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中的粮油证

2018-03-13潘春华

钟山风雨 2018年1期
关键词:票券粮店市斤

潘春华

提起粮油供应证(简称粮油证),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一定不陌生。别看它不大一个小本子,貌不惊人,在计划经济年代,它可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全家的命根子。

粮油证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当时粮食和食用油比较短缺,为保证市场供应,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中央政府于1953年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城镇居民实行粮油计划供应,采取划片、定点、凭粮油证供应的办法,按照计划分配供应粮食和食用油。我的家乡镇江市也不例外,市里粮食部门定期按月发放居民粮油券,居民凭粮油证和私人印章到指定粮店领取。

记得粮油证封面印有“城市居民粮油供应证”字样及编号,并盖有镇江市粮食局粮证专用章。证内有“全户人口粮油计划核定表”,上面填写了与户口簿相吻合的户主姓名、详细住址和人口信息,以及每人的粮食定量供应标准;接着是“粮油票发放记录”和“粮油供应记录”;末页注明“指定供应粮店”。粮店为了方便居民领取粮油券,特意为每户居民准备了一只信封,预先把当月粮油券如数装入信封,居民领取时,粮店工作人员在粮油证上登记并盖上章。记忆中,1968年我结婚时领取的粮油证上的户主是妻子姓名,因为当时我在部队院校工作,结婚需单立户口,妻子首先将户口从娘家迁出,于是当仁不让成了户主。

上世纪八十年代,镇江城区共有30家粮店,如城里的大市口粮店、南门大街粮店、尚友粮店、贺家弄粮店、正东路粮店、鼓楼岗粮店、高桥北粮店、新河街粮店、双井路粮店、花山湾粮店、桃花坞粮店,城外的山巷粮店、老新街粮店、小街粮店、宝盖山粮店、金山路粮店、和平路粮店、大西路粮店、京畿路粮店、水上粮店等等。

每家每户都划定在附近的一个固定粮店购买粮油。我家定点供应的是正东路粮店,地处现在中营街与正东路的拐角处,离家不到一里路。粮店门朝东,是一进老式的民居,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改作了粮店。共三大间,一间用于收款办公,另一间是库房,还有一间是粮油发货处及复秤台,柜面分门别类堆放着供销售用的大米、秈米、面粉、面条和食用油等粮油食品。大米与面粉按比例搭配,面粉不少于20%。春节供应品种会多些,增加糯米、糯米粉、赤豆、黄豆、蚕豆、山芋干、水磨年糕等。赤豆、黄豆、蚕豆、山芋干等杂粮都需用粮票按折购买。迎面的墙面上“粮食是宝中之宝”“节约粮食备战备荒”的横幅标语,十分醒目。

过去,城镇居民每户粮油证上的吃粮标准,是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工种配给不同定量的:新生儿每月9市斤,三周岁至六周岁每月15市斤,六周岁至十周岁每月22市斤,十周岁以上的普通居民每人每月25市斤,大中学生每人每月33市斤,企业职工及退休干部职工每人每月28市斤。令人羡慕的特殊工种,如锻工、浇注工、搬运工每月粮食供应高达42市斤,而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等脑力劳动者,每月定量仅为28市斤。食用油定量标准为:五六十年代每人每月二三两,七八十年代增加为每人每月0.5市斤,回教、伊斯兰教居民每人每月0.65市斤。

粮票通常分为市区粮券、地方粮票和全国通用粮票三种,市区粮券限本市使用,地方粮票只在省内流通,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才可出省使用。凭单位证明,根据出差时间长短,可以用市区粮票或地方粮票到粮食部门兑换适量的全国通用粮票。兑换时按50斤比1斤交食用油票,因为全国通用粮票里包含了食用油。全国无论何地的饭馆、食堂、招待所、食品摊点,吃饭、用餐不仅要花钞票,而且要交粮票。粮票最大的诱惑在于,除了可以在饭馆吃饭外,还可用于购买饼干、茶食饼之类的副食品以及烧饼、油条、馒头、包子等面点,这对当年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诱惑和享受。

粮油证除了作为发放粮油票的依据,它另一个重要功用,就是发放各种购物票券了。那时物资供应不充足,主要民生物资皆“计划供应”。每年年底,粮店就会派出人员到居委会设置的各个点发放各种购物票券,居民便可持粮油证排队领取。购物票券拿到手时,只见粮油证里夹了厚厚一叠花花绿绿的各式纸片,那可是一个家庭一年生活所需:穿的有布票、棉花票;用的有肥皂券、煤球券、煤油券;用于“吃”方面的票券最多,有肉票、蛋票、豆制品票、白糖券;还有过春节购茶食(桃酥、京果粉、花生糖、芝麻糖等)的副食品券及带鱼券、粉丝券等等。券也分好几种:一种是“户用券”,是以户为单位,每户一张券,如用于国庆、春节特供的大前门、飞马香烟和洋河大曲;另外还有一种叫“备用券”,分为1号、2号、3号,发放时它并未指明购买某一类具体商品,而是到时候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指定用于购买某样商品。这同样要小心保存,因为说不定它指定供应的东西很金贵,万一弄丢了,急得跳脚都来不及。

当年购物票券发放后,发券单位通常在粮油证的首页盖个年度购物票券发放专用戳,粮油证使用年代越久,票券发放专用戳无疑会盖得越多。

那时不仅口粮不够吃,平均每餐只有二三两,而且供应的食用油也很少,肚子里油水不足,整天饥肠辘辘,用有限的肉票买猪肉时,总喜欢割膘厚的肥肉炸猪油,以贴补食用油的不足,剩下几块干巴巴的猪油渣也是解馋的珍馐,同大白菜拌了包饺子吃。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物资逐渐丰富,城镇居民手中的糧票也有多余了,就暗地里用粮票同农村小商贩调换鸡蛋、鸭蛋、花生仁、芝麻、赤豆等农副产品。

往事如烟。粮油证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见证了共和国那段坎坷历史。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祖国强盛了,百姓富裕了,饥饿贫穷成为过去。1993年全国完成放开粮价改革,实行粮食开放政策,粮油证作用逐渐消失,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藏友们争相珍藏的物品。

(责任编辑:武学沪)endprint

猜你喜欢

票券粮店市斤
票券相伴的生活
从支付核销一体券 看电子票券营销迈入2.0时代
改革中始终不变的二十三粮店服务宗旨
8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政府“票券化”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益分析——以三种公共产品为样本
李粮店煤矿大采深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自己出具证据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