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浪潮冲击下语文教师的三大转变

2018-03-12张丽丹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素养语文教育

张丽丹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浪潮的冲击,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更是个巨大挑战。作为教师, 怎样实现从“学科教学” 到“学科教育”,“知识本位” 到 “核心素养” 的转变呢?这里,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教改的实践,谈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的几点体会及转变策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 一、转变观念,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转变为“语文教育”,就是要求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在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纯洁的心灵并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正是我们语文教改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也许有人会担心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教育会削弱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和优势,事实并非如此,古人云:“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语文教科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好范例,只要我们遵循规律,讲究方法,就能让德育与智育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相反,单纯的“语文教学”最终将导致的语文教学生命的枯竭,回顾以往,我们有不少老师曾自以为“精心”设计了每堂课的教学,而且还找来了大量课外练习让学生做,讲台上教师声嘶力竭地分析讲解,而下面的學生却麻木不仁哈欠连天,收效甚微,更为可悲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把“文”与“道”分割开来,把语文同情感熏陶道德教育分割开来是行不通的。“语文教学既要育才,也要育魂”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把“语文教学”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转变为“语文教育”:一是注意从教材课文本身的思想性出发,紧扣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陈情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孝”的教育……二是在分析课文之后,大胆突破教材,引入一些社会问题叫学生思考讨论。如讲了《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我叫学生结合日军的“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讨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这样,学生们明辨是非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在情感熏陶和道德教育中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而且在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精神品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二、转变角色 变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为“学习知识的学生”

传统教学大多比较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师习惯于站在高处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就过于强调知识的讲解,没有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进而学习积极性较差,影响学习效率。但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变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为“学习知识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要进行《咬文嚼字》这篇课程的讲解时,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寻找有关咬文嚼字的事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都要推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发言,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更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高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单纯依靠学生的兴趣及其自觉性,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尝试解决,从而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率。比如进行《故都的秋》一文的学习过程中,谈到“清、静、悲凉”这一特点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体现景物特点的相关语句,这时有学生大胆质疑:“清晨静观”和“秋日胜果”两幅画有“清”有 “静”并没有“悲凉”的特点?教师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朗读讨论,“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秋草”、“等树叶落,枣子红完”这不就是“悲凉”了么?经过一个一个的问题提出推敲,由浅到深,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再通过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转变角色,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学生,不仅能够使学生进行多向交流,有利于保障他们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三、 三、转变模式 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我国教育模式虽然历经了不计其数的变革和更新,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这种传统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发展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见得不到表达,实践得不到培养,情商得不到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核心素养的提出的要求课堂教学应改变这种模式,变“传授知识”为“发展创新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探索,指导学生超越自我。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凡是学生能动脑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凡是学生能讨论得出的结论, 尽量让学生讨论 ……总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最终成为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变换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分析小说时,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探究人物形象、表演课本剧等等;分析诗歌,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把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头脑中还原出来,甚至请擅长画画的同学画成图画……这样,学生主动积极参加到学习中来,合作学习,创造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采用课程与技术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比如进行《雨巷》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开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朗读视频,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的参与,通过伴有哀愁的音乐背景以及图片的渲染,营造出一种悲伤又动人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之下教师再进行文章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共鸣。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课,渲染课堂气氛、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辩论赛、表演等等。不同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自主地进行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总之,作为教师,应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活动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CG17-251 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素养语文教育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