑它与自己一般不知天高地厚;可执着的人会赞叹,敬佩蜘蛛攀爬的坚軔。可见,尽管我们看见的也许是同一处风景,但经过心灵之窗过滤后我们也许会解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人生的际遇、生活阅历的差异铸就不一样的心灵,从而视野之窗的质量也就参差不齐。同是路边一堆白骨,心忧天下、半生漂泊的杜甫透过自己的心灵看到的是苍生的疾苦,而朱门子弟面对一堆腐朽的白骨,掩鼻避之都唯恐不及。华装重裘,哪能体会衣不蔽体的辛酸?佳肴美酒,哪会揣摩食不果腹的苦楚?因此,这也决定了他们只能冠以朱门子弟的称谓,无法与名垂青史的杜甫媲美。杜甫透过自己的心灵之窗注视着疾苦的苍生时,代表群众的历史也正悄悄地抬起双睥深情地回望着他。一颗不朽的心灵,因其璀璨,终会被历史从茫茫人海中尋觅而出,精心保存。

视野之窗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如让我们的心灵沉浸在思想之海,不间歇地从中汲取养料,也许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的视野之窗打磨升华。魏晋以来的文风华而不实,多数文人沉湎于此却浑然不知,反而沾沾自喜。如出一辙地急功近利、趋炎附势,这样的心灵怎能发现异端?他们懈于思考,怠于反思,终究被滚滚的时间之潮席卷而逝。在大风大浪中,韩愈挺了过来,“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他,扎根于文学的沃土,用自己的思考掀起了古文运动的浪潮,洗去了文风之上的浮夸。他用思考之心为自己的视野加上了一扇窗,看到了别人未曾发现的风景。

人们沉醉于琼楼玉宇的成绩,看不清情然而至的灾难。但,柴静看见了,她用一颗公民的责任之心看清了雾霾的真相。当多数的学者把雾霾归咎于汽车保有量过多或认为雾霾根本就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时,柴静用自己的心灵开辟出了另一扇亮窗,她尖锐地捕捉到了油品质量低是雾霾问题的根源之一,从而引发了公众对于国企油业该如何发展的思考。endprint

有人坚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未经心灵过滤的“真实”果真是纯粹的本质吗?我们是否也会不经意间被浮云遮蔽了视野?用心灵巧做视野之窗,拂去事物表面的渣滓,夺目的美景便会喷薄而出。

[点评]

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观点鲜明,先声夺人。第一段呼应标题,提出观点“尽管我们看见的也许是同一处风景,但经过心灵之窗过滤后我们也许会解读出不一样的精彩”。接着,借用杜甫和朱门子弟对比,提出“人生的际遇、生活阅历的差异铸就不一样的心灵,从而视野之窗的质量也就参差不齐”。再借用魏晋以后华而不实的文风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動进行对比,认为“假如让我们的心灵沉浸在思想之海,也许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的视野之窗打磨升华”。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结论“用心灵巧做视野之窗,拂去事物表面的渣滓,夺目的美景便会喷薄而出”,呼应文章的标题,重申观点。

赋分:59分。

困难映心,桃园达意

江梓欣

在青天碧水下农耕牧马,在蓝穹青草中插秩洗洗。当代的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文明,冗竟是一种苦难还是一种世外桃源的平静与自然?在我看来,出现这两种极端看法的根源往往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和思维有关。

芦草青黄,嫩竹风鸣,杜鹃艳红……此类在情思愉快的人心中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春天艳丽明媚的生机。而在遭逢贬谪,境遇凄凉的江州司马眼中却是“黄芦苦竹绕宅生”与“杜鹃啼血猿哀鸣”的凄荒一面。主观思想往往影响人对事物的看法,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的摄影师将自己所处的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与相对落后的山村进行对比,以其不同于他们习惯的境况,如辛勤耕作、种田喂马而激起善怜之意,苦难也就由此而成。

在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人们心中,农村落后的生产力也可以成为淳朴隐逸生活的象征,此时的人们更愿意回忆起陶渊明曾吟诵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们凭借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将“桃源”加诸一个本无法明显区别高低的现象之上,“桃源”便应运而生。看到的取决于想到的,而现在看到的与以往“看”到的又有所不同。少年听雨,中年听雨,晚年听雨听到的往往也不同。少年意气风发,不畏万物。换做我们去听,又不一定是“江阔云低”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启蒙与成长环境,有不同的境遇和思考方式,有不同的思想与原则,便也造就了一些不同的主观印象。一朵盛开在寒冬的梅,是感叹其周遭不良霜雪压枝还是赞赏其一身傲骨坚贞不屈,全凭个人此地此时的想法。词无达语,便与“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若真要烂熟某样事物也的确需要我们了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经历揣摩出的不同的想法。

耕田种地、披星戴月不一定是每个人非要逃避不可的苦难岁月;青天做伴、明月作陪也不一定是每个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存在即合理,但他们终归是某一类人用境遇与经历揣度出的心思与意念。是苦难还是桃源,一千个人或许有一千种不同的想法吧。

[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开篇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出现这两种极端看法的根源往往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和思维有关”,接着分析论证“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再提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启蒙与成长环境,有不同的境遇和思考方式,有不同的思想与原则,便也造就了一些不同的主观印象”的看法。最后总结全文,首尾圆合。

文章语言流畅,材料翔实丰富,诸多事例信手拈来,且详略得当,毫无堆砌之感。

赋分:57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野风景心灵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心灵小语
视野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