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效果探析
2018-03-13张青山
张青山
(聊城市莘县樱桃园镇卫生院 山东 聊城 252431)
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行走不便、疼痛,病情严重的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此类疾病需要尽早采取治疗,本次择取我院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治疗,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自我院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样本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全部患者均符合腹股沟斜疝的诊断标准,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20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52.4±5.14)岁,其中双侧斜疝患者占23例,单侧斜疝患者占22例;对照组中男性占31例,女性占14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3.7±5.78)岁,其中有24例双侧斜疝患者,有21例单侧斜疝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患者平卧行硬膜外麻醉后,向皮纹方向做一个7cm左右的切口,钝性分离患者皮下肌肉和组织,在提起患者精囊后确定疝囊位置,同时钝性分离疝囊周围组织,在患者腹腔沟管后壁中放入补片,缝合固定补片,最后缝合手术切口[1]。
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在腹股沟皮纹方向做一个5cm左右的切口,采用血管钳钝性分离患者皮下组织和肌肉,在游离疝囊和精索后进行结扎,将结扎口内置入患者腹腔[2]。在患者腹腔中置入网塞,缝合内环和网塞,缝合之后将补片置入精索后,将补片平铺,使用可以吸收的缝合线对疝环进行缝合,缝合完毕后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率(%)、(±s)表示,组间差异用X2、t值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后得到的P值小于0.05,则统计学意义成立,反之,则无。
2.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试验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出现1例阴囊水肿,出现1例局部硬块异物感,出现例1尿路感染,出现1例局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中出现阴囊水肿占2例,局部硬块异物感占3例,尿路感染占2例,局部感染占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χ2=3.9200、P值=0.0477,P﹤0.05)。
3.讨论
腹股沟斜疝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临床上采用传统的腹沟股斜疝修补术治疗,虽然能够治愈腹沟股斜疝疾病,但是此种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切口大以及手术出血量较多,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此种手术中采用的补片是由一种高科技的材料制成,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腹沟股区域的压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7±6.73)min,术中出血量为(60.2±10.3)ml,切口长度为(4.5±0.45)cm,住院时间为(5.5±2.2)d,对照组依次为(59.4±9.67)min、(90.6±12.4)ml、(6.9±0.72)cm、(12.2±3.4)d, 两 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发生率为2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用于治疗腹股沟斜疝效果明显,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手术切口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几率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析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析对比(±s)
观察组 45 45.7±6.73 60.2±10.3 4.5±0.45 5.5±2.2对照组 45 59.4±9.67 90.6±12.4 6.9±0.72 12.2±3.4 t/ 7.8006 12.6508 18.9618 11.098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陈飞鹏.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2):177-178.
[2]宫焕松,郑维波,罗菲.无张力修补术治疗86例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01):138-139.
[3]周显江.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4):219-220.
[4]刘辉斌.腹股沟斜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与复发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