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实证研究
2018-03-13张忠义李森林
张忠义 李森林
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实证研究
张忠义 李森林
(清华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通过卫星和互联网等远程学习方式,清华大学针对我国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群众的教育扶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文章通过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学习者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扶贫教学站管理员的深入访谈研究,发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的持续开展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教育环境,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是符合当前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的教育扶贫方式。
教育扶贫;精准扶贫;清华大学;远程学习
目前,我国的扶贫模式主要包括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三种[1]。教育扶贫属于智力开发式扶贫,而且作为消除贫穷“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教育扶贫也被公认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模式[2]。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清华大学一直将社会服务作为重要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在消除贫穷方面,清华大学在利用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创新,探索教育扶贫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清华大学自2003年启动教育扶贫项目以来,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借助自身培训创收和获得社会扶贫捐赠的资金来源,无偿为全国“老少边穷”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边疆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建立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并通过卫星、互联网等远程教学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培训贫困地区干部、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和农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大规模、见实效、可持续、能推广”的远程培训平台及体系。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已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的1166个县级教育机构、2530个乡镇中小学建立了3696个远程教学站,覆盖了553个国家级贫困县。清华大学每年组织面授和远程培训、选派清华和境外师生赴当地开展支教、医疗帮扶等活动,累计培训贫困地区的干部、中小学师生、医药卫生人员等逾251万人次。
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十余年的工作实践,是否确实取得了工作实效?远程教育扶贫学习者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是否满意?本研究就此重点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典型案例分析。本研究立足于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学习者学习体验感受、学习满意度、改进建议的问卷调查,同时深入访谈远程教育扶贫站负责人关于远程教育扶贫实施效果,由此进行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效果的实证分析。
二研究过程与数据分析
教育扶贫作为清华大学实施社会服务的手段之一,其工作具体内容和所采取的形式本身就带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必须借助实证研究来追踪这项工作开展的缘由、背景、实践形式、实施效果和各方评价,由此来进一步评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远程教育扶贫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和中小学师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开发针对性课程,并通过卫星直播、录播和部分面授的教学形式传递给学习者。如在贫困地区的干部培训方面,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依法行政”、“县域发展”、“招商引资”和“环境保护”等,适合县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系列专题培训;在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师生培训方面,开发了“乡村中小学校管理”、“中小学科属教育(语数英等)”和“中小学德育、美育教育”、“中、高考考前同步辅导”等项目;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开发了“汽车修理师培训”、“中职生实习计划”、“美容师培训”、“软件开发工程师培训”等项目;在医疗卫生培训方面,开发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培训”项目,并针对基层计生干部研发了“新农村人口健康促进培训”项目。同时,利用每年暑假期间组织清华和境外(香港、澳门、美国、英国等)的大学师生到贫困地区开展志愿支教活动。此外,青年教师志愿者的义讲和贫困地区的区域论坛活动,以及医疗志愿者的下乡义诊及无偿咨询活动也受到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欢迎[4]。
可以看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的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类型繁多、内容丰富。为准确、真实、全面地研究教育扶贫的实践效果,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量化研究选取学习者做关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运营模式的调查问卷分析研究,质化研究是到远程教学站进行实地访谈,采用开放式问题做关于工作改进的建议汇总。
1 问卷的编制与数据信度分析
问卷设定项目包括:①参训学员的基本信息;②教育扶贫工作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运营模式的满意度;③课程设置、师资背景、学习辅助资料、学习原因、学习动力和影响学习效果因素等方面的开放性问题;④工作改进方案方面的主观评价内容。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星)的方式,共向正在参加远程学习的498名在线学员发放问卷,共有353人填写提交,提交率为70.8%。以“未填答率大于10%”为剔除无效问卷的依据,共剔除无效问卷76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为78.47%。对于有效问卷的缺失值,采用序列均值的方法进行替代。
表1 参训学员调查数据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
本研究采用SPSS 20.0对调查问卷内容的各维度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数据的可靠性来验证研究信度。从表1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参训学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各选项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02和0.916,说明问卷的信度良好,问卷分析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较佳。对“运营模式”各选项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03,也达到了较好的分析水平。
2 调查样本分布及其满意度评价
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学员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占比72.70%;超过20%的学员来自少数民族,大大超过全国自然人口民族特性分布,说明清华教育扶贫工作有意识地倾向于民族地区;从学历层次来看,超过76%的学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学习提高的能力基础;学员工作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县/县级市及乡镇农村,这两项占比超过88%,说明清华教育扶贫工作的定位精准,受益学员基本来自基层单位;超过90%学员的工作单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超过66%的学员来自贫困地区,其中比重近半数学员生活、工作在国家级贫困县;超过80%的学员有参加过超过25学时以上的远程直播课程学习经验。
表2 参训学员满意度分析
表2显示,在“教学内容”满意度上,学员整体满意度也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各选项满意率都超过95%,说明清华大学设置的远程教学内容十分符合经济落后地区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在“教学管理”满意度上,学员整体满意度也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各选项满意率都超过90%,其中对教学环境、考勤记录、课程预告项目的满意度得分最高,相比来说,教学站对课后组织交流、领导支持学习和对工作匹配度的课程选择项目的满意度得分较低。参训学员对“运行模式”的认同程度虽然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各分项间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得分也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可以看出学员对于卫星直播模式学习的接受程度没有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管理”的满意度那么高。调查结果显示,在直播学习降低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上,学员表达了很大的认同,而对直播学习效果上的相对认可度降低。在实现双向交互直播来改善直播学习效果选项上,虽然得到了较高的认同,但得分也没有其它选项那么高,说明远程授课模式比起面授教学在授课效果上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总体而言,学员对这种不出差、不付费,在家乡就能学习到清华设置的扶贫专题课程给予了很高评价,但是在对直播教学方式和直播视听效果的评价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未来工作开展和改进上需要引起研究者相应的重视。
表3 学员满意度F检验异常p值显示
3 学员满意度影响因素方差检验分析
参加远程教育扶贫项目的学员有着不同的背景,这是否会对调研各项目的满意度产生显著的差异?找出这些差异并以此指导清华教育扶贫工作,并在未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根据远程扶贫项目学习者背景特点,本研究在征求部分教学站管理员建议的基础上,设定了8项学员背景参数,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运营模式三类共计23项覆盖学习效果满意度的内容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在对认同度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以性别、民族、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地域、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地经济状况和学习时长共8个维度的学员背景为因子分别进行针对所有选项满意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方差同质性检验齐性,可以做进一步的方差分析。若在进行方差分析中,F检验的p值>0.05,接受原假设,说明各选项组之间无差异;p值<0.05,则拒绝原假设,说明各选项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8个维度针对23个评估项的方差分析统计列表众多,表3仅列出异常p值作为说明分析。
在对“教学内容”各项调查内容满意度检验分析中,被调查者的单位性质、学员工作地点经济状况和参加学习时间长短的p值出现显著异常分布,说明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参加学习时间不同的学员之间存在对教学内容满意度的显著差异。在对“教学管理”各项调查内容满意度检验分析中,被调查者仅有学员工作地点、经济状况和学员参加直播学习时长对满意度评价出现显著区分。在对调查学员“运行模式”各项调查内容的满意度检验分析中,被调查者年龄、工作单位性质和学习时长的不同对满意度产生较大的差异化评价。
三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成效的研究
在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满意度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全面地研究教育扶贫的成效,本研究进一步开展了远程教学站的实地调查访谈,并分析了两个典型案例。
清华远程教学站是实现扶贫课程“教”与“学”之间连接的桥梁。为数众多的教学站点分布在全国教育扶贫对象的终端,学习需求的调研、课程信息的发布、教学环节的组织、学员的组织与考核都由教学站来负责,所以教学站负责人对于教育扶贫课程与当地干部群众学习需求和改善提高有着直观的了解。本研究选定8位长期从事清华远程教学站的负责人进行访谈,受访者普遍认为清华大学所探索的“大规模、可持续、低成本、见实效、能推广”的远程教育扶贫模式适合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学习提高需求,同步传输的远程课堂配合着区域经济发展义讲、中美大学生暑期实践支教、贫困地区医疗专家帮扶和义诊等一系列扶贫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了教育扶贫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清华远程教育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实际成效还可以从安远和长丰的典型案例体现出来——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的江西省安远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山地占总面积的83.43%),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是国家级贫困县。从2005年开始,安远县与清华大学联合实施教育扶贫项目。2008年以来,在设立县委党校教学站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又在安远县18个乡镇和县直中小学再投资建立29个二级站,目前每年都要培训各级基层干部、乡村医务人员、中小学教师以及高考学生达4000人以上。清华远程扶贫安远教学站的负责人说:“正因为有清华的教育扶贫,我们安远县的教育升学率得到了大踏步的提高,由2005年以前的全市后三名一跃成为现在的全市前三名。自2006年到现在,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特别是2012年还迎来了建国以来安远县的首位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安远县委主要领导也对清华远程教育扶贫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清华大学首批教育扶贫对接县,安远县不仅得到了清华大学在教育扶贫方面的倾情关怀,享受到了最优质的培训和教育资源,而且获得了清华大学在医疗扶贫、城乡规划、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安远县将进一步深化与清华大学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清华大学优质教学资源,抓好继续教育工作,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打造成为清华大学开展对接扶贫工作的示范县,确保实现如期脱贫、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
位于安徽省中部的长丰县在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0年2月,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长丰县委党校教学站建成使用。教学站建成后,县委党校积极与县教育局、规划局等直属单位和乡镇加强交流合作,把基层干部的能力建设纳入到远程教育中来,为长丰县的党员干部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县委党校还把远程教育和主体班办学有机结合,使主体班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建立教学站以来,长丰县每年举办干部教育等清华远程教育班次十余期,受益5000人次以上[4]。2012年,长丰县一举实现“贫困县”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长丰县经济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财政收入近50亿元,位居2016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第99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唯一没有依托矿产资源开发,而是以工业主导、产业致富,实现由国家级贫困县跻身百强县脱贫致富的典型县[5]。谈到清华远程教育扶贫对长丰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县委党校教学站的负责人谈到:“长丰县的所有基层干部基本上都是清华远程教育扶贫课程的学员,在长丰县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当中,清华的课程如同雪中送炭,扩展了干部的发展视野,补充了经济建设知识,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即便如今长丰县已经脱贫,党校教学站仍在常态化运行,让清华的课程源源不断地推动着长丰干部任职能力的优化和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的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类型繁多、内容丰富,总体上而言,学习者满意度高,特别是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都具有很高的认同和满意度,但对教学站的课后组织交流、领导支持学习和对工作匹配度的课程选择等满意度不高[6] [7]。结合访谈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赞赏,认为远程教育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效果显著。“扶贫先扶智”的举措符合经济落后地区干部群众的实际需要,也符合清华大学的职能定位,并充分得到社会热心人士的肯定、拥护和信任,是清华大学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应对国家战略需求、勇于担当的表现。②清华坚持开展远程教育扶贫工作,不仅让贫困地区的各类人群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自身发展能力;把教育扶贫工作与国家扶贫规划、地方需求结合起来,精准定位重点帮扶内容和对象,做出有影响、有实效的工作,让教育扶贫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但是,在调查和访谈当中也发现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如教育扶贫内容的供需关系协调发展和新教育技术的更新应用等。为此,本研究建议:①远程教育扶贫内容和手段应该与时俱进、注重效率和实效性,以解决贫困地区发展问题为导向的短课、微课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方式进行随时随地学习,会逐渐成为远程精准教育扶贫的主要手段和内容;②扶贫开发不仅要注重供给方的调查研究和政策导向,更要关注扶贫对象的需求和反馈,针对不同背景对象的教育扶贫课程应该做更具针对性的差异化区分;③合理的扶贫模式是达成供给方和扶贫对象之间协调关系的重要途径,由此实现扶贫开发项目的可持续推进与发展。
[1]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3):66-71.
[2]钟慧笑.教育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J].中国民族教育,2016,(5):22-24.
[3]教育部: 清华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OL].
[4]清华大学: 2013年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学长丰站教育扶贫工作总结[OL].
[5]王运宝.胡心玥.百强之后路向何方[J].决策,2017,(6):57-59.
[6]阎桂芝.清华教育扶贫十年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0-41、58-60.
[7]张忠义.远程教育扶贫:清华大学创新社会服务职能的实证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7:44-50、66-76.
编辑:小西
An Empirical Study on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by Distance Education in Tsinghua University
ZHANG Zhong-yi LI Sen-lin
By means of distance learning methods such as satellite and Internet, Tsinghua University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nd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to grass-roots cadre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is study surveyed learners’ satisfaction by questionnaire way, and interviewed administrators at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teaching station. The respondent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singhua University’s distant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has mostly improved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and promoted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local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an efficient wa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arning needs of the cadres and the masses in the poor areas.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distance learning
G40-057
A
1009—8097(2018)02—0100—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8.02.015
张忠义,七级职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邮箱为zhangzhy@tsinghua.edu.cn。
2017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