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3-12朝师附小王炜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飞蛾事例思维能力

朝师附小 王炜

培养思维能力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物理学家劳厄曾明确地指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遗忘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个剩下来的就是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中包含“思维能力”目标,这一点已为大多数语文教育者和研究者所认同: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指出:“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可见,思维培养和语言训练都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及“思维”一词,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要包含“发展思维”这一项。可见,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除了要关注语言和人文素养外,还要关心人的思维发展这一学科目标。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了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思维是可训练的

从上个世纪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对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进行思维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独立式思维教学,即对思维技能进行训练;另一种是浸入式思维教学,要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近些年来,国外出现了一些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和课程,这些课程脱离课堂教学而对思维进行专项训练,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也有学者对这种独立式思维教学提出了质疑:首先,在现有的学科框架内,单独开设思维课程存在很大的困难。其次,人们对于将学生在思维课程中学到的思维技巧迁移到其他学科或生活中,存在一定的疑问。

与此同时,国内的专家学者也开展了有关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如林崇德的“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的教学实验,始终将思维的训练放在首位。他在教学实验中坚持把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实验研究的出发点;强调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并用非智力因素训练学生的智力。在近十年中,胡卫平开发了旨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学思维”活动课程。该活动课程涵盖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八个年级,分为形象思维篇、抽象思维篇和创造性思维篇三个部分。活动课程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具体情况,以系统的思维方法为教学主线,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螺旋上升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每个活动课程是都从简单问题逐渐过渡到复杂问题;从一些日常问题逐渐过渡到各个学科问题;从具体形象问题过渡到抽象逻辑问题。通过实验跟踪研究,经过一年半至两年以上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学业成绩等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总之,国内外的大多数研究都证明了思维在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上具有可训练性。这些实验成果为进一步探讨和实施语文思维训练奠定了基础。

二、语文课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

二、 思维是可训练的,那么语文课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呢?鉴于目前国内的教学形势,我们还没有成熟的专门的思维教学,但是我们可以把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上,让学生真正在语文课堂上有实际获得。

1.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

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曾提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i+1”原则,公式“i+1”中的i表示学生当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在思维发展领域,同样值得借鉴。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提供略高于现有水平的思维训练。如果提供的是“0”,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发展,如果提供的是“2”,那么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也不利于思维的训练。只有提供恰到好处的“1”,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每节课都进步一点点。

以我所教授的四年级班级学生为例,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但是比较思维、概括思维相对薄弱。所以在课堂上我会时刻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给予适当的点拨,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通过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讲授每一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完整性和一定的梯度,以问题链的形式将全文的重点抽离出来,每个问题之间的难度逐渐提升,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

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一课为例,以“生命是什么”作为贯穿全篇的核心问题,通过三个事例,不断回扣这一问题。从飞蛾求生的事例中概括出:生命是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从瓜苗生长的事例中概括出:生命是困境中不屈向上的瓜苗;从静听心跳的事例中概括出:生命就是在困境和绝境中有价值地活下去。

学习第一个事例,給学生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先思考飞蛾是怎样求生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接着增加追问:此时飞蛾正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遇中?学生会用句子回答,接着继续追问: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飞蛾的处境,你会用什么词呢?(如果学生说不出,给出几个备选词语,为学生搭梯子)一步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升思维水平,回扣开篇问题:生命是什么。学习第二个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两个事例构段方式上的相同点——处境相似、表现相似,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再次追问:此时小瓜苗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遇中,这一次不给备选词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概括,再一次回扣“生命是什么”这一问题。同时感受谋篇布局的精妙: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事例,如果学生说不出,则补充杏林子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从动物和植物这两个事例身上得到了启发,要珍惜生命。学习第三个事例,通过引入资料和图片等方法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再次回扣开篇问题:生命是什么?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加深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再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迷人的夏天》一课,核心问题:你从哪儿体会到夏天是迷人的?《迷人的夏天》主要让孩子们体会夏天的迷人,所以,从哪体会到夏天的迷人是核心问题。问题链:(1). 你从哪儿体会到夏天是有趣的?(2). 你从哪儿体会到夏天是悠闲的?(3). 这样有趣、悠闲的夏天,我们白天和晚上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围绕着核心问题,聚焦片段第2、3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具体体会夏天的有趣,第三自然段具体体会夏天的悠闲,以“这样有趣、悠闲的夏天,我们白天和晚上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将2、3自然段打通、相融,体会夏天的迷人。

3.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学生思维

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要透过学生的回答抓住学生思维的起点,并通过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思维提升。

同样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一課为例,在学习“飞蛾求生”这一事例时,有这样一段课堂实录:

师:谁来读读学习提示?

生:学习提示: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飞蛾是怎样求生的,画出重点词语,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师:谁来说说?

生:我画的句子是:“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一般来说,如果被抓住,肯定会想逃不出去了,这只飞蛾却想着我一定能逃出去,用这种想法来鼓励自己。作者被这种精神打动了,所以才想着放了这只飞蛾。

师:你的表述真好,大家为他鼓鼓掌。他不仅谈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还从文中读出了作者对这句话的评价。我们再来看一看,飞蛾是怎样求生的?

生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可以看出生命非常顽强。因为飞蛾在被抓住的情况下,还极力鼓动双翅,想要逃出去。

师:你感受到了飞蛾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它是“奋力求生”的。那么你想一想,飞蛾正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遇当中?

生:它处于一种不能动弹的情况下。

师:可以读读相关的句子吗?

生:“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只要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了,但是下面一句还是说它极力挣扎,它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但是它还是不希望死去。

师:“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飞蛾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处境中,你会用什么词呢?

生:逆境。因为更能体现出飞蛾在这种非常严峻的情况下,还能有那种逃出去的信念。

师:嗯,你觉得是“逆境”。老师给大家几个词做选择,请你根据词义想一想,选择哪个词更符合此时飞蛾的处境。

生:绝境。因为如果飞蛾遇到困难,它可以自己解决,遇到危险也可以赶快跑,但是如果它处于没有出路的境地,那么它想出去就非常困难了。

师:非常好,飞蛾正是处于这样一种绝境之中。请你带着你的感受与理解,再来读读这段话。

教师通过“飞蛾正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遇当中?”这一问题,一步步引发学生思考,从课文中的句子到自己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切实的训练和提升。

总之,如果老师能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起点,每一节课都力争让学生在思维发展上有所提升,长期坚持,相信能够看到学生的显著提升,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

2.叶至善等编:《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

3.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

4.姚梅林著:《学习规律》,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猜你喜欢

飞蛾事例思维能力
Trolls World Tour魔发精灵2
花木兰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冰雪女王3火与冰
“例”后有“析”方可取
勇敢的小飞蛾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