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巧设问

2018-03-12叶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设问创新思维

叶娟

【摘 要】 法国伟大的的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可见,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意义,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做好课堂的“学”“问”,开阔学生思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 设问;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也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实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徜徉在数字、符号、定律的海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听、练、(演)算、(验)证。学好数学就能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为科技发展服务。但数学又是非常难学的学科,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更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厌倦,学习热情会减退。基于此,数学教学要有效地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得到克难攻坚的成就感和创新超越的愉悦,使他们深深地喜欢上数学。

一、不同角度提问题,树立创新自信心

有道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角度提问题,巧设平行性问题,让学生在发散、自由的思维空间里任意驰骋,各施所能,各顯神通并各抒己见,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树立创新的信心。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丙三位同学相约“拼车”,出租车从甲同学家开出,乙同学在全程的2/3处上车,丙同学在全程的1/3处上车。车费共54元,问甲、乙、丙三位同学可以有多少种付费方案?

学生对此车资问题很感兴趣,针对付费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经过激辩表决,最终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支付方案:第一种叫“哥们”法,即三位同学是好哥们才会一起拼车,既然是哥们就不会斤斤计较,因此车费由甲、乙、丙三人均分,即每人各付18元;第二种叫“计程”法,即按照车租车计价器显示个人上车坐车的路程长短划分车费:甲、乙、丙所乘路程的比为3∶2∶1分别付费27元、18元、9元;第三种叫“精分”法,就是分段结算:车费共54元,如果按前1/3路程,中间1/3路程和最后1/3路程分别计算车费,则各为18元,开始的1/3路程需付18元,应由甲同学支付,中间的1/3路程需付18元,则甲、乙各付9元,最后的1/3路程需付18元,由三人分担担,这样甲应付33元,乙应付15元,丙应付6元;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而考虑的角度不一样还能导致不同的处理结果。同学们对选题很感兴趣,不仅活跃了思维,还得到了生活情感的熏陶和实践的经验。学习效果很明显。

二、 巧设疑问引好奇,创新兴趣易点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数学科学习来说,兴趣尤为重要,可以说 “兴趣就是求知欲”。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才能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疑”寓“趣”中,“疑”“趣” 交融,巧妙设疑,投其所好,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课堂教学激情澎湃的催化剂。关于这一点,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很成功的经验,如“百鸡问题”: 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今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既接地气又有情趣。我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就古为今用,借用古人的智慧,用“鸡兔同笼”的古数学题设问引入课题,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它对激发学生学习这一专题的兴趣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整堂课中学生们都在古今穿越情景的创设中思维“动如脱兔”表现堪比“战斗鸡”,真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层级设问促发展,创新思维上台阶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连贯的过程,需要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渐进提升。而由浅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向到多元,由平面到立体,由具体到抽象的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视角逐渐开阔。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四、主人学生敢提问,创新思维有保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真正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双赢氛围。而鼓励并设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邓希贤教授曾说过:“其实科学并不难,创新也并不难,但学生有时候缺少一点 另类思维 ,”“他最担心的是现在的孩子‘不会提问。”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有教师的“讲”、“问”和学生的“答”、“练”这些环节,还应给够时间,给足耐心让学生“问”,哪怕是一种“前无古人、不合潮流、违背共识、挑战权威”的提问也应得到机会,得到尊重。

在了解事物的过程中,人们由于受知识和经历、经验的影响习惯于运用某种方式思维,于是产生定式心理。思维定式会严重地妨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会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只有突破定式,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多角度提出问题正好可以锻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性思维形式。

总之,数学教学中创新并不抽象,也不遥远,它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构建一个创新的时空,巧妙把握创新契机,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走上创新的道路。

猜你喜欢

设问创新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