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讲评
2018-03-13顾向阳
顾向阳
【作文题】(2017届盐城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周年之际,面向大众推出18个展览,造成巨大的轰动效应。许多观众需要排3到6个小时的队,才能入内看到一幅名画。有网友称这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普及有好处。但也有网友认为,故宫这样的文化殿堂需要设置门槛,这样才能让懂故宫的人去感受它,而不是让故宫成为更多没有文化品位的游客在微信圈炫耀的资本。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门槛,一般是放置在住宅门框下部,紧挨着地面的横木或者石条,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一般都会有门槛,主要是用来阻挡外部不利因素进入,风水学上也可以防止财气外泄。
门槛也有界限、关口、条件的意思,人们以限制外物进出的门槛来比喻生活中的限制。因此,门槛的意义就更为多元,不再仅仅指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隐形的,比如以门第的尊卑来限制婚姻、以财富的多寡来限制交往、以文化的差异来限制交流。门槛在寺庙甚多,不光高了许多,也讲究了许多。在寺庙过门槛,得到的提醒总是:男客先迈左脚,女客先迈右脚,而且绝对不能踢着或踩着门槛,否则就会领受无妄之灾。正因如此,人生不顺时,往往被说成遇着“槛儿”,若能闯过一道道横在命运之中的“槛儿”,这样的人,一准就具备了有别于常人的不凡之处。
作文材料关注的就是文化的门槛,命题人希望通过材料来考查学生对文化门槛、艺术门槛的存在是否合理,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理性思辨。这个看法虽然定位在文化层面,但是依然离不开对社会门槛的理性分析。
现实生活中,门槛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必要性,因为门槛的存在,阻挡了存有危险的外物,使得室内的人和物得到了保护;同样,文化的门槛存在也有其合理性、必要性,在文化事业发展与艺术欣赏及推广过程中,恰当地设置门槛,实行准入制度,便于积聚力量,节约资源,把有限的精华资源提供给急需的人士、具备欣赏能力的人士,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可以提升文化的品位。
现实生活中,有的门槛设置过高,阻挡了交流、造成了隔阂,同样,文化的门槛也是如此;有的门槛变成了人为的限制,刻意的围堵,形成了封锁,成了一家独大的近亲繁殖乃至传男不传女的家族嬗代,只会造成文化的倒退与艺术的堕落;不合理的文化门槛限制了优秀文化的普及,影响了民众智慧的开化与文化品位的提升,使阳春白雪永远只能“居庙堂之高”,使下里巴人永远只能“处江湖之远”,让“王谢堂前燕”,永远无法“飞入寻常百姓家”。
面对门槛,被挡住的人应该怎么办?
有的人自惭形秽,不求改变,失去了提升自己的可能;有的人迎头赶上,改变自己,最终把门槛变成了台阶;有的人不敢发问,见槛而退,失去了接近门槛的可能;有的人大胆质疑,积极争取,最终把门槛变成了平地。
面对文化和艺术的门槛,也是如此。比如说,有人设置条件,把“我”挡在了文化殿堂之外,“我”该怎么办?
这一次在门槛前摔倒,下一次遇到门槛怎么办?比如说,“我”一次次在文化的门槛前受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但是……
初涉人世的人往往因为对社会规则不了解,对社会门槛不在意,受挫、受困也就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大多数人,只有在不断的摔倒与爬起来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变得成熟强大。一旦有新的“门檻”出现时,也就具备了从容面对、沉着应付的能力。比如说,面对文化的门槛,人为的限制,有人一次次地冲破藩篱……
这一次成功跨越门槛,下一次怎么办?跨越门槛的人,如何对待门槛外面的新人?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门檻,有的可以轻松跨过,有的可以侥幸绕过,但有一些门槛任凭付出怎样的努力,也无法在有限的生命岁月里去逾越。
生活中的门槛是这样,文化艺术的门槛何尝不是这样?
被门槛挡住的人态度各异,设置门槛的人又该怎么样?
这样,我们又可以列出好多个角度,大家可以自己尝试再分析一下。
1.辩证思考: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结合点,既要有门槛,但是门槛也不能太高;门槛是需要的,但是要适合时代发展,但是要区别对待,要及时调整适时放开。
2.反向思考:从管理者、高位者的角度看,更可怕的不是设置门槛,而是关上大门,且还不是一时的关上大门,而是长期地闭关锁国;门槛是需要的,对门槛之外的人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允许不具备条件的人创造条件,乐于帮助被门槛挡住但是有志于跨越门槛的人提升水准,乃至因材施教,开化民众。
3.转向思考:可怕的不是有形的门檻,而是无形的文化歧视(管理者);可怕的不是有形的门槛,而是内在的文化自卑(被挡者)。
正确立意举隅:
①文化需要普及(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②文化不能设置门槛、四海一家。③文化需要有门檻。④让不懂变成懂。⑤拒绝文化歧视、给每个人公平的领略文化艺术的机会。⑥放下故宫,让我来(故宫与我是心灵的契合,我是懂得故宫的,不懂文化不解艺术的别去打扰故宫)。⑦槛外长江四海流(高高的门槛,挡住了虔诚的求道者,杜绝了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加大了隔阂和误解,逐渐导致封闭)。⑧王贵与安娜(记叙文,夫妻俩来自两个家庭,一个江南女性天生高雅,一个塞北壮汉十足土气,饮食、交往、处事、阅读各种各样的差异都很巨大,在对立的文化冲突中,逐渐消除隔阂,拆去门槛,最终走向融合)。⑨在烟火处寻阳春白雪。⑩门槛的高度。?无形的门槛更可怕。?没有门檻,不成世界。?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谈文化品位)。?跨过门槛,入室登堂。
错误立意举隅:
①告别微信朋友圈。②平等公平。③人生需要门槛(事事需要门槛,只谈门槛,不谈文化,盐中阅卷点坚决执行了盐城教科院的阅卷细则,视为偏题)。④学会欣赏。⑤人丑就该多读书。⑥炫耀。endprint
【作文示例】
打破文化“门槛”
王君墦
自古以来,文化和文化人似乎就被分为两派:一派阳春白雪,一派下里巴人;前者高雅风流,孤标傲世;后者低微朴素,不卑不亢。
这两派从来都是泾渭分明,且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他们之间隐约横亘着一道铁门槛,各自为政——“阳春白雪”们总在加固门槛,自成天地,抵制着“低俗”文化的渗透;“下里巴人”们也是囿于圈内,自得其乐,防范着“高雅”文化的入侵。
教育上,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文化上,我想,我们也该拒绝“门槛”。
想起不久前故宫博物院推出的APP,无须亲自来到故宫,即可在移动终端上饕餮一场艺术大餐,享受一次文化盛宴。无论你是研究文化艺术的专家、学者,抑或是心血来潮的“槛外人”,都能够在APP上选择你想看的任何一幅作品、一件古物,解构制作或者创作过程,回溯历史之源。这种自降“门槛”的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点赞。是啊,让“阳春白雪”的光芒普照人间,岂不好?
打破文化“门糕”,不仅是让阳春白雪走进下里巴人,更能让下里巴人走进阳春白雪。民国大家熊希龄在众文人、秀才借梅寓洁、借竹寓直、借菊寓隐时,淡淡吟出一句“此君一出天下暖”,惊愕了所有人的目光,让他们艳羨不已,慚愧难当。熊希龄所咏之物正是棉花,他用“阳春白雪”们眼里稀松平常、视若尘埃的棉花,寄寓了自己愿献身天下的高志。
我不禁感动于杨炯将民间文化与诗歌结合,一扫齐梁诗歌“风花雪月”的贵族派、宫闱气,更加感动于张择端将千姿百态的市民生活绘于笔端的情怀。他们敢于打破文化门槛,让高雅和通俗并存,让风流与朴素齐飞。高雅和通俗的融合,让文化变得丰富多彩,使得文化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不断创新,新文化不断破莖、成蝶。
罗马帝国也是一个打破文化门槛的典型。他们欢迎所有愿意在罗马定居的人,接纳他们带来的文化;另一方面,他们把自己看作世界公民,积极地去学习和交流异域文化。当时“大
秦”与唐朝就有很多文化交流,许多罗马人在唐朝做了高官。
打破文化“門槛”并不意味着毫无门槛,谁都可以来蹂躏文化,也不意味着文化之间就毫无区别可言,不同文化之间天然地有区别、有底线。
禁不住为故宫的做法再一次点赞,开放18个展览给普罗大众,打破了文化“门槛”,而排队的时长3小时以上,却能筛选出真正喜爱故宫和故宫藏品艺术之人,这种不因身份等级、不因贫富贵贱,不因地域差别,只因个人修养和喜好的门槛,我们欢迎之至。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打破文化“门槛”,让你的、我的、他的文化之酒都倾倒到人类文化的大江大海里,不分种族、不限地域地滋润每个人的心田,让拉美的火热、英德的高雅、法意的浪漫、北美的野性、中华的儒雅共享、熔融、交汇、发展,我想,文化的大同世界必将来临!
[点评]
本文立论高远,文气纵横。开头简洁而有力,同时紧紧切合论题;接下来的例证围绕论证需要适度展开,非常精当,没有冗余的细节,而叙例之后的分析也能紧紧扣住论题,例议结合水乳交融,这样的论证就显得很有力量;收尾处恰当引用,以相对整齐的语言再次申明论点,简洁明快。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临场佳作,在论证框架的搭建特别是例证与分析的结合上有一定的示范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